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故乡的万阁老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1年01月08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忽然听到大人们在议论纷纷,说某地山上挖到万阁老的墓了。很多人跑去看,想映证一下是不是和传说中的金头人身吻合。由于当时太小,我没能去参观。旋即听说政府有关部门把墓地封存了。问大人万阁老是谁,怎么有金头。他们说万阁老是个宰相,因为被误杀了,皇帝用金子给他铸了个脑袋和身子一起埋葬。后来年纪渐长,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当地名人金头人身下葬的传闻,甚至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故事都不能免俗!不知这种民间传闻从何而来,让人直想大笑。反正后来我就认为万阁老是传说中的人物,绝非真人。
    上学时,家乡教育部门编了很多供我们课外阅读的乡土读物,其中有本书不知怎么又提到万阁老。书上云,据说我们这里以前有个叫万安的人,当了宰相,但却不好好做官,反而把宫中的陈娘娘给勾搭上了,竟然带着陈娘娘回到家乡。这时朝廷追兵将至,万安和陈娘娘在一座桥上洒泪相别,陈娘娘去峨眉山做了尼姑,万安不知所终。
    这个故事荒诞离奇,匪夷所思。加上书上本身也标明是“据说”,即使当时的学生也不会相信这是真事。宰相要真能勾引娘娘一起私奔回乡,那简直是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当事人完全可以含笑青史永垂不朽了!可惜这样的事情,只能在戏文传说中去寻找。
    而当地民间的传闻更是有趣,说万安和陈娘娘好上后缱绻缠绵,如胶如漆,后来事情走漏风声,皇帝决定收拾他们,万安还浑然不觉。陈娘娘当着别人的面不好明说,就给万安做了一碗面,却又在面碗里撒了一把茴香和几粒枣子。万安一看,顿时大悟,这分明是叫他“趁早回乡(沉枣茴香)”!于是万安捉空真带着陈娘娘跑回家乡了。这个故事当然也是破绽百出,所以依然没有相信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人物。
    直到上了大学,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古人的记述,提到“眉州万阁老”“阁老万眉州”,惊奇得目瞪口呆:原来万阁老还真存在过呀!再看《明史》,还确实有《万安传》,明确写道万安“字循吉,眉州人。”当然再看下去,就有些哭笑不得。万安做首辅时间很长,把持朝政的时间更长,百官无敢抵牾,诚为政坛强人。但他没几样突出业绩,倒是丑事不少,谄媚皇帝,勾结贵妃,历来为人诟病。和明代四川其他著名阁老相比,眉山万安权势最盛,但根本不如新都杨廷和能干,更不如内江赵贞吉正直,倒是油滑绝对数第一。
    知道万安真的存在过,确实让人兴奋;但又看到万安是这样的人,未免有点失望。万安故乡眉山是四川人文之邦,历史上所出的宰相首辅一级的官员数量仅次于成都,只要看看“三苏乡”“虞丞乡”“家相乡”等地名就知道这里曾经能人辈出了。但奇怪的是,其他宰相级官员如苏辙、虞允文、家铉翁等人的贤德忠贞,均为万安所远远不及,为何在民间反倒是万安更为有名呢?
    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当地其他宰相大多生于元代之前,万安却出于明代。宋元之交是四川历史上一次毁灭性的劫难,加上移民的更替、文化的断层,民间往往对元代及其以前的事情有一层隔膜,对明清要亲切熟悉得多。今天当地姓苏姓虞的就极少,而姓万的却依然还很多。宋代眉山“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个,进士数量全川第一。降至明代,眉山进士数量不足宋时的1/10,落差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万安不仅高中进士,而且官至阁老,实为奇迹,自然更受瞩目。
    传说当时上天是想让世间出一万名宰相,但这些家庭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即遭遇火灾,每烧一家,该家就出一名宰相。执行任务的神仙悲天悯人,不忍心让那么多家遭受祝融之祸,于是想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办法,不烧一万家,却烧一个姓万的人家;不出一万个宰相,却出一个姓万的宰相。因此这把火最后烧到了眉州尚义镇万冲村的万家,而万安也很快降生了。
    万安从小就非常聪明。有一次黎明时分天上红日东升,残月未降,万家一位客人触景生情,随口说道:“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年幼的万安应声而答:“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人。”让客人赞赏不已。因此万安从小读书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当然由于他中进士后把精力全放在如何升官上,没留下什么作品。
    万安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的进士。成年后的他魁梧高大,眉目如画,竟是一个绝美的男子。这点,连正史上都忍不住进行描绘。一般来说,现在重点大学多出恐龙青蛙,美女帅哥远远少于一般大学。想来古代万里挑一的进士更是如此,上天对人是公平的,给了聪明往往就不给美貌,而太俊美的男子分心过多,也不容易高中。当年金榜题名、琼楼饮宴的时候,来自全国南北各地长相不一或老或丑的几百进士中,清俊挺拔、玉树临风的万安一定是格外的抢眼。模样漂亮容易给人好看,万安容貌俊雅、性格温和,对于他仕途上一路春风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否则《明史》也不会公开强调他的帅气了。
    万安后来确实步步高升,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明代著名的万阁老。可惜这些都不是他政绩优秀获得的,相反,“纸糊阁老”“万岁阁老”的名声,为皇帝搜集房中术的行为,善于归过他人自己撇清责任的做法,使他成了后世的笑柄。更让人汗颜的是,他竟然和宫中一手遮天的万贵妃认起了亲戚。万贵妃是山东诸城人,万安是四川眉山人,相距几千里,只不过都姓万,一个想借助宠妃来赢得皇帝的好感和青睐,一个想倚靠士大夫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于是眉来眼去一拍即合成了“亲戚”。
    大概就是因为万安容貌英俊,又和万贵妃狼狈为奸,以讹传讹,到了后世,在万安家乡,竟被人们想象成万安和宫中的陈娘娘有了婚外恋甚至私奔的千古奇闻。
    作为权相,万安留给后世的名声很不好。但他只是过于油滑,为了升官不顾身份不顾脸皮,而绝非大奸大恶之人,也算不上阴险毒辣。他从不曾像严嵩那样迫害甚至杀死很多人。利己不损人的处世思想在万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万安最后还能得善终。而且万安也还是做过好事的,打击汪直、请罢西厂就是他促成的,为当时朝政和后世所称赞。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千伶百俐的万安在宪宗一朝可谓炙手可热,权倾天下。到了励精图治的孝宗上台后,万安的情况就不妙了。尽管他用一贯的脱身伎俩和万贵妃划清界限,但他以前向皇帝献房中术的行为受到了孝宗的训斥。加上此时万安已经七十多岁,年事已高,于是便知趣地上书告老还乡,孝宗也顺水推舟,准许他致仕。
    年迈的万安就这样退休了,黯然回到阔别多年的眉州故里。有传说称他装了很多车的金珠宝贝运回家,还有传说称他在返乡的路上还一次次回望京城,希望皇帝回心转意再次起用他。实际上,一代权相现在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衰朽老翁了。回到家乡没两年,万安就去世了,结束了他不知该算成功还是失败的人生。
    大概就是因为万安后来为皇帝所不喜,暮年颓然回到家乡,不过明朝还是有始有终,没有难为他,在他死后还“赠太师,谥文康”。以讹传讹,到了后世,竟也被人们想象成皇帝先斩首又后悔于是铸金头补偿的惯例故事。
    万安不是一个以政绩出名的官员,只是一个油滑大吏,所以即使其家乡,也绝对不会把他出生的地方取个类似“万丞乡”“万相村”之类的名字来纪念,甚至连提都不愿多提他。但在民间,在家乡父老的口中,万安的传闻却如此鲜活地存在着。他从偏僻的家乡孤身赴京,考中进士,还步步高升,官至阁老,权倾天下,在没有仕宦家族背景的前提下,全靠自己一个人去努力争取别人的扶持和帮助,也真是殊为不易。虽然不择手段,但毕竟没有伤天害理,而且不管是滑头的万阁老也好,狡诈的万阁老也好,在家乡父老的眼中,他永远都是当年那个顽劣调皮的万家儿郎。
    今存的万安墓位于眉山复兴乡境内,虽然是有明一代著名权相的归宿,但却只是东坡区文物保护单位而已。而且由于明清四川的战祸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偏远,万安墓久不为人所知,自明以来绝少为人所提及所凭吊所吟讽。万安是一个好热闹喜喧嚣的人,华表辽鹤,魂兮归来,盘桓于月白风清之间,松林山涧之中,面对如今无边无际的寂寞,想起身后无穷无际的非议,不知会作何感想!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