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明朝皇帝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9月11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历史上,皇帝很多,各朝各代皆有,一篇小文,不可能都写尽,只挑明朝的写写,顺带“借古喻今”。
公元1271年至1368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元朝由蒙古族人统治。那么,是谁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是一位牧童加丐僧出身的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其人,须慢慢道来。
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公元1328年,他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佃农家庭。少时为牧童;17岁时,父母长兄因饥饿瘟疫身亡,朱元璋孤苦无依,只得到皇觉寺出家,后“云游叫化”多年,实为丐僧。1353年朱元璋25岁时,红巾军起义,刘福通在颖州,徐寿辉在湖北,张士诚在泰州,方国珍在温州,郭子兴在濠州。于是,朱元璋投郭子兴部,受郭子兴赏识,得娶其义女马氏。两年后,郭子兴病死,朱元璋独掌兵权,并得到徐达、冯国用等辅助。冯国用提议攻取应天(今南京)作为根据地,1356年,朱元璋攻下应天。在朱元璋正想大展拳脚之时,名儒朱升告诫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唤璋听取了这一建议,积蓄力量,暗中备战。1360年起,朱元璋先后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占据了南方。1367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口号后来也被孙中山们借用),举兵北伐,先后在山东、忭梁、潼关等地打败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率领的元军。1368年正月,41岁的朱元璋在应天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应天,改称南京。旧历七月,朱元璋攻克德州、通州,兵临大都。元顺帝见大势已去,深夜带着后妃、太子北逃,统治中国89年的元朝被推翻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致力于国家的重建,他采取了奖励垦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等措施,使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政治上,他颁布《大明律》,严明吏治,惩处了许多贪官污吏,尤其在强化君主集权方面费了不少心机。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朱元璋组建了锦衣卫。锦衣卫原为亲军,是保卫皇帝和皇室的禁军,但后来渐渐发展为特务机构,专门监视官员和百姓的言行。
朱元璋由于出身低微,虽贵为皇帝,仍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是他有当过丐僧、要剃光脑袋的经历,所以很忌讳别人说“光”“秃”等字眼,连类似意思的字也不许用,否则遭杀头。我原以为这是阿Q首创,原来阿Q是学老朱的!由于朱元璋有此忌讳,因此引出许多文字狱。如有人歌功颂德:“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本来是说朱元璋成为下世人的榜样,不料朱元璋认为他讽刺自己是“光贼”(则音近贼),将其处死。
朱元璋当了皇帝,本来可以把许多琐碎的事务交给他人处理,不料他又心怀戒备,总是自己批阅公文。这本来也是好事,但他文化不高,那些臣子又要卖弄学问,如刑部主事茹太素,用了近两万字才汇报五件小事,结果,朱元璋累极又气愤,把茹太素召来打了一顿。
朱元璋知道自己得天下不容易,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自己还能制得住,但子孙就未必了,因此,他想到诛杀功臣保江山的办法,如以“谋反”为名,诛杀一些开国功臣。有位左丞相叫胡惟庸的,心术不很正,曾诬陷开国功臣刘基,使得刘基忧郁而死。洪武13年即1380年,太祖以“谋反”罪将胡惟庸诛杀,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大臣也株
连被杀;称为明初文臣之首的宋濂也涉案被流放,死于途中。案件前后株连三万余人,史称“胡狱”。洪武26年即1393年,凉国公蓝玉因“谋反”罪被杀,诛连死者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狱”。两狱合称“胡蓝之狱”。此外,淮安侯华云龙,太史高启,大将廖永忠、朱亮祖,右丞相汪广洋,户部侍郎郭桓,江夏侯周德兴,靖宁侯叶昇,颖国公傅友德,
定远侯王弻,宋国公冯胜,监察御史王朴等,都因各种“罪名”被处死或赐死。纵观太祖的“战友”,除常遇春、汤和、徐达、沐英等,大多不得善终。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马皇后等的辅佐下,也算有所建树,但他上述的心理与行为,对我们有没有启发?简单提到这两点吧:是人都会有缺陷的,当官者,心胸开阔些,自己也会舒服些;至于无端地猜忌、批判、打倒别人,自己离“伟大”“英明”便相去甚远了。
公元1398年,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死,在位30年。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是为明惠帝,年号建文,又称建文帝。建文帝与他父亲朱标,都是忠厚长者,甚得人心,但他又是文弱之人,二十多位分散各地拥兵自重的皇叔,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尤其是燕王朱棣,不久即发动“靖难之役”,从北京南下夺取政权。战争打了三年之久,到了1402年六月,朱棣终于攻下南京。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前不久的伊拉克战事。当美英大军攻占巴格达时,找遍全城,不见萨达姆的踪迹,时至今日,也不知其生死,会有这样的事吗?萨达姆之去向会成为千古之迷吗?说不定还真会。因为朱棣攻占南京时,城内尤其皇宫内起火,结果,26岁的青年皇帝建文帝去向不明,可能被烧死了,但也有传言他剃度为僧,隐姓埋名,云游西南,寿终
而死。建文失踪(或死去)距今600年了,下落成迷,萨达姆也可能如是的。
朱棣是朱标同母弟,马皇后所生。他身材魁梧,天资聪颖,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受封燕王,镇守北京。当父亲朱元璋死时,他回南京奔丧,建文帝听取大臣齐泰的建议,出于京城安全,不许各地藩王入城,朱棣怀恨在心,准备谋反夺权。建文帝登基后,听取大臣黄子澄的建议,打算削藩,朱棣一面装疯,一面积蓄力量,终于以诛杀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号召,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打得很艰苦,历时三年,经过白沟河之战、济南之战、滹沱河之战等,朱棣才“靖难”成功,于1402年登基,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又称永乐帝。永乐19年即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由于朱棣以“靖难”为名,最终夺取皇位,当然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唯有以“杀”震慑,凡是不服的,统统杀之。于是,成百上千的无辜者被推上刑场。也真有不怕死的人。朱棣要大臣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儒坚决不肯,掷笔于地,边哭边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说,你不怕死,难道不怕诛九族?方说:“十族又奈我何!”朱棣大怒,命人用刀割开他的口,一直割到两耳,然后,碎尸于聚宝门外,其十族873人被诛杀。还有兵部尚书铁铉,死守济南被浮,宁死不肯面对朱棣。朱棣命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又命人把他的肉烧熟,仍不屈;最后,朱棣将其凌迟碎剐,将其尸投入油锅,炸成焦炭。不服统治甚至采取谋杀手段的,下场一样,御史大夫景清谋刺成祖未遂,被杀,灭九族,株连乡人无数,称为“瓜蔓抄”。为巩固地位,加强统治,朱棣除锦衣卫,另立东厂,用太监提督,东厂同样是从事特务活动,地位则在锦衣卫之上。
由于明成祖在位的20余年中,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国力大增,如《永乐大典》,就是在永乐年间命解缙等人编纂而成;此外,三保太监郑和从永乐三年即1405年起,多次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于有这些政绩,明成祖残酷的一面便得以原谅,而宁死不屈的方孝儒、铁铉等,似成了阻挡历史潮流前进
的愚忠之臣,唉,做人难,做臣子的,也难,甚至更难!
公元1424年,蒙古部落阿鲁台侵扰大同、开元,明成祖亲征,不见敌而还,旧历七月,在榆木川(今内蒙多伦)病逝,享年64岁。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即位时已46岁,次年旧历五月即病死,属有福无法享。27岁的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
明宣宗即位时,似有些不祥之兆,当年南京地震四十余次;宣德元年,地震九次;二年,地震十次;四年,地震七次。称他为“地震皇帝”可能也合适。后世提到焚香的香炉,常称“宣德炉”,莫非宣德年间盛产此炉?宣德在位十年,国家强大,航海家郑和曾七下西洋,而规模最大的第七次,就是在宣德六年至八年进行的,海船200余艘,人员近3万,远
达17国。
现在要重点谈谈很有趣的明英宗。公元1435年旧历正月,37岁的明宣宗病死,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明英宗即位时才9岁,由太皇太后及一班大臣辅政。太皇太后死后,宦官王振渐渐掌握大权,导致了一场危害社稷的“土木之变”。
元朝势力被明朝赶回北方蒙古后,仍保持一定的政权,史称北元。后北元势力尤其是也先部坐大,屡犯明朝边境。王振保持朝政,不予防范。1449年,也先侵犯大同,王振想显示“挟天子”立奇功的威风,怂恿英宗御驾亲征;23岁的英宗也想率50万大军到塞外玩玩,于是,就由这两位不谙军事的人物,导演一场闹剧!明军逼近,也先佯退;明军进入大同,王振得知前线战事惨烈,又怂恿英宗退兵,结果部队大乱,也先趁机追击;撤退时,王振想绕道家乡蔚州显威风,走了40里,忽又担心军队会对家乡他的产业造成破坏,又命部队改道向东;到了土木堡,因他的1000多车财物未到,又强行命令部队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驻扎,结果,几十万军队被也先围而歼灭。王振被愤怒的将军打死,而英宗,则被也先俘虏!历史上,皇帝在战场上被俘虏的事甚少,明英宗便是一个。也先俘虏了英宗后,挟持英宗到大同,大同守军闭门不开;后到宣府,宣府守军也不开;于是,也先挟英宗转而兵临北京。明朝大臣中有人主张南迁,但于谦等坚决反对,于是在皇太后支持下,立英宗2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立英宗21岁的弟弟成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故代宗又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另外,北京军民团结合作,抗击也先,也先无奈退兵,认为英宗已无价值,多次要明朝派大臣接回他。代宗已做了皇帝,并不希望哥哥回来;英宗表示,回来以后绝不争位,这才被接回,软禁于南宫。
明英宗宠信王振,自己也贪玩,以国事为儿戏,导致了一幕悲剧。本来,这戏剧已完结,但偏偏,又节外生枝,使他重新当上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在位,国内似没有什么大事,但他的年号“景泰”却很出名,皆因有一种工艺品叫“景泰蓝”的,因景泰年间盛产而得名吧。代宗既当了皇帝,当然也不愿意太子是哥哥的儿子,于是,景泰三年,他就废了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太子很短命,不久即死去。到了景泰八年即1457年,代宗病危,没有儿子,谁来继位?武清侯石亨认为拥立英宗复辟可以立大功,于是,与太监曹吉祥等合作,从南宫接出英宗,坐上奉天殿,群臣也只能接受此现实。此事,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后,为区别于第一次当皇帝,改年号为天顺。他将还未断气的弟弟朱祁钰迁往西山,朱祁钰几天后死去,享年29岁。接着,他将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兵部尚书于谦等处死,给石亨、曹吉祥等加官进爵。由于他是靠石、曹二人才得以复辟的,所以,他当皇帝后,又宠信石、曹二人,国事渐衰。1464年,明英宗病死,结束了他既“传奇”又昏庸的一生,年仅38岁。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我的感触是,为了权力,兄弟子侄也都没有了情面,封建帝王如是,我们今天有些官员也如是,此无他,位高权重,享受无穷,如果“官员”真的就是“公仆”,还会出现买凶杀同僚的可怕事件吗?
1464年,明英宗病死。自太祖起,皇帝死后,都要妃嫔宫女陪葬,但英宗死后,此例免除,何故?这要由继位的宪宗谈起。英宗死后,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年号成化,又称成化帝。这朱见深,因父亲经历复杂,他的经历也随之复杂。他两岁时,发生“土木之变”,叔父做了皇帝,他被立为太子;父亲返国被软禁南宫,叔父要废他的太子地位,
汪皇后力争,但无效,他与汪皇后一起被废去名位。之后,他在生母周贵人及汪氏的爱护下成长,到父亲“南宫复辟”时,他仅得10岁。由于叔父代宗几天后死去,英宗要让代宗的妃嫔宫女陪葬,也包括汪氏在内。朱见深即向父皇说情,使汪氏得免。到英宗死,朱见深即位,顺便也把这一规矩废除。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见深是个重情义的人。
体现朱见深重情义,还不止这事。朱见深两岁立为太子时,开始服侍他的,是19岁的宫女万贞儿;他10岁再立为太子时,万贞儿已27岁;到他18岁即位时,万贞儿已35岁。他不忘万贞儿对自己的爱护和体贴,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长17岁、颜色渐衰而嫌弃,册封她为贵妃。更为少有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始终如一地专宠万贵妃,1487年,58岁的万贵妃病死,宪宗很伤心,也一病不起,于同年而逝,享年仅41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宪宗或许因童年的经历,产生了一种“恋母情结”,故而可以专宠万贵妃一辈子。
不过,别以为这个万贵妃是个“好母亲”,首先,在治理国家方面,她并没有给宪宗提供多少帮助,倒是由于她的专宠,使得朝廷内外官员纷纷攀附万家,奸臣相继涌现。太监汪直得宠,被受命成立一个新的特务机构——西厂,地位又在东厂和锦衣卫之上!平庸官员万安,自认万贵妃本家侄子而得宠升迁,诱使宪宗不理朝政,把政事交太监去办,而自己,则专修万安提供的“房中术”,以及研究神仙丹药。更为可怕的,就是万贵妃的嫉妒,由嫉妒而害人!她37岁时生过一个儿子,不到一年就死去,以后再没有怀孕,于是,凡内宫的怀孕者,她都想办法使其流产或将婴儿害死!一天,宪宗偶尔到内藏观书,与管藏书的瑶族女儿纪氏发生关系,纪氏怀有身孕,万贵妃想害她流产不成;纪氏生下婴儿后不敢养,让太监张敏去淹死;张敏不忍,把婴儿藏起,多人冒死养至六岁,才敢告诉宪宗。宪宗接回胎发披地的皇子朱佑樘,立为太子,朝廷上下欢天喜地,唯独万贵妃不高兴,不久,纪妃暴死,张敏也吞金自杀。在周太后等的严密保护下,朱佑樘才得以安全长大。
从宪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一位心理不正常的人为君,国家能不危哉!万贞儿服侍宪宗一辈子,受宠一辈子,同年而逝,本可成千古佳话,怎奈她心胸狭窄,继而做出许多阴险之事,受后世唾骂,实在不该了。
1487年,万贵妃和明宪宗相继病死,身世奇特的18岁的太子朱佑樘即位,是为明孝宗,年号弘治,又称弘治帝。从上述可知,弘治帝身世凄凉险恶,得以继承大统,实属幸运。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嫉恶好善的性格,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这在皇帝之中是少有的。即位之后,他首先清除奸佞,把万安等庸碌的官员革职,将大批“国师”“术士”充军;与此
同时,他起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李梦阳等得力人才。孝宗对大臣很尊重,虚心听大臣给自己讲课。除了每天在正殿朝会,还在便殿会见大臣,充分听取意见。在诸位得力大臣的辅佐下,弘治帝革除了众多的陋习,采取了许多解救民困的建议,使得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使得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弘治帝私生活也比较检点,与张皇后感情甚好,很少幸临其他嫔妃,除与张皇后生有二子外,没有其他子嗣。小儿子三岁死去,就剩下大儿子朱厚照,理所当然立为太子。弘治年间,社会稳定,外忧不多,又无内乱,明君勤恳治国,官吏忠于职守,天下出现一派太平景象,人们称弘治帝为“中兴令主”,称弘治18年为“弘治之治”。
本来,这一局面能再维持二三十年,国家会更富强,可惜,弘治帝英年早逝,1505年,38岁的弘治帝得病去世了,明朝又会出现什么局面?
明孝宗死后,15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又称正德帝。按照“龙生龙凤生凤”的原则,孝宗弘治帝是这么好的一个皇帝,儿子应该坏不到哪儿去,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愿,养尊处优长大的正德帝,并没有勤政爱民的美德,更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如果说,他只是不那么聪明,不那么勤奋,那还问题不大,偏偏,他是个童心未泯、甚至心理远没有成熟的人,顽皮、好动,追求刺激,完全不以国事为重,反而把国事视为“儿戏”,于是,明朝又有难了。
有一位太监叫刘谨,十分熟悉武宗的个性,每天想出许多花样,让正德帝嬉戏玩乐。刘谨手下还有七名宦官,结成党羽,横行京师,人称“八虎”。“八虎”不仅引诱正德帝遍游宫中,还经常带正德帝外出坊间,留宿歌楼妓院。正德帝不满足一般的玩乐,他在京城闹市上扮成小贩卖货,与买主讨价还价,又让人充当中人,促成交易,以满足他的游戏。之后,又来到酒店,被当垆妇人拉入,享受一个生意人货物出手后歇脚酒店的乐趣。后来,他命人在西华门附近修建了一处高大宫殿,名为豹房,终日与宫女以及强抢而来的民女在房内厮混。
刘谨因得武宗的宠信,更加胡作非为,一手遮天,连正德帝批阅奏章的权力也夺去。刘谨的行为,激起大臣的强烈不满,刘谨召百官跪于金水桥南,宣读“奸党”名字;又于夏日召百官跪于奉天门下,说是追查匿名信,使十多人当场晕死。后来,还是与刘谨有矛盾的“八虎”之一的张永,罗列罪名铲除了刘谨。刘谨被凌迟三日处死后,从他家中搜出金银财宝无数。
刘谨死后,正德帝并无悔改之意,又宠信另一奸佞江彬,继续胡作非为。这时的花样,则是“习武”和展示“武略”。他在宫中“操练”军队,然后,又由江彬带领,私出塞外。蒙古兵入寇,他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还改名“朱寿”,领兵打仗,回来时要百官到郊外迎接,自己又起草敕令封赏,过足将军瘾。几次北巡之后,他又想南巡,1519年旧历六月,适逢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叛乱,他又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南征,实际一路上扰民,尤其是强抢民女,闹得江南鸡犬不宁。在南京住了几个月,又干出了许多祸害百姓的勾当。1520年旧历八月,他在南京硬要搞一个受降仪式,把已被俘虏的宁王由他表演再次生擒,以满足他的求功欲望。本来,他老老实实地回京,也就没事,谁知道,在回京途中,他又不安分了,他独自撑着一只小舟去捕鱼,结果,覆舟落水,得了重病,回京后不久,1521年旧历三月,便病死在豹房。
正德帝是历史上少有的荒唐皇帝,不过他又荒唐得有些“可爱”,用现代医学来分析,他可能是患有“多动症”的毛病;智商也可能有问题,大概只相当于十来岁的孩子吧。他死时仅31岁,由于终生寻花问柳,未能生育一子,显然生殖系统也大有毛病。唉,封建社会,人治社会,肯定弊端很多啊!明知是个废物,也要承认他是“真龙天子”,也要口呼“万岁”,也要维护他的威信,岂不可悲!
明武宗正德朱厚照既无儿子又无兄弟,谁来继承大统?这就给文武百官出了一个难题。不过,封建社会已历经两千多年,承继的办法总会有的。在湖北省钟祥县城东北7.5公里的松林山处,有一座陵墓,叫显陵,俗称皇陵,1985年我仍在湖北工作时,曾到过那里游览,其时,显陵已很破败,正开始修复。这座陵墓有什么特别?原来,他是明孝宗弘治朱佑樘之弟兴献王朱佑杬的陵墓。在明武宗朱厚照死的前两年,兴献王朱佑杬已死去,本来这事与他无关,但他有一个15岁的儿子,叫朱厚璁,虽远在湖北安陆府,但经大臣杨廷和等商议,认为朱厚璁是继承皇位最合适之人,于是,朝廷派出大臣将朱厚璁迎至京城。1521年旧历四月,朱厚璁即位,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又称嘉靖帝。
嘉靖即位后,诛杀佞臣江彬等,发布诏书,大赦天下,并对正德先朝的弊政进行大胆改革,一时朝野欢呼。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应该平稳过度吧,但是,偏偏,有一件事困扰着世宗和大臣们。原来,封建帝王的家世脉络是需要很清楚的,朱厚璁继承皇位,应该和先朝皇帝形成一种直系的关系,所以,当朱厚璁从安陆来到京城,尚未入城,大臣们就在郊外要搞一个仪式,接受皇太子即位礼,也就是,朱厚璁要过继给正德帝为儿子,有了这个仪式,他才能继皇帝位。本来,朱厚璁自己的父亲已死,过继给伯父明孝宗朱佑樘为儿子,即可做皇帝,也很化算吧。然而,这位15岁的少年偏偏是一位认死理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兴献王的儿子,不是弘治帝的儿子,怎么也不肯变通。张太后及大臣等得急了,只好让步,先登基继位再说。
嘉靖不愧是一个孝子,即位后第三天,就派人到安陆接母亲蒋妃入京;第五天,就命群臣讨论给生父兴献王加尊号。杨廷和等认为,嘉靖既入嗣弘治,当称弘治为“皇考”,兴献王只能称为皇叔父,不可加尊号。在祭告生父时,还要自署名称侄。这些,嘉靖当然不同意。后来,进士张璁上了一个《大礼疏》,论证一番,认为嘉靖可以为生父及母亲加尊号,嘉靖看后很高兴,但张璁则遭到杨廷和等反对。其后,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一派反对加尊号,一派支持加尊号,互争论,煞是热闹,当然,最后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嘉靖三年即1524年旧历七月,反对派联合208位官员,跪伏在左顺门,大呼弘治帝,嘉靖派人劝不听,于是逮捕为首者八人,一时群臣皆哭,声震阙廷。嘉靖大怒,又逮捕134人,其余80多人录名待罪,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手杖,受杖者180多人,其中17人被创死亡,另有8人编伍充军。至此,这场明朝著名的“大礼仪风波”到了高潮,反对派也开始走下坡。一直到嘉靖七年即1528年旧历七月,嘉靖才得以诏告天下,尊皇考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圣母蒋太后为“章圣仁慈皇太后”。大礼仪风波以嘉靖获胜告终。
这件事,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有点荒唐,嘉靖无疑是个孝子,但为了一个尊号,不惜与满朝文武官员对抗,而且对抗了七年之久,也很不值吧;不管怎么说,对比起那些“有奶便是娘”的人,嘉靖不是可爱可敬得多吗?另一点感触,虽说是封建社会,君君臣臣,但嘉靖也并非一手遮天,为了父母的尊号争取了七年才能遂愿;而当臣子的,也有发表意
见的机会,甚至可以跪伏哭喊,也还有些民主气氛吧,须知,我们有时连这一点的民主自由的水凖也达不到,有些掌权者一句话就可以绞杀几十人甚至几百、几千人的肉体或政治生命,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啊!
不过,嘉靖除了是一名孝子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了,有一件丑闻,可能还属史无前例的呢。嘉靖21年即1542年旧历十月的某一天中午,36岁的中年汉子嘉靖帝正在睡午觉,突然,有十几名宫女趁他睡着,闯进房来,像杀猪一样把他按住,用布蒙住他嘴脸,由杨金英在他脖子上结绳,两名宫女各拉一端,试图把他勒死。慌急之中杨金英把绳子系成死结,尽管宫女用力拉,还是没把他勒死。皇后方氏带人赶来,才从宫女手中救了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原来,嘉靖帝也是个好色之徒,频繁搜夺民间美女入宫。虽被抢入宫,如果能得到皇帝的爱宠,也算有幸吧,但是,这嘉靖对宫女们显然不是一般的玩弄,而是肆意凌辱,用现代的术语,就是“性虐待”,所以激起宫女的怨愤,于是便发生了这件“壬寅宫变”(这年为壬寅年)。如果嘉靖就此死去,他会不会是古今中外唯一这样死法的皇帝?嘉靖还有一怪癖,他赏识人才、选拔人才,不是从政绩等方面去考察,而是看谁的祷告神灵的“青词”(写在一种青藤纸上)写得好,好象夏言,青词写得好,当上了首辅;于是,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官员就在这方面下工夫,严嵩也写了两篇文赋,受到嘉靖的赞赏,于1542年以礼部尚书拜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军机。其后,他与儿子严世蕃专权二十年,人称“大丞相、小丞相”,成为明代一位误国的大奸臣。对内,严嵩父子残害异己,如诬杀夏言;又制造杨继盛、沈练冤狱(史称沈杨冤狱)。对外,不事边防,使得北方俺答汗入侵,如1550年,俺答汗入侵古北口,直到北京城下,严嵩恐战败无法掩饰,不准诸将出击,以待鞑靼军掳掠后归去。事后,杀兵部尚书丁汝夔塞责。这事,史称“庚戍之变”。直到嘉靖晚年,嘉靖才罢免严嵩,处死严世蕃。
【来源:作者原创】
- 上一篇:明万历帝“北斗七星”葬式揭秘
- 下一篇: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