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机关综合文稿起草工作的四个着力点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文无秘诀,但有规律;文无定法,但需得法。机关综合文稿起草主要是为机关领导和推动机关各项工作服务的,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时限性和务实性都很强的工作,除了涉及一般法定公文外,还涉及大量事务性文书如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计划、方案、思路、要点、情况汇报、典型经验介绍、调研文稿等等。可以说,这些文稿起草,既要讲求“文以载道”,表达思想,体现政策和措施办法;又要讲求“成文之法”,遵循规律,合乎规范和格式“体例”。其关键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点。

一、切入点:把握领导意图。

意图不明,主旨不清,行文就没有重点和方向,心里就没有底。这是文字工作者的切实感受,也是文字工作的“大忌”。从文秘工作的性质特点来看,综合文稿实质上是一种表达领导思想感情、体现领导工作个性、展示领导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它的起草工作与文学创作的最大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因是为文、奉命而作”,因此,起草工作必须“唯领导意图是瞻”;其成功与否,也首先取决于所服务的领导是否认可和满意。如果一篇文稿不能体现领导的“意图”(包括领导的思想意识理念、工作态度作风、思路及方式方法、乃至于语言表达的风格习惯和特点等),或是不和领导的“口味”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终究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因此,综合文稿的写作,必须把准确领会和体现领导意图尤其是工作意图作为起草工作的切入点和先决条件,否则,难以使领导满意。可以说,把握了领导的意图,就等于是把握住了文稿的“要旨”、基调,把握住了行文的重点和方向、文稿起草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工作中,领导意图的体现或把握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出现诸多“难点”、“疑”甚至“盲点”。比如:有时领导只是简单的提出一两个问题,或只是粗略的交代几句话,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做大量的揣摩、延伸、拓展、补充、细化和完善等等“拾遗补缺”工作,才能使之明细化、条理化、系统化。现实工作中有时还常会遇到“上午给题目,下午要文稿”或是领导授意不清等“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凭借经验与以灵活把握或机动处理。这种把握和处理,显然离不开平时工作中的细心观察、体验、领悟,以及相关经验的积累。我个人感受较深的是,做好领导意图把握工作,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其关键点在于要在“三个不断”上下功夫,即:一是要不断了解领导,重点了解其理论素思想内涵、决策工作取向;二是要不断适应领导,重点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三是要不断学习领导、重点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这种有意思的了解,适应和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维理念与领导形成“合拍共振”在文稿起草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文稿内容与领导“意图”的有效对接,并在文稿中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风格特点,实现准确表达领导“意图”的目的。

二、核心点:充分占有材料。

文稿质量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对观点的概况提炼,在于对材料的合理取舍与运用。实践证明,挖取主题、亮明观点、阐明要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既要体现上级精神又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出与实践;既能引经论典又有具体实例。如此,才能使文稿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深入浅出,富有境界和张力,发挥出它的功能作用,最终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之上。古人说:“老于读书,谕于作文”。我个人认为从事综合文稿写作其实也是“七分想(看),三分写”。因为综合文稿主要形成“构件”就是情况和材料,不去看、不去想、不去“消化”,就无从“下笔”。另外,从我国应用文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古代的应用文本来是起于“言事”,但后来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孤立的言事有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要晓之以“理”;而光有“理”也是也不行,还必须再诉之以“情”。所以,人们通常“事、理(义)、情”称为应用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对它们的使用上,主要视“言事”的具体方位和需要而定。就综合文稿而言,“事、理(义)、情”实际上就蕴含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材料之中。也就是说,能客观反映事物发展归路和揭示事物发展本质的种种“情况”和“材料”,就是写作综合文稿不可或缺的“构件”。在工作中,我们每次接到文稿起草任务时,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大量搜集材料,了解实际情况,落实有关数据,尽量大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与领导意图有关的第一手材料和实际情况,然后要尽最大可能的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情况“吃深”、“吃透”,这样,文稿起草起来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就会陷入“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初学文稿写作的同志拟稿前常常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从何写起”,恐怕也真是不明白或不重视对材料收集、占有和取舍、运用的道理。“充分占有材料”,仅是针对单篇文稿起草情况而言。对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来说,还必须熟悉方方面面的情况,识“大体”、讲“见识”、饱“学养”。也就是既要“同上情”、“懂外交”,及时了解掌握上级的大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周边地区以及兄弟单位的发展态势;又要“熟内情”、“知下情”,对本地、本部门或单位的新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新经验、新做法等等心中有数。如此,文稿起草工作才能免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之难和“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从何写起”之感。

三、根本点:认真谋篇布局。

写文章,最关键的思路清晰、布局合理。任何一种文体,科学的做法就是在写作前先把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想好,把要表达要点和内容想到,这就是所谓的“酝酿”、“构思”、“谋篇”与“布局”。我个人的体会是综

合文稿写作,动笔前拟列一份提纲既很重要,也很“管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办法,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免除许多“劳心”、“劳累”之苦;特别是能较好地化解文稿写作中令人头疼的“程序与效率”这一矛盾,有效提高文稿的成功率、质量和效率。这是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综合文稿起草不但是“个人创作”,经常还需要集体参与、分块写作或有别人提供材料,有时干脆是委托部门代笔,因此前前后后会涉及到很多“中间环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比如材料的收集、补充、综合、替换、修改、深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拟一份相对完整的提纲,事前分别交给领导审阅或相关人员讨论,就能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功效,避免重头再来的危险。这是撰写“大块头”的文稿(比如工作总结、大型会议材料等等)尤须注意的,也是惯用的办法。如果时间或条件允许,提纲拟的越细、越实、越到位越好,以便材料收集整理、文字的组织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实际操作。对于从事综合文稿写作的同志而言,学会拟列提纲,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养成拟写提纲的习惯,也将受益多多。它好比是人体的“骨骼”、房屋的“框架”、运行的“航线”、指向的“路标”,也可以说是一张规划设计“蓝图”。有了这张“蓝图”只要按科学的方法去“备料”、“施工”、“装饰”就可以了。有时候,一篇好提纲,再加几份配套材料和数据资料,就可供领导作为讲话稿使用,这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时间紧迫的时候都很管用,可以解决许多“燃眉之急”和被动应付等尴尬之事。一般来讲,提纲拟列,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有粗纲、细纲和粗细纲结合三种。粗钢,也就是只简略标出所要写(或说)的内容的层次段落大意和相互间的大致关系即可;细纲,则除粗钢所标内容外,还要标出开头结尾、过度照应、分点内容、段落层次的安排处理等。通常情况下,提纲拟列会采用粗细相结合的办法,使用也相对比较灵活,因时因事和因个人习惯而定,只为"实用",不必太过苛求什么固定模式。

四、支撑点:日常勤学积累。

勤学是能力之源,思考是谋事之基,而积累则是成事之道。知识要靠学习积累,思想要靠思考积累。干工作往往是厚积薄发,搞综合文字工作尤其如此。古人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对于办公室文字工作者来说,必要的知识,资料和经验的积累和储备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从事办公室文字工作的同志要“有事能干,无事能思”,“思”实际上是:“学”与“干”的一个部分;又说,文秘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这种文字功底虽然表面上指文字的组织、综合、概括与表达能力,实质上更是有各种“见识”、“学养”或是“学问”和“技能”等支撑起来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文稿起草是一些学问和技能,不完全是从教科书上就能学到的也不是通过大学中文系就可以直接培养出来的,有许多是需要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总结摸索才能培养锻炼出来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是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如何学习积累,知名记者邓拓先生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

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手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尽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这正说明学习积累对于从事写作的同志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要重视领导意图把握问题,材料收集占有问题,文稿的谋篇布局问题,以及事关文稿质量的修改润色等等问题,也都离不开日常的勤学积累、总结领悟。从综合文字工作的角度来看,学习积累,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资料的积累,三是经验的积累。三方面的积累层次当然能做到越宽、越厚越好、越能靠近“博学而不穷”的程度越好。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肚子里装的“货色”越多,那么你“综合”的本钱也就越大,能力也就越强,水平也就越高。总之,综合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能力,素质与修养,不是靠简单看了几篇“写作要诀”之类的文字就能写好得,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勤学积累。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