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起草:不能一个人在战斗!
【以稿换稿 】 作者:夏秋 发布:2016年10月06日 阅读: 次
导读
这是政府办一位长期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处长在“处长论坛”上的发言。在发言时,夏秋处长还穿插了一些具体的实例,现场反馈非常好,后面讨论环节的气氛也相当热烈,年轻干部们深受启发、竞相发言。
小编认为,夏秋处长的发言,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到的介绍写作经验的文章,而是从机关的工作特性出发,从综合文稿的写作规律入手,从更高的层面阐述了提升机关综合文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应当说,此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综合文稿,写法很高级,特此推荐!
一、起草好文稿,关键是在主观上重视
1.感情上认同。就是要从内心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曹丕曾经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章的重要性提到了极致。就办公室而言,文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以文辅政的主载体。办公室的文稿直接为市政府领导服务,关系着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甚至影响某些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重要性不言而喻。二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功。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提笔能写”是基本要求,也是外界对办公室干部的一个基本印象,特别是对综合文字工作者来说,能不能写影响到自己的存在感。
2.思想上重视。除了感情上的认同,最重要的是思想上重视,并转化为行动上的支持。如果一篇文稿的起草过程中,市长亲自指导、秘书长认真把关、处长直接执笔、处室人人参与,文稿质量肯定是过硬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稿起草过程中,真正重视这项工作,做到全身心投入、全过程投入、全处室投入。从我们实际工作来看,凡是分管市长、秘书长比较重视的条线,凡是主要领导比较重视的部门,文稿质量普遍比较高。
3.认识上清晰。起草好文稿,首先要知道一篇稿子,怎么样才算好?毛泽东说文章有三个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胡乔木说写好文件有三个要求:一要引人看,二要使人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从实际工作来看,客观上有评价依据,就是“准、实、精、新”四个字。“准”就是准确,逻辑上要严谨;“实”就是真实,内容上要充实;“精”就是精练,文风上要简洁;“新”就是创新,观点和写法上要有新意。主观上有衡量标准,就是三个“好”:一是自我感觉好。看是否一气呵成、自我满意。二是领导评价好。领导是文稿的主要使用者,他的评价能基本反映一篇文稿的成败,但这还不是最终标准。三是受众反馈好。就是看是不是有利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不是在基层、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共鸣,产生作用。
二、起草好文稿,核心是在机制上落实
1.事前协商机制。起草文稿最怕的是推倒重来,所以起草之前充分的讨论研究,可以避免重复、返工,无论是对起草初稿的部门来说,还是对办公室各处室来说,都是省时省力的办法。有时候大家坐下来聊一聊,或多或少会迸发出一些思想火花,通常文稿提纲也就出来了,有了提纲就等于有了观点、思路,写起来就轻松了。
2.事中会商机制。文稿初稿形成之后,还有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这其中我觉得两项制度特别重要。一是处室会商制度。这项制度办公室已经施行了几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文稿,可以避免单个处室在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不足,整体提升文稿起草水平。除了办公室内部,还可以与部门一起进行会商。二是内部校稿制度。这是学习文件办理过程中的校对制度,通常一篇文稿在呈送领导之前至少两个人校读一遍,书面印发的起码校读三遍。这样做虽然比较机械,但确实是避免低级错误的好办法。
3.事后总结机制。写文稿也要像下围棋一样,有复盘思维,事后对全过程进行思考总结。特别是领导的讲话稿,尤其需要进行认真回顾总结,所以“听会”很重要。单纯从文稿起草者的角度来说,“听会”的目的,一是要对领导发挥部分进行整理。整理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在理论高度、思想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距。二是要对文稿效果进行跟踪。从会场的状态、会后的议论,就能大致了解文稿是否成功,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专门问一问参会人员的感受,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文稿服务的精准性。
三、起草好文稿,基础是在学习中积累
1.积累理论政策。政治上正确是在机关里写材料的底线。我们经常说写材料是机关里最安全的工作,基本上不会犯大的错误,唯一可能犯错误的就在这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种理论创新层出不穷,有些涵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注意学习积累,有时候真的会云里雾里、无所适从。比如,现在写稿子基本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如果还是用前两年的流行词,不仅让人感觉落伍了,甚至还会发生方向上的错误。所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接上理论创新的天线。
2.积累各方观点。写材料最稀缺的就是有见地,又实用的观点。特别是两类人的观点要格外注重积累:一是领导的观点。领导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要注重从每一次领导的讲话、批示中,从只言片语中领会领导意图,并进行系统性地拓展、延伸。二是专家的观点。虽然现在所谓的“专家”很多、观点很杂,但不能否认很多观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即便是比较扯淡的观点,也至少能给我们启发。
3.积累基础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素材,即便再有想法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稿。积累素材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重要数据。除了统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每月、每季发布的常规数据外,要特别关注一些专项调查类数据,比如茶叶在老百姓增收当中占多少比重。此外,还要学会简单的数据加工处理。二是重要文件。包括中央、省、市发的各种政策文件,以及各类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课题报告等。三是外地经验。包括外地的工作载体,类似浙江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现在外面学的就很多;也包括外地一些文稿,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四是本地实情,包括某项工作在基层的具体实施情况、经济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尤其要注重收集具体的案例。
4.积累自身想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时候面对一个题目,可能苦思冥想都找不到头绪,但在不经意间反而会迸发出一些灵感。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文章、一些现象,可能会有所感悟,这个时候一定要抓紧把这些迸发出来的小想法记下来,说不定哪天哪个稿子就用得到。
四、起草好文稿,路径是在实践中操练
1.多写。多写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数量上多。从我们这些年接触到的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人来看,基本上没有谁是一开始就写得很好的,写得多了也就自然会写了。二是种类上多。机关文稿有很多种,除了讲话稿,还有调研报告、会议纪要、政策文件、工作总结、请示汇报等等,每一种都不尽相同,但也有相通之处,每一种都要多尝试。三是风格上多。这点主要是指讲话稿,我们现在往往是一届政府中服务一位领导,习惯了领导以往的风格,不会轻易改变,但有时候风格改变一下领导也未必会不接受,反而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敢写。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关起门来当市长”,意思是说要相信自己在码字的时候我就是市长。既然已经当上市长了,胆子就可以大一点,要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前提是这种观点要有支撑、合时宜。敢写还包括一层意思,就是要敢于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苹果”,会有不同的效果。
3.勤写。这里主要是讲态度的问题。对于写材料,有些人明确说不想干,有些人勉强承担,但不会安心钻研,但也有些人投身进去就是十几年。写材料确实是劳心费神的苦差事,经常是白天没空写、晚上加班写,时间长了也免不了厌倦,但既然进了办公室,到了这个岗位,还是要沉下心来,全力以赴干下去。
【来源:思享学苑 办公室主任(微信off666)】
- 上一篇:如何建好管好微信群?
- 下一篇:红牛公司的牛广告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