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之路话拜师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李文奎 来源: 作者原创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不久前,著名太极大师陈小旺先生回国,在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康戈武老师的安排下,我从山东淄博赶赴河南拜师,成为陈小旺大师的一名入室弟子,激动之情至今未平。回眸往昔,四十余年习武路,寻师、访师、拜师始终如影随形,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每每回味,感触良多。
一九六零年我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农民家庭,家乡自古有习武之风。当时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匮乏,休闲娱乐项目不外乎看小说、听广播、听说书、讲故事等,大人们在田间劳作之余、晚饭之后为消除寂寞无聊,喜欢聚在一起说点什么新鲜事、或者听能说会道者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大多是神鬼、武侠之类的,再就是年轻人聚在一起,在老拳师的指点下习练武艺。村民们在一起闲聊时,不时的会提到村里谁谁功夫很厉害,几个人不能近身,从大人的言谈话语以及神色中可以看出,会武功的人让他们既敬畏又羡慕。耳熏目染,自己在幼小的心灵中慢慢的滋生了习武欲望,更仰慕那些古代武林大侠,幻想自己也能成为很有本事的人。就在这种懵懂愿望的驱动下,开始暗中寻找拜师习武的机会,十四岁那年,一个小伙伴的父母为其找了村里有名的老拳师教习武术,在小伙伴的好意相约下,一天晚上我兴奋的如约一起去拜见老拳师,当来到老拳师的宅门前,心中有些忐忑,生怕老拳师不收我这个徒弟。定定神后,轻轻拍打门环,老拳师的家人开门领进院内,又引入正屋,只见一个老人端坐在方桌旁的椅子上,身板硬朗,目光炯炯有神。我规规矩矩的站在老人面前,小伙伴对我作了简短介绍,老人家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询问了一些情况,略作沉思后问我:“你怕吃苦吗?”我说“不怕”。他又说“只要你能保证一直练下去,不半途而废。我就同意教你”。我坚定的回答说:“我一定好好练,不偷懒!”老人家点了点头,随后在他的讲解、示范下,我开始学练武术基本功,老人家不拘言笑,要求严格,威严之中不时露出柔和的神态。我在老人家面前很有畏惧感,同时也异常敬重他。在他的指点下,我刻苦用功,每周去师父家学习一个晚上,让师父检验前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果过关了就学习新的东西,平时自己在家练习不敢懈怠,生怕让他失望而不再教我。白天抽空也隔三差五的到师父家里去走走,主要是帮师父家扫扫庭院、挑担水等干点力所能及的杂活,就这样几个春夏秋冬下来,打下了一定的武术基础。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间我已从孩提时代步入知天命之年。闲暇时回顾武术的启蒙,亡故已久的老拳师生前神态相貌依然清晰,老拳师的传授教导之恩始终难以忘怀。
一九七八年也就是“文革”后国家回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考上了中专,从此脱离了农村生活,在此后的很多年中,我在校学习、参加工作、结婚,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事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遭遇坎坷的苦恼,但是习武的兴趣却始终未减,闲暇之余,我广交朋友,利用各种机会寻找理想的师父,也先后跟随几个有一定武术造诣的人习练过武术,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以朋友相待;同时还时常逛书店购买一些武术书籍与武术杂志,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套路看书自学,就这样先后跟他人学习或者自学了不少门派的武术套路,这段时间虽然下了不少功夫,由于很不系统,又缺乏名师指点,自然走了不少弯路。仔细回忆起来,虽然收效不大,但是却在习武过程中结交了几个好朋友,感受到不少彼此真诚相待的人间真情,增添了生活乐趣,保持了每日练武的习惯,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在我进入而立之年之际,一个机遇来临了。我与中专时期的一个同窗好友相聚时,他对我说:“你不是很喜欢武术吗?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太极拳老师,叫范德臣,他的太极拳是跟陈发科的徒弟洪钧生学的,我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了,你也去学学吧。明天你到人民公园东门,他每天都在那里教拳,我给你做介绍人。”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去了公园门口,稍后陆续聚集了不少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开始带领大家练拳,一起练了几遍套路后,开始试验招法,只见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瞬间被他发出几米之外,顿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遂下定决心跟随他好好学习。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我通过跟范老师习拳与日常接触,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不断加深,并通过拜师仪式正式确定师徒关系,从此关系更加紧密,彼此之间情同父子,有一个时期我除了上班时间,几乎天天待在师父家里,犹如师父家庭成员一般。我从一个可是说对太极拳一无所知者,到逐渐掌握其中一些拳理拳法,继而在不断访师、学习、交流、研究中获得提升。真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磨练,我不仅取得过“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还在太极拳理论研究方面初有建树,先后在“中华武术”、“精武”、“武魂”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二十余篇,获得了中国武术七段段位。成就的取得,固然与自己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但是哪一份成就里边不闪烁着师父的恩情与光芒呢?
学习是无止境的,并且越学越感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近几年再拜著名太极大师的愿望日趋强烈,甚至有些焦虑之感。在这期间我曾先后拜访过几个国家知名的太极拳大师,并表示了拜师学艺的愿望,由于种种原因终究未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武术的痴迷先是得到淄博市武术协会焦仁方主席的赞赏并鼎力相助,焦主席把帮我寻找名师之事当大事来办,花费了不少心血。他曾对多位太极大师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其中的几位大师进行过接触。为了慎重起见,焦主席又找到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康戈武老师(康老师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主任)请求帮助,康老师被焦主席的真诚与品德所打动,答应帮忙为我找师父。康老师的表态认真而庄重,我胸中顿时涌现出一股暖流,对康老师既敬重又感激。在康老师的热情举荐、安排下,著名太极大师陈小旺先生同意接纳我为入室弟子,当我得知此喜讯,顿时欣喜若狂,妻女也随之兴奋不已。因陈大师平时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太极拳,绝大部分时间奔波于世界各地,回国次数有限且行程紧凑,因此,我必须耐心等待机会。等待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漫长难熬,时常想向康老师打听陈大师的行踪,又怕打扰康老师,影响了康老师的工作。一直到了2012年三月份,康老师终于传来了喜讯:陈大师已回国并择定收徒日期。我的心情又一次澎湃起来。在做了精心准备后,淄博市武协焦仁方主席、淄博市武术院王健院长陪同我一起驱车赶赴郑州,康戈武老师也在百忙之中从北京坐航班专程赶到郑州,几个人一同帮我安排拜师事宜。当我按拜师仪式的要求跪拜在陈小旺大师的面前时,万千感慨涌向心头:感谢我以前的师父传授之恩!感谢焦主席和康老师对我的帮助与厚爱!感谢陈大师能收我为徒!望着师父慈祥的面容与爱戴的目光,我突然感觉师父与我的生父竟如此的相像,一样的庄重、一样的慈祥,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安全感。在此后的几天中,师父言传身教,细心传授正宗陈氏太极拳法,并不时手把手的指导、点拨,自己被师父的功力、品德所折服,心灵再次被震撼,真是感受至深,受益匪浅。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浸透下,其传承过程也带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一个武术大师从开始习武到成名,一般要经历几十年的磨练,期间在体力、精力、财力等等方面的付出,往往超出许多普通人的想象,其所获得的技能、经验、功力等异常珍贵,很难用其他东西去衡量其价值,可谓无价之宝,能够传授给他人,本身就需要其具备高贵的品质和一种奉献精神。从师学拳者不可不敬,不可不感其恩德!否则即亵渎了师者的神圣,也丧失了习武者的起码品质,这样的人最终也很难领悟到武术的真谛,更难以达到较高的拳艺境界。
中华武术之根在民间,民间各武术门派的传承,基本都是以收徒方式进行的。入门需拜师,师徒如父子,亲密无间隙,×如教子,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常言道:“习武先修德。”要想习武,那就先从尊师、敬师开始吧!得其传授,感其恩德!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华武术以及浸透其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李文奎
著名太极大师陈小旺弟子
中 国 武 术 七 段
淄 博 市 武 协 副 主 席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