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风情趣谈—潮人的重阳唱和雅兴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九”,由于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重阳自古被视作佳节,唐朝诗人王维名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佳节”,指的就是此日,其诗的标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有“但将酩酊酬佳节”句,其“佳节”所指就再明白不过了。古人对此佳节的纪念活动颇为隆重,最突出的是邀朋聚友登高赏景、吟诗唱和、佩插茱萸、观菊饮酒等,正如杜牧诗中所唱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山名)。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而所有这些活动多是中老年人所为,因而新中国成立后,特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九月金秋,天高气爽,纤云不染,玉宇清朗,菊黄枫红,风光如画,正是登高游乐的最佳时空。同全国一样,古代潮人也乐此不疲,在“尘世难逢开口笑”的背景下,此日却特别开心,特别能开口酣笑、开怀畅饮。他们认为:“枫风满袖觉身轻,蹑屐登临逸兴生。夹路野花迎客笑,隔林幽鸟对人鸣。……百岁重阳逢有几,浩歌归去月华明。”(明嘉靖年间进士郭廷序《九日登韩山》)他们登临韩山玩至“月华明”,才唱着“浩歌归去”,是多么的赏心乐事!“……眼中秋色惊将老,世上年华愧无多。安得菊钱堪买酒,每从霜节(重阳别称)一高歌。”(明正德年间饶平人陈廷对《九日金山纪兴》)每当此佳节,诗友们既“惊将老”,“年华愧无多”,又纵情饮酒、高歌、乐观处世,这也算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兴来一曲且高歌,长歌不足短歌续”(清乾隆潮州进士杨天培《九月放歌》)。因为只有这样,人生才过得有意义,不会终日愁眉苦脸,缩短寿命。清末潮州贡生杨立高的《重九登湖山》写到他“夙有看山兴,高秋愿不违。峰含红叶瘦,心逐白云飞。眺远襟怀旷,凭高脚力微。残霞归鸟外,一笑送晴晖。……览胜情何限,归途兴转浓。……”登高赏景能达到“襟怀旷”、“情无限”、“兴转浓”的目的,这就有利于养生了。

晚清时官拜江苏、福建巡抚等职,被史官誉为“政绩尤为当时封疆之冠”的丁日昌,在其《重九》诗中写到重阳节“是真吊古怀人节,谁称登高作赋才”。在他看来,登高赋诗唱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凭吊古人。潮人的不少重阳诗作就是“吊古怀人”的,如明嘉靖兵部尚书翁万达在《九日柬王雪樵总戎》中写道:“他乡九日独登台,幸有王弘送酒来。潦倒甘同陶令放,萧条不学杜陵哀……”清康熙进士翁廷资也有诗说:“……登高落帽旧风流……况有开樽百尺楼。未出陶潜原爱酒,从来宋玉自悲秋……”康熙举人、海阳县山村人陈学典的《九日感怀》后两句是“不关秋思悲摇落,断肠西风宋玉哀”……这最后指的是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含冤遭放逐,其弟子宋玉悲愤哀怨地于重九前后作《九辨》一文为师鸣不平。晋朝人“陶潜最爱酒”的豪放性格为世人皆知,但他辞官归田后却贫穷潦倒得有一年重阳还没钱买酒,幸有挚友、太守王弘给他送来“及时酒”,成为千古美谈(另一说是“白衣人”送酒)。“落帽”也是远在晋朝的事,晋人孟嘉“九月九日与僚佐毕集游龙山,有风至吹嘉帽坠落,嘉不之觉”,同游中有人“作文嘲嘉,嘉亦为文答之,其文甚美。”后人便以“落帽”作为重阳登高谈资及诗材之一,如杜甫《九日蓝水会饮》诗中就有“羞将短发还落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之句。至于“杜陵哀”,就是指杜甫的怨哀。杜甫在另一首《登高》诗后阕写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这个人人都饮菊花酒的佳节,他却因潦倒沉疴而停杯,联系到他的身世和遭遇,可谓悲哀之至!潮州诗人就是这样通过朴素而激情的诗章来悼念先贤的。

至于潮人直接于此日登临韩山、金山瞻仰韩愈、马发等文宗武魁的也为数不少,清末潮城才子杨少山的《九日登高韩山谒昌黎伯庙有感》写到韩愈是“降诞人传北斗尊,我亦思公欣一谒……”杨少山也不忘前哲孟嘉,说自己“风流吾与孟嘉异,破帽多情却恋头……”

潮人唱重阳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宝贵友情的赞颂。他们中有“邻翁初熟菊花酒,醉我重阳九日春……古今多少兴亡事,尽付花前酒满斟”(清·海阳太学生林大川)。“天高地迥日晶莹,携侣重来倒绿(指名酒)……把酒劝君须痛饮,一杯此外尽浮萍”(清·海阳人陈方平)。“重阳佳日好,作客在孤舟……遥忆闺中友,何时共唱酬”(清·海阳人杨立高)。诗人们不是消极地对酒唱酬,而是在“登高一眺海天宽”的开阔心境里,祝愿“来岁风光应更好”(明·嘉靖进士饶相)。更有千秋大业等着他们去干:“此日高怀未陟高,千秋大业应图大”(明·崇祯进士郭之奇)。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