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

刘学询:被遗漏的总统候选人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在中国近代史上,杭州西湖国宾馆发生过两件大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此地写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这里草签。此外,这里还接待过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很多外国元首。而在一百多年前,这个地方叫“水竹居”,主人是刘学询。

刘学询这个人谈不上妇孺皆知,但他结识的人和做过的事却大都是我们熟知的。1855年,刘学询出生在广东香山,离孙中山的老家也就二十来里路。因为祖上是经商的,家境比较殷实,所以他小时候没少折腾,习武练剑、飞鹰走马样样精通。如果按照今天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刘学询绝对算是个模范,玩归玩,人家的学习可从来没有落下。

他24岁中举,七年后又考中进士,是广东文坛的“四大金刚”之一。顺风顺水的刘学询中进士后被分配到国家中央机关翰林院,成为一名令人眼红的“公务员”,并逐渐升为候补道台。但他对此并不满意,铁饭碗虽然稳,可毕竟是铁的。

在“候补”的“官道”上,刘学询只看到绝望,终于,他选择“下海”,在广州包办“闱姓”彩票。所谓“闱姓”,就是利用科举考试,竞猜中榜者,也叫“卜榜”。清政府对这种公然践踏神圣的抡才大典的行为自然是明令禁止,闱姓只好转入地下。其实,对于内忧外困的清政府而言,很多法令形同虚设,执法人员更是睁只眼闭只眼,只罚款、不取缔,既能补充军饷,又能中饱私囊,何乐不为。后来,由于彭玉麟、张之洞、李翰章、李鸿章等晚清名臣的鼎力支持,政府干脆将其招安改编成了“官督民办”,成了大清的又一“公益事业”和财政收入增长点。刘学询作为这一行业的骨干,上缴的彩票税甚至影响到政府的收支:“其金钱势力以左右士子之成败,及官吏之进退,典试者莫不仰其鼻息。”

迅速暴富起来的刘学询以胡雪岩为榜样,娶了12房美妾,并在广州西关荔湾建起了一座刘园,极度奢华。因此,他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刘三国”的称号,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

一个男人倘若“允文允武”,有财有势,却只安心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实在说不过去,多少得有点政治抱负吧。所以,对于刘学询而言,有钱不是目的,而是他实现目标的一个手段。刘学询有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且不是一点点,他的野心是整个中国!

这听起来有点儿搞笑,可是如果细想一下他当初辞掉“公务员”的举动,就不会感到震惊。首先,他不是厌恶官场,否则一开始他绝不会卖命读书捞取功名;其次,他辞官不是为了挣钱,他家里的钱虽然没有达到他后来的程度,但也应该能够满足他顺心所欲的花销。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他的后退,是为了跳得更远。

1892年,浑身反骨的孙中山26岁,他找到维新派标杆人物康有为,想与他联手搞垮清政府。康有为不置可否,但也想拉拢孙中山,要求他拜自己为师。孙中山这才认清维新和革命是两码事,康有为是指望不上了。三年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筹办第一次WZ起义。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认识了一直抱有反清复明政治野心的老乡刘学询。刘学询仰仗着有钱,自命为朱元璋、洪秀全,而孙中山不过是他皇帝梦中的“开国元勋”。在孙中山后来的多次起事中,他多次为孙中山提供财力支持。从这一点上看,孙中山或许还有点年轻气盛的味道,但老谋深算如刘学询,简直就是纯粹的“胆大妄为”。

刘学询的另一个老乡康有为,在科场中一直不顺手。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于1896年和1898年与人两次弹劾两广总督谭忠麟,罪名分别是包庇“巨蠹”刘学询以及与他狼狈为奸。刘学询被罚100万两银子,被迫逃离广东到杭州避风。从此,他与康有为算是成了势不两立的死对头。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海外,办报鼓吹“保皇”,大肆攻击慈禧,被清廷列为“头号反贼”。刘学询趁机落井下石,直接刨了康有为的祖坟,把事情做绝。后来清廷派他赴日“考察商务”,旨在与日本政府[注: 日本的行政机关,是负责日本国家行政事务的政府机关,主要是内阁下属的各政府单位,事实上也可以等同于日本政府。相对于地方公共团体(地方政府),]谈判引渡康梁。临行前,他携带两把匕首,声称谈判不成,哪怕舍命也要刺杀“反贼”。这个政治秀弄得朝野震动,李翰章李鸿章的哥哥,时任两广总督 竟称赞他是“国士”、“烈士”。在日本期间,经孙中山介绍,并通过犬养毅的安排,刘学询得以会见了当时的日本首相[注: 日本首相(Prime Minister,Japan)日本最高行政首脑。又称内阁总理大臣,有时简称总理,雅称宰相。内阁其余各国务大臣均由总理大臣任命。]。这次会见,也让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

归国后,李鸿章通过他的关系让孙中山协助刺杀康有为。孙中山制定行动方案后又开始摇摆不定,而这时以康梁为首的保皇党已经开始以牙还牙的报复。北京的荣禄、刚毅,广东的李鸿章和刘学询均成为暗杀目标。

在保皇党眼里,刘学询比李鸿章、荣禄还要凶险。梁启超对刺杀刘学询最为积极,多次指出:“卯金即刘富而多谋,今以全力谋我,阻力之大过于荣指荣禄,不可不先图之。”“豚子不宰,我辈终无着手之地。” 催令不惜代价刺杀刘学询,甚至计划雇佣日本浪人行刺。

1900年4月24日,刘学询从澳门返回广东,刚到广州口岸,就被保皇党的刺客击中胸口。刘学询血流不止,送往西医就诊,亏得他衣服穿得较多,子弹仅入皮肉三分,捡回了一条性命,但也足以使其胆战心惊了。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