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经验做法

经验做法

公文写作的常识和方法

以稿换稿】  作者: 筑客   发布: 2016年12月14日   阅读: 次 【    】【收藏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种 类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格 式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需不断积累、兼收并蓄,多方面汲取养分,辅之以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一番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方能渐入佳境。提升公文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三步走。

第一阶段:天马行空,跟着感觉写。很多有点文字功底的人在初涉公文写作时往往不会有望而生畏的感觉,甚至还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在他们看来,公文在形式上近似于文学作品,其布局谋篇、破题立论、遣词造句等并无二致。在行文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留下文学创作或者是学校学习作文的痕迹,但一拿到实践层面,大多属于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作者对公文的特点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机关工作的实际情况缺少足够的认知。公文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没有特定的对象,预留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公文则写给特定的人,具有严格的内容和形式的限定,一万个读者也只能有一种理解。同时,公文还需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一篇公文若弄不清要解决什么问题,肯定不会是一篇合格的作品。

第二阶段:循规蹈矩,模仿权威写。随着接触公文渐多,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遵从先例、模仿权威,一接到写作任务,首先想到的是查找范本,“照葫芦画瓢”。一开始感到确有进步,但久而久之,公文写作就可能会变得老化、僵化、程式化,在模仿与复制中停滞下来,前人没有写的不会写,权威未曾说的不敢说,一味讲套话、说老话、叙旧话,结果写出的东西就像一个模具铸出的零件,看哪个都似曾相识。这样诚然不会出错,但也决然不会出彩,写来写去只能是画虎类犬。学习公文写作离不开对前人经验的学习和对权威范例的模仿,但如果一味地迷信盲从、墨守成规,没有突破和创新,最终会走入死胡同。因此,公文写作要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写出自己的新意,写出本地、本单位的特色。

第三阶段:形神兼备,带着创意写。公文写作的理想境界是“形神兼备”。如果说公文之形在于“字儿”,公文之神在于“事儿”,那么,只有用鲜活的“字儿”写出生动的“事儿”,才算得上是“形神兼备”的精品佳作。一方面,在语言上,应力求写出风格,写出文采,既言简意赅,又妙趣横生。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应力求主题鲜明、言之有物,既有缜密的分析,又有深刻的总结,让人受启发、用得上。因此,优秀的公文,应该是“好看”和“有用”的有机统一,是“鼓捣字儿”和“琢磨事儿”的完美结合。

无论是语言上的可读性,还是内容上的指导性,都离不开创意。这种创意,既来自我们对文字的娴熟驾驭,更来自对事物的理性剖析;既是语言上的深入浅出、推陈出新,更是对工作的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只要我们在这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勤学、深思、多练,就一定能写出“形神兼备”的好公文。

【来源:悦读悦写悦人生】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