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让文章听起来有乐感、想起来有情感、看起来有美感
【以稿换稿 】 作者:笔落 发布:2018年04月22日 阅读: 次
谈谈如何写文章
我自1978年读研以来,就一直坚持笔耕不辍,迄今已有33年了。这里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就如何写文章谈些体会。
关于如何写文章的问题,我曾请教过财政部办公厅的一位老领导,他曾经是财政部有名的“笔杆子”。他跟我谈了两个多小时,从文章题目的选择与确立,到文章结构层次的设计,再到文章论证的方法,材料的运用与取舍,语言的形象生动;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到胡乔木随身携带的小记录本;从鲁迅、毛泽东的文章标题,到其文章的逻辑性、文字美,等等。总之,所涉范围之广,所谈道理之深入浅出,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这位老领导的谆谆教导,至今仍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从前辈的教诲里,从自己的实践中,我认为,如何写文章的问题,是一个写不完的、常写常新的命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总结的命题。
一、选题要准,题要醒目
诗人、画家、文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感受事物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在观察同一事物引发联想时,在诗人眼里是一首诗,画家眼里是一幅画,文人眼里是一篇好文章,经济学家眼里是一笔财富,社会学家眼里是一种启迪。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更重要。”提出问题,也就是选题问题。文章的选题,一种是就范围而言的,即说明文章的论域;另一种是就内容而言的,即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科学抽象和高度概括。研究生写学位论文是如此,我们写一般性文章也是如此。写文章一定要考虑好题目,选准题目。有一个好题目,文章往往就成功了一半。选题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选题要准,使我想起清代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叫做“笔墨当随时代”。毫无疑问,写作也当如此。选题要准,就是要摸准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的要求。或抓住重点,或击中要害,或切中时弊。选题要准,也包含物唯求新的意思,在准中求新是一个重要标准和手段。正如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指出:“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选题要准,题要醒目,还要在命题上下功夫。如果大题目好,加上分标题好,那的确可以给人美的享受。胡乔木说,“向群众宣传,发表文章,标题很重要”。“好文章没有好标题不行”,“标题好的就吸引人,引起人的兴趣”。2004年,《人民日报》编辑部派出四个采访组,以中央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为总思路,分赴宁夏、云南、湖北、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8个省区进行采访。宁夏特稿的题目是,《塞上江南风景异》;云南的题目是,《彩云之南正芳菲》;湖北的题目是,《荆楚人地涌春潮》;河南的题目是,《中原儿女励壮志》;黑龙江的题目,《龙江奋起写新篇》;辽宁的题目是,《辽宁昂首振雄风》;江苏的题目是,《“两个率先”竞一流》;浙江的题目是,《钱塘潮涌开新天》。这里的每一个题目都是那样画龙点睛、美不胜收。
总之,选题要准,题要醒目,要突出文章的风格与特色。不要随大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要赶时髦,盲目“跟风”、“刮风”;不要太随便,不经过深思熟虑就随意确定。
二、立意要高,高在境界
文章立意如何,事关文章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是文章写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画家的创作要突出意境,我们的写作也要讲究意境。意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写作的灵魂。当你登上庐山,然后品味毛主席的七律《登庐山》时,对毛主席那“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美的意境、诗的意境便有更深的理解。
立意要高,一是要明意,即完全理解写作的用意和目的;二要顺意,即有顺畅的逻辑思路和主线;三要达意,即有达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故、述之有理、自圆其说”的结论。总之,一篇好文章,要有一个基本主题、主线和中心,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统领全文的总纲,这个总纲在文章中犹如一面旗帜。旗帜树起来了,大的思路观点突出来了,然后纲举目张,把大中小论点排列得很醒目,这样一篇眉清目秀的文章就出来了。一篇好文章,立意要高,高就高在它的正确性、科学性,深入事物的内部,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文章的境界之高低,与作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息息相关。文章的境界与清人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是不同的,那是成功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但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写文章恐怕也就有了较高的境界,如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国为民,等等。
三、结构要合理,理当严谨
写文章一定要讲究结构,讲究谋篇布局。结构布局既是文章的质量要求,又是文章的形式要求。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结构,大至宏观,小至微观,乃至每一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我们著书立说是如此,搞书法是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都要讲究结构的合理性。结构主要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构思严谨,无非是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晰,及其文章的内在逻辑性强和外在结构性美。文章的结构首先体现在标题上,分标题的设立,意味着文章大结构的确立,分标题是文章最直观的结构;其次体现在段落上,段落的设立,意味着文章的骨骼与脉络的确立;再次体现在文章的论述、描述、记述的层次上。要建立合理、严谨的结构,就一定要按照文章的内容来设计,或以不同对象分解,或以不同视角划分,或以不同层次区分。
四、观点要明确,更要正确
写文章,观点一定要正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搞创作写文章,总是表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你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宣传什么,都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
至于什么是正确的观点,这里有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了判断文章是“香花”还是“毒草”的六条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衡量观点是否正确的标准和尺度,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只有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才是正确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观点,犹如画龙点睛,它可以使你的文章亮起来;而一个错误的观点,则可能成为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使你的文章黯然失色。文章观点要正确,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少点绝对化,多点辩证法。毛主席的文章充满了辩证法,毛主席的书法里也充满了辩证法。毛主席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五、语言要生动,文字要活泼
写文章,一定要有优美的语言、精炼的文字。文章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下功夫的。要让你的文章听起来有乐感,想起来有情感,看起来有美感。
关于语言要生动,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典故。如杜甫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讲的是锤炼语言激动人心。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得来不易,初云为“到”,然后改为“过”,再改为“入”,再改为“满”……最后定为“绿”。这一字数改,改出了形象,改出了色彩,改出了生气。
语言要生动,功夫在文字的运用。文字功夫是基本功。基本功是苦功、是真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就有了充足的“源头活水”。
六、若要文章好,功夫在文外
正如陆游所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文外诗外,讲的都是铺开稿纸动笔前的功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万卷书”的功夫,即知识积累的功夫。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只有加强自己的知识积累,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二是“行万里路”的功夫,即调查研究的功夫。一篇专业论文,大半时间都在调查研究上,提笔写作时,大多已经是成竹在胸了。三是积累整理资料的功夫。资料的积累有一个选择的问题,资料的整理有一个分类问题,资料的运用有一个取舍问题。一篇好文章,往往是材料丰富、数据确凿的。资料的积累、整理和运用,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积累和升华过程。一个人的学问就厚实了,写起东西来,就能文若泉涌,就如风行水上。四是打腹稿的功夫。古人欧阳修说:“吾平生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耳。”其实,写文章的秘密也在于动笔写作以前要“属思”,或者叫做“打腹稿”。“属思”、打腹稿,就是用脑将自己要写的文章先勾出一个“框架”,再写出“腹稿”。周总理曾有“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的名联,这后一句指的是读活书,我们打腹稿即是没有墨迹的“天书”,是冥思苦想的“心文”。凡事预则立,要想少走弯路,就要多作准备。五是“吃草”、“掉发”、“生奶”的功夫。写文章是苦差事,是艰辛的创作过程,要有“吃”的是“草”,“掉”的是“发”,“挤”出的是“奶”的自我牺牲与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写成好的文章,必然要调动起作者的全部智慧,并以全部的心血来写成。
【来源:笔落惊风雨A】
- 上一篇:要想写出好材料,就要学会抓问题
- 下一篇:愚拙的4种素材整理分类方法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