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稿件,哪怕都是套路,也必须让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心头一颤!
【以稿换稿 】 作者:祝光 发布:2017年05月23日 阅读: 次
补短,补缺,补钙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面对发展新常态和人民新期待,短板既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表现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党性修养上。“大走访大落实”在走访中倾听民声、在落实中纾解民忧、在践行中提升能力、在磨砺中锤炼党性,既能补发展之短,又能补能力之缺,更能补精神之钙。
扑下身子办实事,补发展之短。“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当前农村家庭分化明显,民情千差万别、民声千言万语、民忧千头万绪,“精准”补短必须花一番“绣花功夫”。一要把“走”与“访”工作做细做实,深入乡间“田头”、农户“灶头”,全面梳理收集问题“有哪些”;二要在“落”与“实”上狠下功夫,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该交由村里解决的迅速交办,需向上反映的及时向上反映,庖丁解牛,一一解决,逐个回应“怎么办”;三要深入剖析个性诉求背后的共性难题,深挖农村“病根”,斩断农民“穷根”,提高帮扶措施的“准头”,回答清楚“为什么”。通过具体而微地解决一个一个突出问题、办好一件一件实事,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美好愿景。
肩扛责任勇担当,补能力之缺。“大走访大落实”不仅是省委交待的大任务,也是党员干部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心中一团火、脑中一团麻、办事一团糟”,形象描绘了一些“才出校门、就进机关门”没有基层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大走访大落实”给了这些年轻干部一个与基层单位,特别是与普通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提高他们处理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补基层历练之缺,离开案头奔向田头,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沾一沾基层的泥土,走进书本上、想象中所不能到达的地方,练就在广阔天地中打拼的能力;要补知行合一之缺,眼里盯着问题,心中想着工作,“在事上磨练”,练就处惊不变、善作善成的能力;更要补责任担当之缺,用双脚丈量责任,用实事拉近感情,练就遇事不躲、迎难而上的能力,努力培养出更多肩膀硬、腰板直、敢负责、能担当的优秀干部。
脚踩泥土塑信念,补精神之钙。“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泥土是共产党人的根基血脉,“大走访大落实”活动脚踩泥土、扎根大地,能够连通血脉、重塑信念,避免初心蒙尘。一方面,脚踏实地解决好走访中梳理到的每一个诉求每一件矛盾,在学习中积累,在实践中磨砺,在全面落实“两聚一高”新实践中勇担历史使命、感受前行动力,必将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身到心到,在家长里短中感知群众冷暖,在促膝谈心中了解企业难易,培厚枝叶关情的公仆情怀、真抓实干的务实态度,必将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为可贵的是,所有走访人员自带干粮下乡,不层层陪同、不迎来送往,不干扰基层工作,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接受基层吃请,必将进一步锻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补短、补缺、补钙,不仅打牢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打牢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础,还打牢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的基础。一名名新党员怀着满腔热忱、奔向广阔农村大地,一名名老党员深入群众、解决农民困难诉求,仿佛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磁场,它让党员和群众的心贴得更紧,让为民服务的距离更近,让“两聚一高”的宏伟蓝图写满江苏大地。
【来源:新华日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