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有一种“马上就办”叫“领导说办就办”

    】【收藏】  作者: 小强哥  来源: 小张咬文嚼字(微信xzywjz)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这几年,“马上就办”理念很火,也很深入人心。然而,回头看看,打着“马上就办”旗号“不办”的事儿也不是少数,而且层出不穷的“马上就办办公室”,多少还是有作秀之嫌。

“马上就办”理念,早在20多年前就由鞍山市政府提出,顾名思义,就是务实高效,立即办、真心办、办得好、办得快。1991年2月23日,在马尾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一个伟人的名字,你可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替换)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提倡一种对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的精神。

套用郭冬临小品里的一句台词,就是“有事您说话”!

相对于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马上办”的现象,“马上就办”击中机关积弊顽疾,可以说,“马上就办”理念是转变机关作风和官僚作风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工作理念。

然而,现实中的几种“马上就办”,却让人深思。

有一种马上办叫推卸责任的办

现实中,“马上就办”常因机关干部以其为推辞而赋予贬义,被列为不受群众欢迎的模糊语。

一些单位门也好进、脸也好看、话也好听,就是“事儿难办”,有的一片和气,满口答应,承诺“马上就办”,可群众刚出门,答应的事就烟消云散。当群众问起,就以“正在办理”为托辞,至于从“马上”到“办好”需多久就不得而知了。这种马上办,是“嘴皮子”上的“办”。

脸好看不等于事儿好办。“马上就办”不只是一句感动群众的承诺,更是实实在在为群众真心服务的具体行动,应杜绝使其沦为拖拉和推诿的借口。否则,不仅机关的执行力会掺水,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机关干部要及时拆除阻隔群众与机关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与“旋转门”。

“马上就办”的承诺,需“办好办快”的能力。机关干部应摆脱固有思维定势,摒弃僵化守旧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另外,要让其良性运转,还需建立考核机制,让“马上就办”成为考核机关干部的重要指标;建立问责机制,对不愿“马上就办”、不会“马上就办”的同志及时问责。

有一种马上办叫领导说办就办

听一位亲戚说,他去窗口单位补办证件,“按照程序”来回折腾了好几趟,也没办成。后来,他拨通大厅里公示的领导电话,反映了此事,“领导十分重视”,结果十分钟后就办妥了。

提起“领导重视”,不由想起了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刊发的《“只有写信给市长了”》和《请“转”到群众频道上》。两篇稿件都与“重视”有关:一篇因“重视领导”才办事,一篇因“领导重视”才落实。如此“重视”,让人隐忧。

当前,部分同志特别“重视领导”。发言、写材料言必谈“领导重视”,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是不“重视领导”,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不会被领导“重视”。领导来了,恭恭敬敬,笑脸相迎,对在场群众也客客气气,想方设法“秀”给领导看;领导一走,立马对群众另眼相待,敷衍塞责。此类只看领导脸色和眼色办事的同志,必然在群众中树立不了好威信。

还有一些同志特别重视“领导重视”。领导不重视,就不去解决;领导不重视,就不能解决。对群众小事懒得办,等反馈到领导那里,领导重视了,就能在短时间内落实。此类“领导重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方。呜呼!倘若凡事依靠“领导重视”才解决,那将是办事部门的失责、领导的悲哀。

如此“重视”须正视!此等看人下菜,媚上欺下的“势利病”,不治不行!

到底该看谁的脸色办事?群众!群众的脸色就是检验机关作风的“晴雨表”!

到底谁的事才是该重视的事?群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有一种马上办叫取悦基层的办

以前,常见某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看到基层有困难,“当场拍板”的报道,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群众笑了”,一场皆大欢喜。

这一点,不妨学习一下李总理。

中国新闻网有一篇《总理召开的“村务会”解决了啥问题?》的通讯写道:2014年3月27日,李克强在内蒙古赤峰市考察期间,在翁牛特旗桥头镇太平庄村委会的会议室与十多位村民一起开了场“最高级别的村务会”。

面对群众提出的缺路、缺水、缺电、缺医等6方面民生问题,李总理说:“表面看,你们提的是你们村遇到的具体问题,但这些问题其实事事关系到国家大政,为中国农村,特别是北方农村的普遍性问题。”他没有当场拍板,而是要求当地政府和同行的部委负责人,把这些问题一一梳理、研究清楚,寻找破解难题的“长效机制”。

“坦率地讲,你们有的问题,给点政策倾斜就能解决。但我们国家这么大,如果解决上述问题,都只依赖财政支持,财力确实达不到。”

相比李总理的“没马上办”,一些单位的“马上就办”就显得急功近利。为了突出“快”、得到“赞”,刻意为“办”而“办”,越俎代庖绕过正常程序和正常规则,把本是基层的分内事当成机关的关注点,以此取悦基层。基层的下水道堵了、灯管坏了,机关也要“冲到一线”,这不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更违背了正常办事程序,长此以往,会助长基层“依赖心态”。

当然,还有一种马上办叫“宣传需要”的办,压根就没有的事,都可以在稿子里胡编乱造,炮制出“马上办”的一片大好、皆大欢喜的“可喜”局面。这种“办”是文风不实的表现,得严查严办!

“马上就办”,办得好不好,不在新闻报道里,在群众心里!

以前,嚼字哥写过一篇稿子叫《“马上”都还不够快》,提出的观点是:机关所谓“马上就办”,不管办得多快,如果只满足于让领导、让基层推一推动一动,还是难免有被动应付之嫌。因此,机关干部到基层不走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多接接“地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鞍前马后,不用“有事您说话”就“主动办”“提早办”,岂不更好?

但是,现在嚼字哥的观点是:真正的转作风,不是推诿拖沓的“正在办理”,也不是以“解决过程”代替“解决结果”,更不是事无巨细地“啥事都办”。最根本最管用的,当是内化为法治思维,严格依法按规定“办”。

比“领导重视”更重要的是按规章制度办事!与其让领导催着办,不如把心思放在群众反映之前,把功夫下在“领导重视”之前,在状态,有姿态,按照法规主动办提前办,岂不更好?

毕竟,多为群众务实事,才是正事!

再说了,潜心服务群众,何愁不被领导“重视”?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