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字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公交司机的组织协调 “七部曲”

    】【收藏】  作者: whlee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加入会员

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协调,这是保证领导决策有效落实、工作顺畅衔接、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往往有人感叹协调难、落实难、处理人际关系难,有时候得罪了人,还没办成事,向领导反映又显得自己没水平,大有束手缚脚、一筹莫展的满腹苦水。其实,能否做好组织协调,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艰难复杂,只要用心、诚恳,再加上一点沟通技巧,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能够无往而不利了。

上下班高峰乘坐公共汽车,不光堵车,公交车里也是人挤人。一到站点,有挤着下的、有急着上的,车里人怨声载道,车外人上蹿下跳。这时候公交司机往往就要站起身来统筹指挥,到了体现其组织协调能力的时候了。

“已经有下车的了,后面老空了,都往后走啊”——这是发挥引导作用,也可以说是“诱之以利”。意思就是前面都很挤,大家扎根这里都不舒服,谁去后面谁就能松快松快,听此话而心动者一般就会采取行动。

“都往后走啊,不走的往两边靠一靠,让别人走”——这是“分化瓦解”。有走的有不走的,不走的听了这话也觉得不该挡别人的路,向两边一靠又觉得更挤,特别是身后正向后挤的人又施加了额外推力,同时看到往后走的人都比较顺利,挤过去就是一片海阔天空,往往也就发生动摇,随着人流向后而去。

“都动一动,大家都急着上班,相互体谅一下”——这是“动之以情”。人同此心、物同此理,大家将心比心也都能理解车外人的急切心情,特别是刚挤上车的,那种困难、紧迫还记忆犹新,往往也会主动向后挤挤,再腾出一份空间。

“都向后走了,你、你、你,别堵在那,后面有空,一会还有人下车”——这是“重点攻坚”。往往堵住通道的就是那么三两个人,特别是身材魁梧者,横着一站,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向后挤的人本来也不是很情愿,遇到这等挡头自然就停下来观望,这时候公交司机要不怕得罪个别人,把中间的梗阻排除,其他人也会感到公交司机的强势,自然就会有序向后疏散。

“都别在前面挤了,让别人把钱递一下,从后门上”——这就是“突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了。一般时候往往是前面实在堵着不行了,已经有人把着前门金鸡独立了,而后面往往还有些位置,不过从前门到后门进行疏导的难度太大了,所以虽然一般规定不许从后门上,此时此刻也就应该变通了,给上不了车的人一个机会,这时候车下的人那可是相当感激了。

“挤不下了,上不了的别上了,等下一班吧,马上就该来了”——这就是“适可而止”了。已经实在上不来了,就不能含糊犹豫,不能还想着等乘客再挤挤看,毕竟车还必须按时运行,同时,给车下乘客一个暗示,让他们感觉下一个希望并不遥远,也就不会单恋一枝花了,继续充满期待的等候下一班车到来。

“大爷、大妈,还有抱孩子的别挤了,等下一班肯定人少,别把自己挤坏了”——这属于“换位思考”。一般早上挤公交车的都是上班族,但也有不少年纪大的或者有其他事情的也要乘车,不过他们的事情往往没那么紧急,这时候劝服这些人不要参与拥挤,既避免了年老体弱者真的挤出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同时,也把这部分人的机会让给了那些真急的人,这种暖心言语一般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的还会出言帮着劝说。

上面“七招”下来,一般都能够顺利疏导成功,但也有的疏导不成,反而和乘客发生口角,甚至出言不逊,最后大家都是一肚子气,影响了汽车正常行进,也损害了公交司机的形象。组织协调谁进谁退,往往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理的事情,但应该说,能够热心相待、以情相交、话里话外听着让人顺耳的组织协调,往往能够起到好的效果,达到双赢的效果。

另外,从观察公交司机的组织协调,我还体会到,确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事经过用心观察、积极思考,能够得到好的启发,对于我们工作生活、做人做事有很积极的借鉴意义。所以还要处处留心,保持敏锐,经常动脑思考。前些日子,看某报表扬某地一领导讲话不落窠臼、不放空炮,以“巴掌的哲学”为题做了一篇很好的会议讲话,反响很好。当时我就想象这个题目能怎么讲,仔细一想,还真有不少道理在里面。比如说,一个巴掌五个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要用力,得用大拇指,用小手指就要当心被折断;要拎个袋子、勾住什么东西,得用中指,才能舒服给力,否则就会姿势别扭、发力困难;挑个雪花膏、挖个耳朵,还是用小手指还是最好,灵巧细致,其他的就不太合用。再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就说明需要协作配合,别说一个巴掌,两个巴掌如果线路不一样,连碰都碰不到,更别说拍响了。而且在一个巴掌的运用上,也要相互配合,比如握个东西,有四个指头拢着,还得有大拇指按着,几个指头不配合,连数钱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能做,充分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道理。再比如,巴掌展开,可以摸、拍、按;攥成拳头,可以击、锤、顶,又说明不能一成不变,不能拘泥不化。还有,一个巴掌,手心手背都是肉,说明不能厚此薄彼,得一视同仁。这么一想,突然发现很多道理、很多哲学就在身边,甚至就在自己的身上,以前为啥没想到,还是没注意、没留心,这么一上心,能整理出不少道理来,而且形象生动,有说服力。可见,只要善观察、肯动脑,就是走路、读报,也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想出别人没注意的道理,这样,就能随时随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水平,厚积薄发,蓄滴水而达穿石之力。写出这些体会,与读此文者共勉。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