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著名陷阱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09年03月2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陷阱】①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上面浮盖伪装的东西,踩在上面就会掉到坑里。②比喻害人的圈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智商】智力商数。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现代汉语词典》果然卓尔不凡,该词典对“陷阱”的解释就尤见功力,“浮盖”一词运用得堪称出神入化:想把一个“坑”做成“陷阱”,上面必须“浮盖”伪装的东西,因为下面是“坑”,所以那些伪装的东西一定不是“覆盖”而是“浮盖”。
“陷阱”是和“智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一个坑弄成“陷阱”的,智商低的人往往会把伪装物“覆盖”在坑上,因为是“覆盖”,伪装物和坑底一定是接触的,人踩在上面也就不会掉下去。而智商高的人则把伪装物“浮盖”在上面,因为伪装物是“浮”着的,人踩在上面就一定会跌进坑里去。
让我们看看那些智商高的人是怎么让伪装物“浮”在坑上面的。
最早的陷阱和军事行动有关,“兵不厌诈”一直就是军事家的行动指南。“诈”,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设计陷阱来实现的。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的一个陷阱就是一个军事家设计出来的,这个军事家是孙膑。
孙膑和庞涓曾是好朋友,二人自幼师承鬼谷子。据说,庞涓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本科尚未毕业就自谋职业,被魏国聘为军事长官。孙膑则不然,他来了个硕博连读,自然水平提高了不少。后经墨翟推荐,孙膑作为特殊人才被魏王引进。庞涓打拼了几年,待遇却赶不上后来的孙膑,心里自然不服,便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暗中指使别人打断孙膑的双脚,并在孙膑的脸上刺上了罪犯图案。很显然,庞涓下手十分毒辣,既断了同学的双脚,又毁了同学的面容,按他的设计,孙膑从此就应该彻底退出江湖。后来,孙膑假装疯癫骗过庞涓,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成功脱逃,成为齐国将军田忌的门客。
若干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田忌被齐王委以重任,率军前去救援,齐军不攻打魏赵联军,而是径直进军空虚的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只得从韩国撤离赶回魏国,以解大梁危机。此时,齐军已经越过魏国的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向田忌建议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认为齐兵胆小怯懦。我们应该利用敌人的这种成见。”具体怎么利用呢?孙膑作了周密的布置: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后,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用添兵减灶的方式来迷惑庞涓。
孙膑就是这样用伪装物来“浮盖”在他挖好的大坑上的。
看到齐军的饭灶一天天少下去,庞涓特别高兴,成竹在胸地说:“哈哈哈哈!齐军果然胆小如鼠,你看,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齐军就超过了半数!”于是,庞涓放弃步兵,带着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测算着庞涓的行程,估计当晚庞涓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下了杀气腾腾的几个大字:“看帖不回帖的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布置了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边,约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在当晚赶到了砍去树皮的大树之下,看见白木上有模模糊糊的字样,好奇心突发,命令手下点火读取树上文字。谁知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庞涓自知无计可施,遂拔剑自刎。
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孙膑知道,他的大仇得报,靠的就是一个伪装得十分成功的陷阱。
和孙膑比起来,前辈吴起就显得有些笨蛋了—虽然老吴也自称军事家。
大家都知道,吴起是个特别有政治野心的一个人,对于公卿之位的强烈渴望,使他如同着了魔一样,处心积虑,夙兴夜寐。不论在哪个国家,吴起都功勋卓著,但上天总是不开眼,吴起总是离他设定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公卿之位总是如同驴子眼睛前面的那根胡萝卜一样总也追不到。
在魏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的相位却被田文占据。好不容易盼到了田文与世长辞,结果,半路杀出来的公叔出任了国相。出任国相的公叔还娶了魏君的女儿做老婆。弄得失意的吴起逢人便骂,奶奶个熊,老子拼死拼活,没想到便宜了公叔个小白脸。公叔自然也十分讨厌吴起,但吴起好歹也是个军事家,公叔因此不敢乱动。
公叔的门客看透了主人的心事,就对他建议:“吴起这个人,有骨气但喜欢沽名钓誉,您可找机会先对咱们的国家领导人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却过于狭小,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咱们的池子太小养不住吴起这条大鱼。’然后,您趁机向领导人建议:‘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爽快地答应上配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他就一定会想办法推辞。’之后呢,您找个机会请吴起去你们家吃饭。您的夫人不也是公主吗?在吃饭的过程中,你故意安排让尊夫人当面对您表示蔑视。按照正常的逻辑,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他会对其他公主心存厌恶,因此,他也就不会再有娶公主的心思了。若如此,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一切照计施行。
几天后,公叔果然邀请吴起出席家宴,公叔的夫人也果然颐指气使,把公叔当场打造成了一个“气管炎”。这个“浮盖”物弄得太逼真了!见到公主如此蔑视国相,吴起从此就对公主有了别样的看法。
又过了几天,魏武侯当面表达了想许配公主的意思,以此来试探吴起,吴起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的美意,魏武侯也果然如同公叔设计的那样开始怀疑吴起。可怜的吴起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他人设计的陷阱,最后只得狼狈逃亡楚国。著名的吴起就这样被公叔玩了一把。因此,我觉得,不论吴起多么牛逼,就凭这一点,他就算不上是成功的军事家。
吴起这样伟大的军事家会有如此不堪的记录也许不足为奇,因为,面对陷阱,另外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有令人脸红的失败。
此人是李斯。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号称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曾深入钻研了帝王之术、治国之术。受到秦王的重用后,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帮助秦王先后灭了六国,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李斯为了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
得势的赵高大搞“愚君政策”,李斯对此大为不满。为了麻痹李斯,赵高开始挖坑。他以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找到李斯:“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贱,劝谏之类的政治大事我没有资格参与。可是,作为丞相的您为什么不劝谏呢?”赵高先是贬低自己,后又抬高他人,一下子就把李斯的底火给点燃了。李斯激动地说:“是啊是啊!我早就忍不住了。只是我们的皇帝常居深宫之中,我想劝谏皇帝却苦于没有机会啊!”看着想跳陷阱的李斯,赵高亲切地说:“相信我吧,我是宦官,我每天就跟在皇帝的身后,我只要看到皇上一有空闲,就立刻通知你。”
下面就是李斯跳陷阱的事了。
和李斯商定好之后,赵高专门挑选秦二世声色犬马之时派人告知丞相李斯:“皇上正有空闲,您可进宫奏事。”李斯兴冲冲地跑来求见,每次都让秦二世大倒胃口。你想啊,一个人正和美女调情,却突然有人来布置政治学习,他怎会不恼羞成怒?
次数多了,秦二世就发牢骚。赵高说:“要知道,当年丞相参与了我们的密谋,后来,您做了皇帝,丞相却还是丞相,他心里不平衡是难免的,他的意思是想割地封王呀!另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信息,据说,丞相的儿子和陈胜吴广暗中勾结。”秦二世大为吃惊,派人去搜集李斯的黑材料。李斯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赵高的陷阱。
李斯知道赵高暗中陷害自己的消息,上书揭发赵高作恶多端,二世却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并把李斯交给赵高查办。
为了把李斯勾结陈胜吴广的案子办成铁案,赵高费尽了心思,专门为李斯量身定做了一套审讯办法。
遭受严刑拷打的李斯,最终冤屈招供。但他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并且自负有大功于国家,自己又能言善辩,因此决定苟且偷生,等待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希望得到二世的赦免。于是,李斯在监狱中多次上书,为自己辩白,但赵高指使狱吏,严禁李斯的上书走出牢门。
同时,赵高还派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每当李斯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严加拷打。长此以往,李斯就得了“真话恐惧症”,二世再派人去验证他的口供时,他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翻供。
很显然,高明的赵高为李斯设计了一个连环陷阱,陷阱之上的伪装物是那么逼真,那么自然,不由得李斯不跳。他先利用李斯的社会责任感,引诱李斯勇敢地承担起属于他的丞相职责。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在其位就应谋其政,丞相总不能尸位素餐。这个理由如此冠冕堂皇,如此光明正大,使身为丞相的李斯无法拒绝,而一旦李斯接受了这样的暗示,他的生命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他一旦跳入这个看似温柔的陷阱,接下来还有另外的陷阱等着他。只要他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身不由己了。他和赵高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等的状态,赵高可以清清楚楚地了解李斯处于什么阶段,而李斯却对赵高的整体行动和策划一无所知。因此,才会出现李斯在陷阱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的局面。
更高明的是赵高对李斯的审判,这个审讯过程简直应该用“完美”来概括。他先让李斯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说真话就等于挨打,身体的经验让他主动远离了真话,当真正的机会到来时,他必然选择了放弃。不是李斯不聪明,而是赵高太狡猾啊!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终于彻彻底底地掉进了赵高设计的陷阱之中,被腰斩于咸阳闹市。李斯生命终结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特别有个性:“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话是对儿子说的,话里包含了对赵高的愤怒,对命运的无奈,同时更包含了对陷阱的恐惧。
军事家、政治家在陷阱面前尚如此束手无策,因此就不难理解栗姬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悲惨了。
话要从头说起。当汉景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就为他选了妃子,这个妃子是薄太后的娘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做当然可以理解。
然而,也许是近亲结婚的原因吧,这个薄氏的女儿终于没能生养。直到景帝即位,被立为皇后的她,生育能力并没有与时俱进。母鸡不下蛋,当然不可能长期占住窝,等她的靠山老太后一去世,她很快就丢失了皇后封号。
然而别的女人却会生,譬如栗姬就率先为汉景帝生出了个胖小子,这个胖小子就是刘荣。因为刘荣是皇长子,后来就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太子是将来的皇帝,因此,太子备受瞩目,千万双眼睛盯着呢。
其中有一双眼睛是长公主刘嫖的。刘嫖在皇宫里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因为她是汉景帝的姐姐,更重要的是她特别喜欢为弟弟汉景帝拉皮条。也许是独具慧眼,刘嫖为汉景帝弄来的美女总是备受汉景帝的喜爱,这就让刘嫖对汉景帝有特殊的影响力。
刘嫖有个宝贝女儿叫阿娇,为了让女儿出人头地,刘嫖把目光投向了太子。对啊,只有把女儿嫁给了太子,将来才有可能成为皇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才能安享荣华富贵。于是,刘嫖铁了心要把女儿嫁给太子刘荣。
谁知栗姬却丝毫不领情—想得美,想让女儿做我的儿媳,门都没有。因为栗姬好嫉妒,景帝的几位美人都是靠长公主的介绍而见到景帝的,她们得到的尊贵和宠爱都超过了栗姬,栗姬怎能不天天怨怒。
死了张屠户,难道大家就要吃带毛的猪?刘嫖改弦更张,决定把女儿嫁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满口答应,从此刘嫖就坚定地站在了王夫人这边。需要说明的是,王夫人的儿子就是刘彻。
两相对比,此消彼长,长公主从此就常常在景帝面前讲栗姬的坏话:“栗姬和各位贵夫人及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她们背后吐口水诅咒,施用妖邪惑人的道术。”汉景帝当然听姐姐的,栗姬在他心中慢慢就变成了恶魔的化身。
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刘嫖和王夫人开始了设计陷阱。不设计陷阱怎么行?要知道,栗姬虽然还不是皇后,但栗姬的儿子是太子,母以子贵,说不定栗姬哪天就被册封为皇后了。栗姬如果翻身,为汉景帝拉皮条的刘嫖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于是,各怀心事的长公主和王夫人开始了一项“希望工程”,刘嫖负责推销自己未来的女婿—王夫人儿子,王夫人则自我吹嘘,编造怀上儿子的时候曾经梦见太阳落入怀中的多彩经历,想以此鼓动汉景帝废刘荣的太子称号,更立刘彻。
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王夫人知道汉景帝讨厌栗姬,而栗姬则做梦都想填补薄皇后被废之后留下来的空缺。因而,这个有心计的王夫人设计了一个完美的陷阱: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例行的朝会之后,一个大行官煞有介事地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建议将太子的母亲册封为皇后。”奏事的这小子估计还巴不得等着栗姬封赏呢,不成想汉景帝突然龙颜大怒:“放你娘的狗屁!册立皇后,这是你小子配讲的话吗!”你猜怎样,这个奏请册立皇后想投机取巧的家伙最后竟然被判了死罪,他不可能知道是他背后那一只无形的手将他推入了深渊。他不仅被推入了深渊,还害得太子刘荣被废,栗姬很快郁郁而终。
这都是王夫人设计的陷阱啊,她鼓动别人奏请册立栗姬为皇后,其实就是“浮盖”在陷阱上伪装的东西,伪装得如此成功,以至于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员信以为真,拉着太子和栗姬高高兴兴地跳了进去。
作为奖励,王夫人终于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后来太子做了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嫖的女儿阿娇则顺利做了皇后。
你看,哪个“陷阱”背后没有超常的“智商”作支撑?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无独有偶的凶兆
- 下一篇:梁济和王国维:新世纪的解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