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

以稿换稿 】  作者:老笔头   发布:2016年08月26日   阅读:

截至今日,老笔头创办已经九个月了。这九个月,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感动也有无奈,有彷徨也有顿悟,但更多的是对众多笔友的感恩,感恩大家陪我们一路走来,感恩大家为老笔头建言献策,感恩大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以关注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曾通俗地讲过一句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这句话,大到可以形容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小到可以诠释一个公众号发起的初衷。

老笔头公众号由笔而生,老笔头朋友圈因笔结缘。写材料是机关干部和企业文员的生存之道和进步之梯,是基层干部的工作需要和基本常态。我们一直在想,长期与文字相伴的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些曾被称之为泡在办公室、泡在材料里、泡在黑夜中的“三泡”干部,这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文字匠,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共鸣,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有没有一个平台,让大家抱团取暖,为大家提笔助力?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我们创办了老笔头。

从创办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大家帮助下,也逐步探索出文字工作者对公众号内容关注和需求。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上授渔重于授鱼。大家虽然都比较喜欢好的范文,但更希望有范文的解析,有思维的阐释,有方法的讲解,有技巧的交流。二是资料上摘编重于罗列。我们曾发过几篇分门别类梳理的资料知识点,大家都比较欢迎,这比简单罗列或转发资料原文要强。三是观点上原创重于摘抄。对中央精神、时事热点,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更多地是结合自身体会写原创文章,而不是简单摘转网络文章。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刊发内容的时候,更注意大家的反映和需求。老笔头有近3000人的朋友圈。这些笔友,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起草文章的源头活水。每次文思枯竭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群里听取大家的意见,或者布置作业让大家发表看法,甚至直接引用大家的智慧和成果,从而对我们内容进行更正和优化。正是靠着这些真诚相助的笔友们,我们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话题和素材,也才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

老笔头的核心成员并不多,而且都是一线文字工作者。9个月139篇文章,都是我们在加班之余甚至是材料起草间隙写出来的,“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回头看这些文章,有的可能初衷很好,但结果不尽人意;有的显得哗众取宠,能够帮助大家的“干货”很少;还有的由于时间紧急,出现了粗疏错漏。现在想来,确实深感不安,好在同志们对我们还是比较宽容和信赖,有了困难一起扛,有了问题一起解,这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行。在创办9个月之际,反思过往,启示未来,对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原创公众号来说更为重要。为了更加体现老笔头立身为梯、躬身为桥的初衷,我们决定从下周起进行全新改版转型。基本考虑是,每周一重新启用“风向标”专栏,刊发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一周重要言论的认识解读;每周二至周四,视情发表文字工作的体会感受、范文解析等内容;每周五摘编本周内有关素材和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对这些内容,我们力争做到及时发布、及时更新,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真正通过老笔头,让呆板的文字增加灵性,让枯燥的工作增添激情。我们也希望,老笔头能像习总书记讲的那样,成为大家穿着合脚、踩着舒适的登山鞋,助力大家跋山涉水、阅尽人生美景!

【来源:老笔头(ID:oldbitou)】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