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领导会批评人不是水平,敢于向下认错才是真水平

以稿换稿 】  作者:朱永杰 熊青勇   发布:2017年04月09日   阅读:

日常生活中,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道歉认错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但上下、长幼打个颠倒,却鲜有耳闻。似乎向上认错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向下认错却难上加难、多此一举。

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正视问题,承认错误,但也有个别的缺乏向下认错的魄力勇气。有的犯错后只字不提,闭口不言,揣着明白装糊涂,没事人一个;有的故作姿态打官腔,冠冕堂皇,不痛不痒,甚至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责任下移,把包袱甩给别人,将责任推给下属,自己永远都是聪明睿智的……等等。

向上请罚易,向下认错难。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抹不开面子。官僚主义作祟,认为领导就是权威,动不动就道歉,没面子,伤自尊,影响权威,损害形象,不利于日后工作开展,所以睁只眼闭只眼,能过就过。二是搞自我原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改之即可,没必要事事认错道歉,更何况,做大事不拘小节,就算错了,下属也会忌于权威多担待,既然无人较真,何必自找难堪,自寻不快。

错就是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降低危害,更不会因为地位的尊卑而发生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认错不该戴上“变色镜”,更不该成为一道有条件的“选择题”。相反,较之普通群众,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错误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深。因此,在承认错误上,向下认错比向上认错更有价值。

向下认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一种美德。圣人孔子一次受困于陈蔡,七天未尝过米饭的滋味,弟子颜回讨米做饭,快熟的时候,孔子发现颜回从锅中抓饭吃,就批评了颜回,但事后得知是锅中掉进了煤灰,颜回吃的是弄脏的饭粒,于是便诚恳向颜回道歉。延安时期,毛主席主动向辱骂过自己的农妇道歉,至今仍被传为美谈佳话。相比先贤、伟人,我们那几分薄面又何足道哉?

好面子换不来真敬重,打官腔树不起真威信。孔子有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行。过之,人皆见之;改之,人皆仰之。领导干部是单位建设发展的“关键少数”,更是群众瞩目的“焦点”,少数人只有向多数人负责,时刻把自己放在“监督台”上,晒在“太阳光”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勇于承认失误不足,才能当好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火车头”“领头雁”。实践也证明,一名领导干部越是敢于向下认错,就越是能深得群众的佩服敬重,越是把错误藏着掖着不敢示人,就越是被群众所瞧不起、看不上眼。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有正视错误、向上请罚的胆识,更要有承认错误、向下认错的勇气,不搞“讳疾忌医”,不搞“选择性失明”,更不“背着牛头不认赃”,切实用真心赢得真情,用诚心换取民心。

【来源:向党看齐(xdkanqi)】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