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让你着迷的“模板套路”,可能只是一种知识鸦片

    】【收藏】  作者: 小二哥  来源: 小二哥悟写作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按计划,小二哥打算用分享读书笔记的方式,跟大家共度国庆中秋佳节。但是,考虑到尊重知识产权,自己还是回到原创轨道,继续唠叨公文写作。长假里,有点烦人的公文逻辑暂且停一停。今天,小二哥想跟大伙聊聊,互联网上各种公文“模板套路”满天飞的那些事。

离不开奶嘴的公文“巨婴”

当前,各种“模板套路”成了不少写作公众号和网站的标配,好像没有几套这样的“写作神器”,都不敢说自己是搞材料的。但是,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小二哥的体会是——说它毫无用处是假的,很有用也是假的。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公文写作成长往往也要走过仿造、制造、创造三个过程,参照适合的“模板套路”,依葫芦画瓢,不失为起步阶段的好方法,小二哥自己也是从模仿开始蹒跚学步。但是,“模板套路”就如婴儿时的奶嘴,幼儿时的学步车,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如果一个人活到十几岁,甚至二三十岁还离不开奶嘴和学步车,就会被人笑话,成为“长不大”的“巨婴”。

毫无疑问,“真实”是公文写作的生命线,没有“真实”,其他都无从谈起。小二哥认为,这个“真”,既包含内容的真实,也包括过程的真实,只有写作者实事求是,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才能写出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公文材料。如果缺乏自主加工,再好的“模板套路”也只是“别人嚼过的香口胶”,只能用来敷衍应付,毫无创造力可言。试问,哪位有水平的领导会满意这种“二手货”、“大路货”? “笔杆子”如果患上“模板套路依赖症”,就只能做一些低附加值“拼凑组装”,永远停滞在公文写作价值链的“最低端”,让自己越写越迷茫、越写越压抑、越写越无力、越写越痛苦。

彼之美味,可能是汝之毒药

小二哥也认真学习、摘抄过一些套路模板,发现其大多该来自于县市,甚至是省部级机关的综合性文稿,的确是立意高远、文字对仗、金光闪闪、光芒万丈,但是,一定要问一个“但是”,这种高度抽象的表述方式,真的适合自己所在部门吗?谁都能用的“万能标题”,会是“度身定做”的好观点吗?各不相同的工作特点,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吗?

小二哥有个观点,越高级的机关,理论水平越高,新人写材料越容易上路。真正需要公文入门“启蒙”的是基层同志。也就是说,各种写作公众号、网站的主要“用户群体”应该来自基层。基层的公文材料,主要用于摸清下情,向上汇报,要以实实在在的鲜活工作为主;上级机关的材料,主要用于提出方向,指导工作,多为理论性、概括性表述,两者的抽象层次相差甚远。

打个比方,如果把国家领导人讲话稿的标题结构,直接套用到乡镇干部的讲话稿上,就会出现“帽大头小”的问题,让帽子和脑袋之间留下很大空隙,让人感觉空荡荡的。小二哥认为,这就是“空”,就是空洞、空泛、空谈的“空”,这也是导致文风不实,把“公文”逼成“空文”的重要原因。这样“套”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缺乏美感的“庸品”、粗制滥造的“次品”、空洞无物的“废品”。这样的所谓“套路”,往往就是把自己“套”住的“路”。

收藏即封藏,粘贴即冷冻

许多人都喜欢从网上收藏、下载资料,小二哥也感受过这种收藏、黏贴的“快乐”,鼠标点击之间,就似乎得到《九阳真经》,马上就能“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成为一名公文写作高手。但是,还是这个可恶的“但是”,真相往往是“收藏即封藏,粘贴即冷冻”,这些曾经让自己很爽的“收藏、黏贴”,又有多少人能“再回首”去细细体会研读?许多人得到的,只是手指一动那刹那间的快感,用这种虚幻的获得感,来满足内心的焦虑和浮躁。所以,有人称之为“知识鸦片”——不仅缺乏真正价值,反而容易让人越来越焦虑。

再好的知识,绝非下载了就是你的,要学会善待、消化、吸收,而不是摆设、消费、消遣。对于网上流传的“模板套路”,如果自己真的喜欢,小二哥更赞同把那些知识打印出来,老老实实抄一遍,只有经过亲身感知感受,这些东西才会逐渐属于你。

在营销和学习理论中都有一个“信号说”,就是所花费的代价越昂贵,你所接受的信号就越强。这个代价,包括时间、金钱和精神。 一个人只有付出,才会珍惜他所换来的东西,如果是自己花钱买的电影票,即使刮风下雨也会去看,如果这票是别人送的,一旦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就会把票放一边。如果你报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越贵,你就会越用心,接收的信号就越强。“便宜没好货”,不用钱或者低价得到的东西,就算质量很好,往往也难以让人珍惜,网络资源也是如此。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只是徒劳而已。 那些“模板套路”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容易让人“贪多嚼不烂”,这种“消化不良”只会滋长内心的浮躁和焦虑。

小二哥建议,积累素材的最好办法还是自己亲力亲为,在平时读书读报读文中,去发现、体会、摘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姿势,用涓涓清泉来滋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写好材料自然水到渠成。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