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这样当众发言,最简单、效果好,却常被大家忽视

以稿换稿】  作者: 部委老农   来源: 部委老农的自留地   阅读 次 【    】【收藏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遴选考试也是如此。我们的真知灼见已经够多了,最需要的是认识和领会。

现在党建抓得越来越规范,每隔一段时间各项学习活动都要开展一次。说到学习活动,学习完后一般都要进行集体讨论,每个人发表发表看法。

这种方式,对于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自不必谈,单说其对于个人的进步成长就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锻炼口才,另一方面可以展现自我,强化给领导留下的印象。

所以说,类似发言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说好。如果说不好,反而起反作用,还不如不说。那么,如何才能说好?我想,其中有一条经验很重要,那就是:越想说好,很可能越说不好。

01

大家都想说出些真知灼见

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对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我所在部门的领导实地参加了大会,回来后给我们认真详细地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更是理所当然。

根据安排,前两天我们进行了此项工作,而且各党小组还提前指定了人员做好发言谈体会的准备。

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领导煞费苦心,分条析理地从大会的组织、到会议精神、最后落脚到行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介绍和解读,特别是对国家政策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分析,很有见地和水平。可以看出,这次的党课领导真是耗费了功力,是真想展现展现自己作为参会人员的水准。

在领导掰开了揉碎了长篇大论之后,几位年轻同志依次发言谈感受。只见他们把提前准备好的发言稿拿出来,口齿流利地说了起来。逻辑不可谓不清晰,分别针对“两会”报告内容谈了若干点感受;语言不可谓不优美,各类句式、时髦词句都用上了;内容不可谓不丰富,既有宏观感受,又有行业自身实际,每个人都讲了一大套。

可以看出,大家的确是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的确是提前学习了“两会”报告,想谈出一些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想一展自己经天纬地的智慧才干,想在各位领导同事面前展现展现自己的水平。

02

聪明的做法是不追求真知灼见

可是实际效果怎样呢?在他们发言时,我越听越不是味。随即用眼扫了一圈在座各位的表情。首先领导板着脸,其次听的人板着脸,明显有些不耐烦了。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再细一想,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

第一,想表达真知灼见没有错,关键是自己提的是不是真知灼见?即使自己提的是真知灼见,应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说实话,依我们的学识和眼界,依我们在行业发展研究上所下的功夫,我们根本就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这一点首先必须要承认。既然说的不是真知灼见,那有必要说么?

其次,即使有真知灼见,领导前边已经进行了重点解读,你接下来还长篇大论,有这个必要么?鉴于这两点,我觉得发言人前期为准备发言所下的的功夫有点白费了。

第二,大家想不想听你的真知灼见,领导想不想听你的真知灼见?

说实话,这本就是一个学习活动,不是业务性的交流讨论。如果你对业务有好的想法,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机会和大家、和领导交流探讨,不需要在这种学习活动上长篇大论。

这种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个学习任务完成好,认真领会好领导传达的会议精神,不需要你来长篇大论,因为大家不是来学习你的想法的。况且前边领导已经讲了很多,大家已经有些疲惫了。

鉴于这两点,我觉得发言人的发言虽然展现了自己,可是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最终的效果就是不如不发言。

第三,我们发言不是为了自己痛快,而是为了让别人舒服。

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该如何发言。该如何发言就要首先明确,听话的人想听什么?因为我们的发言是要获得大家的认可,而不是让自己痛快。

听话的人想听什么?重点就是要考虑领导想听什么。说实话,领导不想听你的真知灼见,因为真知灼见他已经讲过了,领导只想听你对他真知灼见的看法以及你接下来如何落实。另外再说说大家,大家就是希望你快点讲完,别再折磨大家的耳朵。

说到这,我觉得应该怎么说已经很清楚了。首先,感谢领导对会议精神的解读,不仅让我全面领会了“两会”精神,而且还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我这个具体的办事人员来讲,的确起到了开拓思路、指明方向的作用。

刚才领导的解读内容丰富、观点深刻,我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领会,消化吸收,以指导工作的开展。

然后再说说自己负责的一些具体工作,应该怎样抓好落实就可以了。费得劲不大,得体妥当,领导满意,大家满意,最终自己也会满意。

03

最重要的是深刻领会真知灼见

通过这个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聪明往往反被聪明误。当大家都绞尽脑汁想去追求精彩的时候,事实往往会更需要平淡。

记得有次单位组织了一个关于行业发展方面的座谈会,一把手亲自参加,各部门选派代表发言,我们科长被部门领导指派发言。

科长让我草拟一个发言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绞尽脑汁想出了些自觉高大上的观点,期待让领导眼前一亮。没想到科长统统删掉了,到最后,把我们科室的年度工作方案改造了一下,到大会上做了汇报。当时我还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这的确是最聪明的做法。

工作中,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很明确了,关键就是贯彻落实。所以当参加一些对全局工作的座谈时,作为下属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怎样抓落实上,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领导最希望看到和听到的。

反过来,有些人绞尽脑汁地想语出惊人,实质上没有很高的水平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况且你如果有这个水平,不一定非要通过公开座谈这种方式来展现。如果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会起反作用,当你在夸夸其谈时,领导很可能在心里翻白眼说,有些情况你都不了解,还在这里放空炮。

当然有一种情况,应当谈工作,那就是领导向你了解具体操作层面的情况时。因为这是你的地盘,你就是比领导熟悉。而上边提到的,宏观层面的东西,很大概率上,我们真没领导的水平高。这一点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说到这,其实遴选考试也是如此。很多人总想着语出惊人,总想着提出些真知灼见,进而忽略了材料的重要性。

其实很多问题,党的理论已经给定了调,材料里已经给定了调,材料里已经把很多专家、学者、官员等权威人士的观点放在了那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消化吸收进自己的脑袋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它们做进一步的阐述。

这也正是出题人所期望看到的答案,而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样,非要你提出什么新鲜的真知灼见,另起炉灶长篇大论一番。如果果真如此,那出题人给你这么多材料做什么用呢?他给的材料你都不看、不想、不用,出题人会很伤心的,哈哈。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真知灼见已经够多了,重要的是要认识和领会。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