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大型综合报告起草工作的组织实施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身处新时代,学习和工作离不开两篇“大文章”:一篇是党代会的报告,比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一篇是政府工作报告,比如国务院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经天纬地、重要性无出其右的两类大型综合报告,历来都是穷尽各方智慧、承载着一次大会最重要成果的精品佳作。这些指导一段时期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不仅干货满满需要逐字逐句反复研读,其系统规范的起草组织过程也值得充分借鉴。

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并不神秘,主流媒体曾刊文详细披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以及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过程。主要经验做法包括:

一是高层主导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对报告起草工作工作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党代会、全国“两会”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起草什么样的报告、如何起草报告提出具体要求,并多次参与调研、主持座谈、组织审议。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时指出,“主报告是会议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草一个凝聚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期待、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报告”;要求起草组围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题调研;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多次听取起草组工作汇报、组织报告审议、提出修改意见。高层领导的亲自参与、亲自推动,切实提高了报告的起草质量,确保了起草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是严格起草程序。党代会、全国“两会”报告的起草时间短则10个月,长则历时一年有余。在起草过程中,注重强化组织保障,专门成立报告起草组,由中央领导担任组长,抽调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与此同时,注重加强全过程的策划组织,起草工作历经专题调研、座谈讨论、集中写作、征求意见、讨论审议等环节,整个起草过程的组织工作系统、规范、周密。调查、研究、论证、修改,再调查、再研究、再论证、再修改,环环相扣,持续完善,报告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三是广泛汇集民智。起草组在报告起草的各个环节都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党内和各方智慧,以书面征集、座谈讨论、专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国内外、各行业的意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为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分片当面听取31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各大单位和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各类调研形成了80份专题调研报告,25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提交了65份围绕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形成的报告,为报告起草提供研究参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如此广泛地集众智、汇众力,在世界各国国情咨文等施政报告起草中并不不多,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四是反复审议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讲话稿尚且需要数轮斟酌和修改,更何况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的大型综合报告?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汇报,对报告进行审议;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先后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会议召开了、报告发表了,会议讨论了,这并非意味着修改的终止。党代会、全国“两会”期间,起草组还要综合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吸收进报告最后的定稿之中。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起草组共集纳梳理出100多条意见和建议,经反复推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最后的修改和补充。

大型综合报告是一个单位反映整体情况、部署全面工作的重要载体,报告水平体现了一个单位谋划和推进工作的水平。起草一份让领导满意、基层认可、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大型会议文件,是衡量各级办公厅(室)、政策研究部门参谋助手作用发挥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必须磨砺的“一把利剑”。强有力的报告起草组织,为高质量起草大型综合报告提供了有力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对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组织经验,为各地区、各部门及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借鉴。

多年来,我们在企业的大型综合报告起草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范流程和有效做法,必须在充分借鉴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加以运用。

一是坚持项目化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讲,年度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此类会议文件的起草可以采用项目化的组织方式,成立专门的写作组,以办公厅和政策研究人员为主,吸收主要业务部门骨干、智囊和研究机构人员参加,在企业主要(业务分管)领导的主持下进行。要拟定报告起草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质量管控要求。要加强写作组成员业务培训,牵头部门对写作组成员提供写作参考材料,组织参与写作讨论、旁听重要会议,必要时开展起草组集中封闭写作。

二是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好文件不是写出来的,是研究出来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贯穿报告起草始终。为了深入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探讨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举措,企业党委(党组)每年都会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安排开展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课题研究。在大型综合文稿起草期间,企业党委(党组)成员分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调研走访,组织召开专业会议,党委(党组)书记还将主持召开党委(党组)务虚会,讨论重大问题,编制支撑性文件和方案。这些调研成果为报告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开门写文稿。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报告起草,既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全面提高文稿质量的现实需要。要综合采取线上线下、高层基层、书面当面等方式,摸清情况、研透重点,才能写出一个观点明、措施实、语言活的工作报告。

四是规范审核程序。年度工作报告是企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科学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绩,系统分析面临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报告,是企业重大议事决策成果的主要载体,必须符合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在为期2-3个月的报告起草期间,起草组一般将前后修改数十次,先后完成报告的草稿、讨论稿、送审稿、征求意见稿、会议审议稿,历经书面征求意见、专题会议审议修改、决策会议审议修改,才能最终提交大会审议通过。要细致做好征求意见和审议环节中有关意见建议的整理,逐条研究采纳。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