戒“假大空”文风有助爱国兴邦
【以稿换稿 】 作者:毕研韬 发布:2016年07月15日 阅读: 次
今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得分普遍较低,而且没有一篇满分。据媒体报道,评卷老师称,高考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太多,模板化、程式化现象严重,考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有人称,这是不重视母语教学的结果,而笔者认为,“高考体”流行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语言层面。
在我们身边,“假、大、空”文风肆虐,表决心、唱高调、走形式之风盛行。无论领导讲话、官方文件,还是会议报道,陈词滥调,大同小异。不少中国官员的讲话常常被国外媒体解读为“冗长、乏味,了无新意”。据透露,中国一地方招商代表团访问欧洲时,地方官员在酒会上大谈大好形势,俨然在做政治报告,而对客人们最为关注的项目和政策却敷衍了事。这类华而不实的讲话无助于中外交往。从上到下如任凭此风蔓延,势必危及国家复兴大业。
当下,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被视为国家实力的四大支柱。提到信息,有人立马想到话语权和价值观。没错,二者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工具。2009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维护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不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还因为这样做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更安全。”美国《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直接把价值观列为四大国家利益之一。
话语其实从来都不是虚空的,话语和价值观密不可分。事实上,如今空话、套话、假话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价值观缺失或者说价值观混乱造成的。目前我们官方的主导话语还是改革开放之前的话语体系,讲意识形态、注重政治价值、追求理想主义。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现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践上借鉴西方模式,一些人开始在西方的自由主义话语体系里面说话和写文章。于是现在形成了两套流行话语,除了“假、大、空”,要么就全盘西化,但这都缺乏对外的话语竞争力,因为缺乏属于自己的、切实的内容。
为此,中国一方面需要挖掘、融合、升华可以推广到全世界的价值观,在社会管治中切实践行之。另一方面,中国亟需改造、创新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学会用地球人都能听得进、听得懂的话语表达自己的主张。英国文化学者斯图亚特·贺尔认为人们倾向于接受与自己的既有认知、立场相吻合的信息,而本能地排斥自己不待见的信息。所以,无论是政治传播还是国际传播,我们都必须首先洞察对话者的利益、愿望和文化传统。
作家王蒙说,“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他的价值判断放在前头,而不考虑认知判断,即这个事情本身是什么”。中国人行文讲话,总把大道理讲在前面,而把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放在最后。此类文风与“以人为本”的原则如何兼容,颇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中国政治语言的创新要走在前头,要跳出“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框框,要倡导贴近实际和民生的政治话语。
笔者深信,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国家流行的文风,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民风和学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假、大、空”文风害党、误国。戒除程式化语言和模式化文本,创新中国话语体系,是爱国兴邦的大事情,需举全国之力孜孜以求之。
(作者是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
(《环球时报》2012年6月28日第15版)
【来源:何新国讲公文写作新浪博客(授权转载)】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