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昭宋聋”到“上下其手”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5月07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春秋时期的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不算大,也不算强,但郑国人的智商并不低,他们尤其善于应对那些突发的复杂事件,曾多次化险为夷。“郑昭宋聋”就是当时楚国人申舟夸赞聪明智慧的郑国人而原创的成语。这个典故源自楚国的一次外交活动。
公元前595年秋天,霸主楚庄王为了考验宋国、郑国的忠诚度,派遣大使申舟去齐国访问。去齐国必须经过宋国,楚庄王却交代申舟:“不用跟宋国打招呼,只管路过。”又派遣公子冯去晋国访问,也交代说:“也不向郑国打招呼,他敢不让咱借路!”申舟早年得罪过宋国,就向楚庄王告辞说:“郑国人明白懂事,知道权衡利害;宋国人昏聩糊涂,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到伤害,而我恐怕就难以再见到大王了。”果然,宋国人拦住并杀害了申舟。消息报到楚国,楚庄王勃然大怒,御驾亲征包围了宋国。宋国遭遇了一次灭国危机。两者对比,孔子对郑国大加赞赏,并作出权威发布:“郑国人善于和大国打交道。”
几十年后,郑国的一个戍边军人登上历史舞台,有幸跟楚国“高层”联袂演出,把郑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演绎到极致,由此引出了另一个成语故事。
公元前547年夏天,楚国侵袭郑国,三路大军兵压城麇(郑邑)。郑国人皇颉是城麇戍守,出城迎敌,结果战败,被楚国猛将穿封戌活捉。按说初战告捷,又活捉了俘虏,应该是件高兴事,可楚军前锋将领公子围却高兴不起来:他觉着头功让别人占了,脸面无光,就仗着自己是国君楚康王的弟弟这一身份抢功,硬说皇颉是自己逮住的。穿封戌虽然武艺高强,但心眼实诚,不知道让功,弄得公子围下不来台,只好请随军太宰伯州犁做裁定。伯州犁能混到太宰,说明也不是一般人。他很高兴媚事权贵的机会来了,忙命人把皇颉押过来站在阶下,说:“现在你是他俩所争夺的对象,你是个君子,要实话实说。”然后高高举起手,毕恭毕敬地指着公子围:“这位是王子围,他是国君最宠爱的弟弟。”接着把手压得很低,指着穿封戌:“这个人叫穿封戌,是方城外的县尹。你看清楚,是哪位生擒了你?”
皇颉正倒霉自己做了俘虏,处境跟落入陷坑的困兽差不多,本来已经不指望会有什么活命的机会,没承想伯州犁向他抛出了一根救命稻草,放着杆子不爬,有生不求那是傻子!再说趁此机会推波助澜离间对方内部关系,何乐不为?皇颉过去净守城打仗,没演过戏,谁知真要演戏,入戏还挺快,马上指认公子围:“我碰到王子,战他不过被擒。”结果,公子围因功加封,皇颉脱险,伯州犁也为今后人生投了份保险。
由于这次“跨国合作”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成语典故“上下其手”横空出世,寓意是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古蔡国三次迁都及其联姻外交
- 下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只因曾被算命先生忽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