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观点见地

观点见地

体制内加班指南:怎样加班才有利于个人成长?

以稿换稿 】  作者:一种植物   发布:2017年12月18日   阅读:

加班的三重境界,作者总结的极为到位,石头觉得很受教益。在办公室,我们应当每天都问自己,除去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我今天还有什么长进?作者给出了一条可行路径,加提升班。唯一有点不同意见,逼该装也还得装,只是不能装着装着把自己也骗了。开着门加提升班,岂不美哉。

办公室工作,最常听到的吐槽,就是“加班”,加的昏天地暗的有之,加的精疲力竭的有之,加的怨声四起的有之……然后,已近花甲之年的周华健还在不停的励志卖唱中:“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好像也挺有道理,别人8小时,你也8小时,不加班又怎么可能超过别人?超越自己?

放眼望去,“加班”的人不少,最终的差距同样不小。这时,不禁要问的是,我们该加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班才真正值得我们去加?

一是为讨取欢心而加的班都是“装逼”班,算了吧。

公务员队伍里,总有那么一拨人,热衷于“加班”,日日加、周周加、月月加,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只要大BOSS不在,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只要大BOSS回归,马上热气腾腾。

原来,他们所谓的加班是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只为让领导感受到“一直很忙”、“一直用功”、“一直在努力”。其实,有水平的领导是一眼看到底的,尽管你天天加,可不见你的水平涨,“装逼”只能是你的标签。

我曾遇过一个领导,真的是大智慧,单位每天5点30下班,他5点就走,晚上没事也不到班。

他说,如果我5点30走,副职就是6点走,中层就是6点30走,没意思的。白天使劲干,晚上别来装,装了我也看不见。

10年前的时候,一个待遇很好的市级机关,出台了这样的规定:晚上加班到8点就可以拿200元的加班费。“利好”一出,人人加班,有事没事都加班。

新任局长来了,不仅取消加班费,还规定,只要加班,必须申请,申请同意才能加班。“利空”一出,大家几乎都不加班了,好像工作也没被耽误。

这只能说明,“装逼”装久了,不仅自己累,还会露出狐狸的尾巴,好好做人才是正道。

二是为完成任务而加的班都是“忙碌”班,赶紧吧。

公务员队伍也是一支苦乐不均的队伍,有的忙,有的闲,就同一个单位,也是如此。核心岗位、重要部门连轴转,清闲岗位、次要部门没事干。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加班的同志而言,忙忙碌碌中最容易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忙,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忙出了什么?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领导就教给我一个方法:就是事情来了先别急着做,先端详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须干的,迟干不如早干,早干还可以得到表扬。可以拖的,就往后排,并且不要太在意质量。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无穷的破事之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的座右铭是三句话——抓紧时间工作、挤出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

对于工作而言,还是要紧字当头,能快则快,否则,必受其害。

这好比是接球,一个篮球来了,可以接住;两个来了,勉强抱住;三个来了,你再不出手,再不传出去,一定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是为超越自己而加的班都是“提升”班,继续吧。

有没有发现,办公室有一类同事,他们不是为工作所迫,更不是因装逼所害,有时也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在办公室,直到轻声关门离开的那一刻,开门办公的“装逼族”、挥汗如雨的“忙碌汉”蓦然回首,感慨道“原来你也在这里”。

事多勿慌,事闲勿荒。这些人加的班是静悄悄的,却是最有意义的班。

比如,新入职的新人,想融入,想提升,加班就是最好的捷径;比如,想活得不一样,想突破,想超越,加班就是最好的通道。

这样的经历,我有过。大学时最害怕的课程是统计学,有段时间,突然想考个统计师,不为别的,就是想充实自己、证明自己,如果连自己过去害怕的东西都能争取到,将来还有什么好怕的。每天至少100分钟学习时间,雷打不动,日积月累,顺利取得统计师职称。接下来的3年,审计师、经济师、会计师一年一个,全都拿下。

考这些有什么用呢?这是一句最害人的话,也是终究要付出代价的话。我只想说的是,用到的时候就有用,用到的时候你有吗?

办公室的确是个学习进步的好地方。有个朋友,周末时光走着走着就会到办公室,关机、关门、关窗,少了纷纷扰扰,多了理性思考。一个人,静下心来,研究唐诗宋词,笔记足足记了厚厚的3本,是兴趣,也是提高。有收获,更有心得。他说,40岁以后,在唐诗宋词中已经找到了淡定和从容。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加班也是如此,不过,前提是这个班要加的值、加的有意义、加出性价比。

【来源:办公室的秘密(bgsdmm)】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