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要有方向感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学习新风尚 来源: 学习新风尚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写材料,把准方向至关重要。方法不对,干活很累;方向不对,一切白费。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一件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笔杆子执笔前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把准方向,方法很多。如,写材料必须以(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指导,时刻把贯彻(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放在首位,再如,写材料要以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为参考,从中捞取干货。这些都是外部的、客观的。
对于真正的高手,骨子里就有强烈的方向感。一位优秀的炮兵指挥员,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大拇指一比划,马上就可以通过密位辨清方向。毛泽东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把握好这些靠的就是方向感,这是一种内在的软实力。大方向管到头,小方向管一段。所以,应该先把大方向,再定小方向,正如古人所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关于材料的“方向感”和“灵感”一样,都是一种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我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把握文章政 治方向
例1: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主持讲话——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今天的主题是:宣传贯彻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主会场出席会议的同志有:…………。我们邀请×某同志围绕这一主题,为大家作专题辅导报告。
评:大秘拿到这个主持词,首先考虑为什么要开这次会议,觉得这么重要的会议,不提学习贯彻(一个服务大众的职务,一个组织的首领)在二十次集体学习民法典时的讲话精神,这是肯定不合适的。包括中宣部等八部门部署开展民法典宣传的通知也没有提及。在修改时大秘紧紧把握政 治方向、上级指向,把这次中心组学习的定位拔高、拔高、再拔高。
例2:某局《关于印发学习贯彻
原稿:7月24日,省委印发《××文件》,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学习贯彻
修改:7月24日,省委印发《××文件》,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意,我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学习贯彻
评:看完以后,总觉得少了点啥。政 治站位做到了没,有没有体现领导指向。大秘加了一句话。“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意,”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可以说体现了我们及时向省委汇报的过程,又能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传达给大家。
二、把握文章目的方向
方向,是写作整体思路的运行方向,动笔之前,先要想明白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根据哪些上级精神来写,要达到什么目的。
比如,一篇(单字替换)组巡视整改报告,前边都是写(单字替换)组怎么做,写到最后几段开始写基层(单字替换)支部要怎么做了,方向搞偏了,文章写的再好也没用。还有的写了半天,也没回应巡视指出的问题,这也是不合格的。
再如,以加油鼓劲为目的的讲话稿,在局部也可以谈问题,但篇幅不宜太长,谈问题不是为了批评人,而是为了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
三、把握角色定位方向
前不久,大秘单位组织一次新时代(单字替换)的组织路线辅导报告,这个活动是工委、宣传部、组织部、司法厅等单位组织,这次报告由司法厅承办,领导要求在主持词结尾对自己单位提点要求。起草的主持词的同志就写上了,“司法厅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单字替换)的组织路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单字替换)……”。大秘考虑到,这里听报告的群体都是省委机关各部门同志,主持人是司法厅负责人,提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之前,大秘见到省工委组织同样的活动,工委的负责同志站在全省的角度,对省委省政府机关提这样的要求就是合适的。
这个案例的启示意义在于:写材料,一定要找准角色定位,懂得“什么人说(写)什么话”,说符合身份的话,用合乎角色的词。内容如此,措辞也如此。
四、对文章的认知方向不对
最近,省委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强本系统自身建设的文件,领导批示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印发学习贯彻意见。业务处室草拟了一份贯彻意见。
我看了,就问负责起草稿子的同志:“你写这篇稿子的目的是什么?”
他回答:“让下面的人贯彻落实”
我又问:“可你贯彻落实的点在哪里啊?我怎么只看到了文件,没看到贯彻,”
我接着又说:“你摘了一堆文件上的话,可是你没把文件吃透,也没有摘出文件的重点段落”。
后来,这篇经我修改,把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摘了出来,对文件中写的不透彻的地方进行了解读,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和要求。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曾经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能为读者感受到的。”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 这个案例的启示意义在于:写材料,纸上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东西在文字背后、纸面之下;贯彻落实文件的实施方案不能照搬文件,而是要让更多的冰山露出水面。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