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帮领导写好公文,我们自己能得到什么?

    】【收藏】  作者: 石头君  来源: 办公室的秘密(微信bgsdmm)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1、学习领导为人之道

给领导写稿子,看似是文字上的能力、纸面上的功夫,但要写的符合要求,可堪使用,不能不符合领导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该怎么对待上级、怎么对待同僚、怎么对待部下,稿子其实都可窥知一二。一次本人帮领导起草某次春节后全体干部会的主持词,这当然是最简单的活计之一,开头同志们辛苦了,中间请某某某某发言,最后同志们好好干,总归逃不出这样的套路,所以本人一蹴而就。

拿给领导后,领导却并不买账,问本人,你不觉得有很重要的事没提吗?本人反复端详稿子,毫无线索,很全了呀!领导点拨,刚过完春节,马上就要元宵了,不要给大家拜年吗?本人这才恍然大悟,哦,太应该了!可以想象,台下聆听指示的部下,听到领导及时的特别拜年,心中极有可能暖流澎湃。

2、学习领导怎么推进工作

公文并不都是花拳绣腿,并不都是文山会海的产品,相当部分公文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帮领导写这种公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学习领导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单位想新建一幢办公楼,得上级部门批准,写公文吧,把单位的困难说清楚,再不盖房子就要大街上办公了!批准了,写公文吧,把对办公楼建设的设想、方案、困难、需要支持的事项,都汇报汇报。正建着呢,写公文吧,说说如何周密的组织实施,如何紧锣密鼓万无一失。建好了,还要写公文,请上级部门来剪剪彩讲讲话,看看雄伟的建筑,感受下巨变的面貌。

这么一步一步的,事办成了,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都在公文中留下了痕迹,这就是推进工作的办法呀!盖房子是个相对规范和程式化的事,还有更多模棱两可的工作,要钱啦,要人啦,要政策啦,协调关系啦,更离不开公文的推动,所以,来往的公文,清晰的反映了工作推进的脉络。

3、学习领导怎么考虑斟酌问题

同样是一个领导的讲话,上午讲和下午讲是不同的、冬天讲和夏天讲是不同的、开幕式上讲和闭幕式上讲更是不同的。领导在事前、事中、事后分别要讲的话,如果顺序弄颠倒了,实际效果就有很大不同。事前应说的话拿到事后来讲,别人肯定会说你是马后炮;事后应说的话若放在事前说,人家肯定会说你是瞎指挥。

听众的身份、职务以及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等不同,对领导讲话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给本单位的群众讲和给外单位的群众讲是不同的,给大学生讲和农民工讲更是不同的。如果听众的职务、文化层次不是很高,讲话稿就要尽量通俗一些,多谈一些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多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多关注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切忌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或夸夸其谈、空唱高调。相反,如果听众各方面层次都比较高,讲话稿就要思想深刻、观点新颖、论据充分,讲究表达艺术。

你在写公文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确切场合处理这些关系,摆布增删文字、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模拟领导在环境中应变、考虑斟酌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

4、获得发光发亮的机会

年轻人大都做的是幕后工作,难得有抛头露脸的机会,尤其是在大会上发言,或者当众讲话,一般干部类似的机会不多。纵然你文韬武略,看问题鞭辟入里,其实展示的场合是不多的,没人听你扯,再有见识也只能回去教孩子识字。

写公文无疑给了你机会,书面表达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层级的限制,假如你有你独到的想法,深刻的见解,远见的预判,通过公文的交流,确实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不小心被领导采纳,成了决策,无形之中对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说不定还会被别人所赏识,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这说明,写公文,也是别人认识你、了解你的一个途径。

5、接触大量的、第一手的信息资源

信息就是资源,乃至是财富,本人相信大家不会有异议。信息社会的最大特点,便是信息与能源、原材料一样,成为一种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而政府机关无疑是最大的信息来源地和集散地。这是因为,政府承担了社会管理的责任,享有获得各类信息的特权和便利,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科学判断、合理利用,来调控经济、管理社会、服务民众。信息的处理和运用,主要是通过文字表达来实现的,在单位里,则是通过公文来实现的。

本人最近在做白日梦,要是房地产去库存的公文是我写的就好了,出台前先拼了老命买套房子,坐等被这波涨价浪潮推到天上去;本人还做过白日梦,要是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的公文是我写的就好了,公布前即使不拼老命买房子,买几只在通州囤地多的房地产公司的股票也是极好的。以上是玩笑话,是钻政策的空子,但很多时候,因为写公文,你要搜集大龄的资料,也有条件接触到第一手甚至是机密的资料,有些事情你比别人知道的多,知道的早,这是客客观观存在的现象。这种先知和多知,再加上对大量信息的接触和综合,也确确实实是一种优势,即使不能拿来寻租,拿来撩妹,是不是也显得比别人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些呢?

实际上,写作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本事,材料是给领导写的,可以拿走,写材料的本事那绝对是自己的,学会了没有人能拿得走。还有科举的时候,封建社会取仕都要通过科举考试,古代的一些官员,本身文章就写得很好,是文学大家,这样的名字可以举出一长串,屈原、韩非、诸葛亮、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黄宗羲等等。毛主席更是会干事、更会写文章的典范,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动整风,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写了《论十大关系》,为文革推波助澜,写了《炮打司令部》,可以说是“笔杆子治国”。

本人曾看过一篇文章总结说,当官的不会写文章,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才有的事情,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文山会海”和“(单字替换)八股”,把写公文搞成了一种苦役,最后连存在的“意义”都成了问题,但写公文的面目本不该如此。提高写作水平,肯动脑筋的写,肯负责任的写,应是办公室人应当努力成长的方向。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