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又是牡丹花开时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又是一年新春来,又是一个花开时。
       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为古都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进入四月,古老的洛阳城就会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全城的百姓和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一道,怀着极大的兴趣观赏名闻天下的洛阳牡丹。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应运而生。每逢此时,规模宏大的庆典活动,流光溢彩的牡丹灯会,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都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艳丽妩媚、雍容华贵,素有“万花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誉,更有“国花”的桂冠。洛阳,被公认为“牡丹城”,自隋唐以来,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司马光有诗云: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这首诗把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以及众人赏花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花市繁华热闹的场面。
       牡丹,又称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等,属毛莨科,是多年生木本花卉,原为野生的落叶小灌木,棵高1米至1.5米。“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因洛阳位于黄河南岸、河南西部高原上的盆地,背负邙山,伊河、涧河纵横蜿蜒其间,其土壤、气温、雨量等构成了牡丹生根、开花、繁衍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大苗圃,为牡丹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自隋朝起就有人在洛阳种植。至唐代,洛阳牡丹进入栽培繁盛时期,花色、花型发展为大红、白、黄、紫等多种颜色,并培植出半重瓣和重瓣花型。据民间流传,百色牡丹汇集洛阳,是由于武则天一道圣旨的结果。传说,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武则天在长安宫中饮酒赏雪,突发奇想,遣使宣诏,命令百花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更挥笔写下一首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百花不敢违背皇帝圣旨,均于第二天一早破雪开放。只有牡丹仙子严守花信,不违时令。武则天盛怒之下,把长安宫苑中4000株牡丹贬谪洛阳。自此,牡丹便在洛阳遍地开花,家家户户都种植。北宋时洛阳牡丹更进入一个极盛时期,品种多达上百。《洛阳名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凡园皆植牡丹”,“独有牡丹数十万本”。到了牡丹盛开时,人们“张帷幄,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富贵人家更是不惜千金买一株名牡丹,或留作独自观赏,或作为礼物送往皇宫,一些名人学士也纷纷撰文做诗,赞颂洛阳牡丹。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等,都高度称赞洛阳牡丹“盛甲天下”,誉其为群芳之冠。唐宋时期歌咏洛阳牡丹的诗词,有资料可查者就有五六百首之多。
       经过1000多年的培育,如今的洛阳牡丹已呈千姿百态之势。仅从颜色看,主体上就有红、黄、白、紫、粉、蓝和罕见的绿墨等八色,每类之间还有深、浅、浓、淡之分。如以红色为例就有水红、粉红、银红、桃红、脂红、火红以及石榴红等。从花形上看,有单瓣的、复瓣的,有的像蝴蝶,有的如球状。花的香味也有差别,红、白色清香,紫色浓香,粉色幽香……
人们根据牡丹的颜色、花形、产地还有种植世家等特点,为牡丹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被公认为“花王”的姚黄,相传是一户姚姓人家培育的。其花大如盘,直径约30多厘米,刚开花时是鹅黄色,花瓣像涂了层蜡,光彩照人;盛开时,金黄色的雄蕊点缀着乳黄色的花朵中部,故叫“腰金”。又如被公认为“花后”的“魏紫”,传说是唐代一位樵夫在洛阳西南四十多里的寿安山上挖到的,被当时的宰相魏仁买去,其花朵是紫红色的,上千片花瓣重叠像金字塔一样,晶莹剔透,有如一座精湛的玉雕制品。还有以产地命名的,如洛阳春、潜溪徘、寿安红;以颜色取名的有鹤翔红、胭脂红;以美女命名的有醉杨妃、玉天仙、二乔等。还有寓意深妙而典雅的,如璎珞宝珠、飞燕红妆、雪夫人、粉香奴、蓬莱相公等。每类品种,差异分明,各具特色,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一度的牡丹盛会,使花海中的古都魅力四射,青春洋溢。在花的海洋中徜徉,使人心旷神怡,如梦如幻。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