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内规范性文件工作水平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熊海清 来源: 秘书杂志(mishuzazhi)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加强(单字替换)内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单字替换)(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赋予各级(单字替换)委的重要工作职责。在当前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单字替换)的背景下,抓好这项工作的要求尤为紧迫。笔者结合张家界市的实际情况,就市委办公室如何提升(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工作水平谈一些想法。这里所说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单字替换)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且可以反复适用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文件,包括贯彻执行上级(单字替换)委决策部署、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单字替换)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一、切实提高(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制作质量
(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曾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遵照(一个伟人的名字加最高职务,你可以前后对照进行准确替换)的重要指示,市委办公室必须始终把提高(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质量、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有效管用作为(单字替换)内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一)科学确定(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目标
当前,(单字替换)内制度建设已进入加速形成体系的关键阶段,越是时间紧、任务重,市委办公室越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学立规。要贯彻落实(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省委文件精神,把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单字替换)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任务作为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任务,做到选项科学、数量适当、务实管用。
(二)努力提高(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拟稿质量
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从全市(单字替换)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简便有效、务实管用的要求,高质量地做好(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拟稿工作。确保其既符合(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又充分体现基层群众的意愿;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又符合客观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完善由市委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建,各民主(单字替换)派和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拟稿机制。所拟(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如涉及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的重点、难点问题,或者牵涉部门较多、内容复杂、拟稿难度较大,应由大家共同商议、共同研究、共同把关,防止(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内容交叉重复、互相矛盾等问题,提高(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整体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三)精心做好(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
审核是及时发现待发文件中的问题和瑕疵,消除“通病”“硬伤”的关键环节。审核工作主要是把好五关。
一是严把政策关,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权威性。审核的重点是看(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制定主体、制定程序等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是否与(单字替换)章及其他(单字替换)内法规抵触,严防出现与(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和省委精神脱节、背离的现象。
二是严把程序关,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严谨性。把好程序关,关键是做到“四看”:看是否需要行文;看是否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达成一致;看是否需要履行会签审核程序;看是否需要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三是严把文字关,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准确性。要坚持严格的审核标准,以零差错为目标,对文字逐一推敲、反复斟酌,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逻辑严密、用词贴切、表述准确、简明实用。
四是严把格式关,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规范性。文件格式是文件最基本的形式规范。对每一份(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都要按照《中国共产(单字替换)(单字替换)内法规制定条例》《(单字替换)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的规定,从版头、主体到版记,从标题、正文到落款,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核。
五是严把协调关,确保(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衔接性。对于涉及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财政项目、民族(名称替换)、群众切身利益等敏感问题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向起草单位了解情况,弄清来龙去脉,切忌随意修改。确需进行实质性修改的,要与起草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沟通,尽可能听取和吸纳他们的意见、建议。如果各方意见不一致,应开展集体协商,力促各方形成统一意见。
(四)严格开展重要(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核
前置审核主要是从政 治、法律、政策、时机等方面进行审查把关,是防止重要(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带病上会”和提升(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质量的必要举措。要以“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谨态度,及时发现和处置待审文件中的错误和疏漏,为审议机关进行研究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提升(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水平
开展(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是严格落实有错必纠原则,保证(单字替换)内制度协调统一,维护(单字替换)内制度体系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手段。要把住文件备案这个关口,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准确把握备案范围
明确(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范围,是做好(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前提。根据有关规定,各级(单字替换)委制定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都应当报送上一级(单字替换)委备案。(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具有规范性、外部性、普遍性和反复适用性四个本质特征。只有具备这四个特征的(单字替换)内文件才属于(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才需要备案。
(二)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有件必备是对文件制定机关的基本要求。(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省、市的备案规定都明确提出了有件必备的原则,文件制定机关要充分认识备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报备的积极性、主动性。凡属于备案范围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文件制定机关都应该及时报送上一级(单字替换)委备案,坚决杜绝不报备、迟报备、漏报备和选择性报备等情况发生。有备必审是对文件备案机关的基本要求。对于各区县(单字替换)委报送市委备案的每一件(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市委办公室都要及时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审查是(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主要手段。如果备案工作仅仅是做一下备案登记而不进行审查,备案制度就难以起到应有的(单字替换)内监督的作用。有错必纠是对备案审查的基本要求。在备案审查中一旦发现(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违规等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纠错处理,确保文件中的各项政策措施于法有据,切实维护(单字替换)内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备案审查协作沟通机制,形成备案工作合力
当前,各级(单字替换)委报送备案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方方面面,疑点、难点及敏感问题交织。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中可能存在的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单字替换)内制度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等问题,要建立健全由市委办公室牵头,人大、政府系统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参与的备案审查协作沟通机制,开展备案审查线索移送、意见征求、联合审查、信息沟通、情况通报等工作,切实提高审查意见的准确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从严开展(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
对(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是坚持制度创新,维护(单字替换)内制度公信力,保证(单字替换)内制度协调统一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要按照(中间的意思,一个名称替换)要求,每五年对本级(单字替换)委制定出台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对于同宪法和其他法律不一致的,同(单字替换)章和(单字替换)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的,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的,或者已被新规定替代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应及时予以废止或进行修改,确保(单字替换)内制度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单字替换)的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在制定出台新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时,要同步研究与之相关的现行文件,对其中与新文件不一致的,要同步清理,防止出现前后规定、新旧文件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情况,维护(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四、不断加大(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度
(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执行,再好的文件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一定要把强化(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度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执行为先、执行为要。
(一)加强对(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宣传普及和学习教育
建立健全对重要(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开宣讲的常态化机制,按照“谁组织实施、谁宣传普及”的原则,选择现行的、重要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宣讲,增强(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把(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列入(单字替换)员干部普法考试范围,从而强化(单字替换)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提高(单字替换)员干部学习、遵守、执行、维护(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自觉性。
(二)及时做好(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发布和解密、降密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和贯彻、执行,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凡不涉及(单字替换)和国家秘密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公开发布;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需变更密级的(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应及时解密、降密,以便(单字替换)员干部全面了解和掌握(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三)坚持定期评估(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
要及时调查了解、分析评估(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颁布后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并据此对(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提出修订意见,开展必要的“立、改、废”工作,为提高(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谋服务。
(四)加大对(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问责力度
建立健全(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监督问责机制,把贯彻落实(单字替换)内规范性文件的情况纳入(单字替换)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和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用监督问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文件规定的,严格追究违纪违规责任;对执行文件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区分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警示告诫、纪律处分等手段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文件精神落地见效。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