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行“四化双评”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水平
【小 中 大】【收藏】 作者: dzswxxk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2015年以来,邓州市创造性地探索推行“四化双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基层(单字替换)组织评星晋级、(单字替换)员评星争优)工作机制,把“互联网+”融入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形成以网格为基础管理单元,村(社区)为服务窗口,乡镇和职能部门为协同办公主体,监督考评部门为效能监察主体,市综合服务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撑主体的信息化社会管理体系,创新了群众工作方法,有效破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了基层(单字替换)建和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社会治理网格化,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
通过建设城市和农村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配备服务人员,设立(单字替换)支部((单字替换)小组)。以网格为基本单位,做好信息采集和反馈工作,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7000余个,乡镇、市直单位(单字替换)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分包网格,实现了无论在网格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社会治理突发事件、安全生产、(已纳入重要内容并成立新的机构负责,专门做群众工作)(名称替换)等问题,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协同处理。在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网格化运作,在较短时间内就对全市89个贫困村、10252个贫困户、30673个贫困人口进行准确定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
二是服务群众信息化,缔结干群关系新纽带。
依托网络,全面采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信息,建立以网格为基本单位的基础信息“大数据”库,构建市、乡、村三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将(单字替换)务服务、政法综治、(已纳入重要内容并成立新的机构负责,专门做群众工作)维稳、劳动保障、惠农政策、网格负责人信息等向群众公示。同时,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基层(单字替换)风廉政建设等问题和生产生活需求事项,以网格为中心收入信息平台,分项别类反馈给责任单位和个人,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互享,为民服务更加快捷方便。
三是为民服务全程化,畅通为民便民新渠道。
通过建设网络平台,推行为民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受理。以网格为基本服务单元,村(社区)设立服务站,乡镇设立服务中心,配备必要硬件设施,分层次、级别向网格服务站信息员、乡镇服务站审核员、市直部门业务办理人员设置分配系统帐号和操作审批权限。群众办事就近到所在村(社区)服务站提出申请,网格信息员直接受理初审,将群众办事服务事项所需身份证、户口簿等信息材料一次性扫描上传至系统平台,逐级上报至乡镇服务中心、市相关部门审核审批;各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网上比对、协同办公,从事项受理到事项办结,每个办理环节系统自动向群众发送短信提醒,及时反馈告知办理进程,实现网上申报、审核、审批和结果的一次性告知,让信息和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办理相关事项。目前,邓州市首批确定的50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户籍办理、就业咨询、合作社审批等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四是服务效能公开化,打造阳光监督新途径。
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纪检监察机关、(单字替换)委政府的门户网站、(单字替换)员群众手机等对接起来,把部门职责、办理责任人、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办事过程中延期、超期、违规操作等问题,信息平台直接亮出“黄牌”“红牌”,提交市委政府督查室、市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督导问责。同时群众对整个服务过程可以随时点击评价,网管及时收集反馈,督促有关部门改进服务群众的方法,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单字替换)组织评星晋级、(单字替换)员评星争优,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以“四化”建设成效为主要标准,把“双评”作为系统性的激励机制来建设,(单字替换)组织、(单字替换)员均划分为五个星级来争创。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村(社区)每年分别可申请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发展项目,村干部每月绩效报酬分别奖励原标准的20%、30%、50%。用“双评”的“指挥棒”引领(单字替换)组织和(单字替换)员把思想和行为落脚在推进“四化”建设,提升(单字替换)建和社会治理水平上。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大揭秘!县委党代会报告出炉过程!
- 下一篇:听听一位局长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