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济宁翰林街的风花雪月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现在的翰林街几经变迁,杨翰林、刘家这些名门大户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也湮没在历史记忆里,只有现存的一座慈孝兼完牌坊,仍在诉说着翰林街的风花雪月、历史变迁。

  在济宁古城的街道胡同里,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地方,猛不丁可能就有大人物或知名人物居住过。就说济宁一中北边的翰林街吧,别看这小街宽不过10米,过去还出过一个翰林呢。据1778年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因为明代翰林杨士聪居住在这里,所以小街也叫杨翰林街。到了1928年,改叫翰林街。在杨翰林住宅的后面有个水坑,那自然叫翰林坑,翰林坑边的街道自然就叫翰林坑涯街。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有个翰林园,大体位置就在现在的霍家街小学,如今已湮没在历史岁月里了。

  命运多舛的杨翰林

  翰林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历代王朝政府中一个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官僚机构。它随着科举制度的创立而出现,又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而消亡,从唐代至清代,存在千余年。自明代实行的庶吉士制度,使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正式并轨。至此,翰林院成为科举制度的延伸、发展与极致。

  “非进士不入翰林”,就是说要熬到“点翰林”必须先考取进士。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也是层层过关,一个读书士子由秀才到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每3年一次的会试,通过会试的人取得“贡士”称号,方能参加殿试。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仪式十分隆重。殿试赐出身曰进士,凡通过会试的贡士,均可取中,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般说来,中了进士,就有官可做了,但是做的官大官小,是留在京城还是发往外地,最后取决于殿试的成绩。所谓“点翰林”就是于新科进士中再经朝考选庶吉士,由皇帝钦点,庶吉士入翰林院后,是授官之前的接受培训与实习阶段,时谓“修业”。庶吉士期满后,留翰林院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翰林街的杨士聪就是明崇祯时期的翰林院检讨,也算是科举考试中的人尖子了。但是这个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杨翰林,在仕途上却命运多舛,他所处的崇祯王朝正在走下坡路,他亲身经历和目睹了甲申之变。当大顺军攻城后,街头传言大顺军在京师奸淫妇女,据说“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惨不忍言”。为了不受玷污,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妾当即自缢,爱女投井自杀,他本人也被大顺军俘获。

  杨士聪一生著述甚多,《甲申核真略》、《玉堂荟记》、《寒夜丛谈》记录了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变迁。“杀运殄生人,轻细如蜢蠛;兵荒已半死,岂堪罹病孽;春来渐多疫,什九剧绵惙;蠢凶既草萎,良谨或兰折;道路续新鬼,亲属累死别;贫民无棺敛,委弃空痛结;横尸陈道衢,端为鸟鸢设。”这是杨士聪的诗作《凶年四吟》中对那个兵荒马乱、瘟疫流行的时代的写照。

  轰动全城的爱情血案

  历史到了上世纪40年代,翰林街曾发生一件为追求自由婚姻而付出生命的血案,说来也令人十分惋惜。在翰林街路西,住着位刘司令,他有个儿子名叫虎子。在翰林街北边不远的财神阁街路北住的是济宁显宦梅统领,梅家老姨太所生3个女儿,大小姐嫁给学门口街史旅长的长子,二小姐和三小姐年仅及笄,尚未婚配。刘、梅两家门第相当,交往密切,两家的少男少女自然也有了频繁接触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虎子与梅家两位小姐的感情日笃,3人竟海誓山盟,暗地里私订终身。

  虎子18岁时,家里决定要他与李姓之女结婚。尽管虎子极力反对,但父母之命终难违抗。在1941年春天娶亲的大喜之日,虎子跑到梅小姐房中,与两位小姐相对而泣,最后竟决定以死抗争,3人同时将鸦片烟喝了下去。结果虎子喝了之后七窍流血,当夜一命呜呼,而梅家两小姐因伤心过度,喝下鸦片烟后不停地反胃呕吐,居然被抢救了过来。

  无奈之下,有着丧子之痛的刘家准备去政府状告梅家。一时之间,两家关系紧张起来。最后,与两家都有关系的济宁士绅吴敬亭出面调解,商定由梅家出钱发大丧,刘家和李家退婚。一场轰动济宁城的抗婚案算是有了个了结。

  牌坊见证翰林街变迁

  现在的翰林街几经变迁,杨翰林、刘家这些名门大户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也湮没在历史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居民楼、众多沿街商户和一所学校,只有现存的一座慈孝兼完牌坊,仍在诉说着翰林街的风花雪月、历史变迁。

  这个宽8米、高7米的全石仿木结构牌坊,坐东朝西,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因石坊中间的横额上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4字得名。中间的两根坊柱上,前面刻有“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后面刻有“柏节凌霜经四起,兴风寒裸抚三极”的对联,具有极强的礼教色彩。牌坊上下采用浮雕、透雕、圆雕三种工艺精工细刻,线刻的人物故事画、动物、飞禽图案形象地展示着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牌坊大部保存完整,只有部分动物、人物图案在“文革”中遭受毁损,留下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烙印。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