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写材料要善于听取意见(兼容并蓄是一种大智慧)

以稿换稿】  作者: 原野   来源: 公文帮   阅读 次 【    】【收藏

【编者按】与个人随笔、随感式的文学创作不同,公文“代公发声、代公立言”的属性,先天性地决定了其“按级负责、逐级呈报”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公文起草过程中,必然会有来自各方对材料的意见。不同的立场、站位、角度、经历、认知、信息掌握情况和文化程度,使得各方意见经常不一甚至会有冲突,让主笔者陷于左右为难的窘境。如何听取并融合各方意见,形成最大共识,原野老师的这篇原创性心得,供读者借鉴甄别,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和启迪。


写材料要善于听取意见

听不进别人意见,或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笔杆子很容易犯的错误。那么,写材料的过程中究竟要不要听取别人意见,如何听取别人意见,对此,笔者拟从不善于听取意见的表现、影响、原因以及如何听取意见等方面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不善于听取意见的种种表现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里写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之间相互轻视、互相瞧不起似乎古已有之,今人依然还有此毛病。虽然笔杆子算不得完全的文人,但也算大半个文人,所以多多少少沾了些文人的习气,多多少少有些文人的臭毛病,那就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自己写的材料看得比亲闺女、亲儿子还金贵,往往容不得别人指指点点、说东道西、说三道四,总认为自己写的就是对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就感觉对方是跟自己过不去,是故意刁难,像抽了自己的耳光,脸上挂不住,甚至当场与对方辩论,性子急躁的甚至相互吵起来、打起来的都有,弄得很不愉快。有的虽然嘴上不当众反驳对方,但内心里却是不服气、不舒服的,总觉得对方是故意找茬、信口雌黄,根本不理解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不善于听取意见的表现。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笔杆子在写材料的时候不善于听取意见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对文章下足了功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已经完美了,无需再听取别人意见,如果别人非要提意见,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无事找事。

二是过于自负。认为自己是权威,是高手,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自诩“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算老几,根本没有资格来对自己的“大作”评头论足。

三是过于好面子。想听“好话”、顺耳的话,不想听“坏话”、刺耳的话,“甜言蜜语”再多不嫌多,表扬夸赞的话再多不嫌多,至于批评的话,提出不同意见看法、指出缺点毛病的话,对不起,那是一句都不想听。

四是过于自闭。喜欢闭门造车,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别人来往,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更谈不上听取别人意见,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别人协作干事。

五是过于自恋。老孔雀,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不好的地方,怎么看怎么美,孤芳自赏,根本不愿意、不屑于听别人的话。

六是过于强调风格。认为自己的材料独居一格,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风格,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白、杜甫的诗都写得好,不能说谁第一、谁第二,只有风格的不同,没有水平的高低,所以我的文章风格是这样的,你怎么能用另一种风格来谈论呢?

七是过于迷失自我。缺乏主见,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辨别不出别人意见的好坏真假、有用无用,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面前,觉得这个说得对,那个也有道理,不知道听谁的,不知道如何吸收,不知道如何修改完善,在意见面前迷失了方向。

上述心态和表现,在笔杆子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只不过有的比较直接、强烈,有的比较含蓄、委婉。

二、不善于听取意见的原因剖析

笔杆子在写材料过程中不善于听取意见,仔细分析,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性格使然。大多数人的人性中都有个弱点,那就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愿意听不好听的话,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美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这正是对人性的真实写照。有的人刚愎自用,从骨子里就对别人的意见是排斥的,所以也很难去听取别人意见。也有的人性格懦弱,做事唯唯诺诺,依赖思想严重,本身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去有效地听取别人意见。笔杆子也一样,也存在人性上的这些弱点,而且在少数人身上可能比一般人表现得还更强烈、更突出。

二是视野所限。有的笔杆子视野不够开阔,喜欢坐井观天,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领域就是老大,不愿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别人的观点,局限于一隅,甚至认为别人的不同意见就是在公然质疑、挑战自己的权威,进而以一种抵触的情绪来对待不同的意见看法。这样的眼界显然是不利于去听取别人意见的。

三是能力所限。有的笔杆子知识储备不足、经历阅历欠缺,不会思考,不会辨别,不会判断,对别人的意见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去采纳、去利用,好的坏的分不清,有用没用分不清,孰重孰轻分不清,听了之后或者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或者囫囵吞枣、照搬照套,或者东拼西凑、杂乱无章,或者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等等,不一而举。这样的情况,或许笔杆子主观上想去充分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客观上却难以实现。

三、为什么要善于听取意见

善于听取意见,对笔杆子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要这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笔杆子所写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所决定。笔杆子工作中所写的材料,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为自己写,而是用于公事,是为领导、为单位服务的,不代表个人,不能完全自己说了算。郭沫若曾说:写文章的目的是给人家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不能只有你自己懂,主要是要使人家懂。胡乔木也曾说:文章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两位大家实际上都说到了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这里的别人包括领导、上级单位、同事、单位所有成员、其他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等等,所以,这么多的受众,应该是受众说了算,而不是写材料的人说了算。

二是不同的意见看法对材料起草非常重要。不同意见、不同看法,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对材料的丰富完善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笔杆子如果只听得进好听的话,实际上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就没有人及时指出,就会继续存在,如果被领导发现,就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影响,如果领导没有发现,而使带问题的材料出现在公开报道、向上汇报、印发文件之中,那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不堪设想。

三是重要材料起草需要团队作战,需要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材料起草特别是大的、重要材料的起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体系复杂,需要团队作战,发挥团队的作用,思想的交锋、碰撞,开展头脑风暴,分工协作,都是非常必要的,单打独斗往往并不适合。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充分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把各方面的声音吸收到文稿中去。

四是不善于听取意见会对笔杆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客观地讲,笔杆子存在不善于听取意见的心态和表现很正常,如果把握得好,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如果处理不好,任其表露、不加掩饰,任其发展、不加控制,轻者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重者甚至影响到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曾经有个同事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算是老笔杆子了,文笔很不错,但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善于听取意见,不但容不得同事说,别人一提意见就炸,甚至严重到连领导的话都听不进去,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最后不换“脑袋”就换人,没办法只能被安排到别的岗位,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发展。

四、如何做到善于听取意见

那么,笔杆子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听取意见呢?个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开放的心态。俗话讲: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笔杆子,就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自信和勇气、胸怀和气度。要从思想、认识深处,敞开胸怀、开门“纳谏”,而绝不能以一种拒斥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

二是要有包容的心态。伏尔泰曾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别人对自己所写材料提出的观点,不论对错,都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体现出容人的雅量和肚量,即使说得不对,也不要往心里去,更没必要针锋相对,当然,如果觉得对方说得不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之交流讨论。

三是要能慧眼识珠。别人的意见,有中肯的,也有不中肯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不一定都是真知灼见,甚至可能还带有成见、偏见。所以,笔杆子一定要练就火眼精睛,能慧眼识珠,分清哪些是石头,哪些是璞玉,哪些是良言,哪些是偏见,从不同的意见中辨别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深与浅、轻与重,筛选出有参考价值、有借鉴意义的意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四是要保持定力,不为别人意见所扰。有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杆子在各种意见面前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迷失方向、乱了阵脚、丧失主意,反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定要明白,意见多虽是好事,但小马过河、水深水浅,还得自己从不同意见中去分析、去判断,听意见的人自己必须要有主心骨,听还是不听,改还是不改,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该怎么改,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

五是要从不同意见的交锋中炼出真金。听取意见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千锤百炼、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听得多了,改得多了,材料也就逐渐成熟了,慢慢到最后,说不好的人几乎没有了,说好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六是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听取意见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听取意见,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短板,从而针对性地弥补,缺啥补啥,知识面窄就补知识,阅历经历浅就多锻炼、多请教,以此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后写材料过程中就能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分析判断了,从而知道该如何取舍、如何利用。

总之,笔杆子既不要做骄傲的孔雀,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也不要做“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丧失独立判断和主见,而要做有思想的“芦苇”,既扎根大地不盲从,又善于倾听不自大,努力做到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实现材料的不断成熟和自身的不断进步。这对笔杆子而言,无疑幸甚至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