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三国因他而灿烂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8月1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三国演义》使得诸葛亮的形家喻户晓,,然而小说中的诸葛亮形象,但是演义中的诸葛亮却成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人物,以至于鲁迅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事实上,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亮才干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一主要成就 

  以盐立国

  巴蜀地区历来物产丰富,井盐是巴蜀地区最主要的物产之一。东汉末年以来,井盐的生产管理一度混乱,生产效率低下。诸葛亮决定,强化食盐官卖政策,增加盐井的数量,同时对生产技术加以改进。在诸葛亮治蜀期间,蜀地盐井遍地开花。盐,成了蜀地的重要物产之一,而盐税也因此成为蜀汉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后世有人因此称诸葛亮此举为以盐立国。

  以铁强国

  在古代,可以与盐相提并论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铁。三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百炼钢、灌钢、淬火法等新的冶炼技术都在这个时期出现。据《南史》记载,蒲元为诸葛亮打造的筒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据说,以此甲胄技术,结合南中地区的藤甲,能造出一种既坚固又轻便的盔甲,这种盔甲,就是传说中软猬甲的原型。

  蜀锦富国

  在蜀汉地区,还有一样更为特殊的物产,这种物产堪称稀世珍品,它不仅是王公贵族们竞相收藏的瑰宝,皇帝更是拿它作为赏赐臣子的重要赐物,它就是蜀锦。诸葛亮曾经说过,决敌之资,惟仰锦耳。为了鼓励农桑,诸葛亮亲自垂范,种桑八百株,从事养蚕和织锦生产。为了提高蜀锦的产量,诸葛亮设立了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蜀锦的生产。这样的官员叫做锦官。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木牛流马

  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可惜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和图样并没有流传于世,人们只能根据野史记载记性推测和想象。

  诸葛连弩

  诸葛亮还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来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军事著作和家书

  《便宜十六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军事著作。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治军原则,为后代的人们所推崇,可谓是千古治国治军者的经典。

  另外,诸葛亮对识人用人提出了七条标准,后人称为“七观法”,主要内容是:“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智;期之以事以观其信;临之以利以观其廉;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告之以祸以观其勇。”

  孔明灯

  孔明灯相传是由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二 诸葛亮在历代的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兵法和制度被西晋政府以制度形式推广。东晋政府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隋唐时期,李靖李世民均称诸葛亮为一代名将,推崇备至,李靖称自己的六花阵法源自诸葛亮,并且其舅韩擒虎亦深明此法。

  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代把诸葛作为忠臣来祭祀,赐英惠庙加“仁济”。

  元代这个朝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到了近现代,孙中山的评价是:“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日本人认为诸葛亮用兵治国主要用的是计谋,野吕雅峰先生曾用“心外无刀”评价诸葛亮用兵之道,并出资12万元,于1993年9月立碑于庙前广场东边。随之,此碑也成为五丈原诸葛亮庙风景名胜区一大景观。

  三诸葛亮的失误。

  战略方针上的失误。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宏伟蓝图。

  对于这一战略构想,毛爷爷是这么评价的:“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刘备即使拥有荆州和西川,一路由荆襄北进,出祁山,直指宛洛,彼此之间距离太远,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不大,所以导致虽然关羽一度得手,而直指宛洛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实际上诸葛亮始终在按照“隆中战略”而努力,后来关羽失荆州,使该计划的基本前提失去了,而隆中计划依然未变更。

  治国方法上的失误

  诸葛亮的专权毋庸置疑。 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巨细必到,事事操心。从个人对待事业的精神来说,鞠躬尽瘁,值得敬仰,但从办事效果来说,万千国事私事于一身,必然心力交瘁。当司马懿听到诸葛亮整天忙忙碌碌时,暗自窃喜。果不其然,丞相精神日衰,出师未捷身先死。

  同时 诸葛亮生前,无敢非议者,是惧怕诸葛亮的权力。及其死后才有言者。死留非议,可见诸葛亮并没有摆脱周公见疑的怪圈。幸好刘禅懦弱,没有雄主之能,若有孝宣之明断,怎么容的下孔明呢?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