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昌府木版年画传奇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中国民间木版画,唐以前未发现有文献记载,宋代开始流行独幅版画,当时叫“纸画”,明朝改称“画贴”,清初有的地方叫做“卫画”,还有的地方称做“画张”。“年画”一词出现于清道光二十九年,顾名思义是指过年张贴的画,后来这一名称被文化人沿用。在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享誉古今中外,而另外一支东昌府木版年画却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代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史。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五方商贾辐辏,物阜繁齿”的阳谷县张秋镇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到东昌府东关清孝街,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清末,聊城的“五福祥”、堂邑的“同泰”、莘县的“通顺”等20多家大堂号画店相继出现。每年春节前,各种年画纷纷上市,引人注目。从鲁西平原到山东各地,从晋、陕、冀、豫到东北3省,都有东昌年画的销售市场。
文化地理与东昌民间传统版画
现在的山东聊城明朝称“东昌府”,清朝乾隆年间漕运鼎盛,东昌府声望剧增,被誉为“挽漕之咽喉,天府之肺腑”。由漕运带来的兴隆盛世延至公元1854年,前后长达四百余年。
“东昌府传统民间木版画”就是在这块沃土上应运而生。从东昌府遗留下来的“童子花篮子”门画看,这种版画是从宋代独幅版画美女娃娃发展而来的。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一些雕版工匠被掳往平阳(今山西临汾),使这地区成为雕版印刷的一个中心。据说,山西经营民艺的商人,在离东昌府50公里正南张称镇开设了民间版画作坊,从而使张秋镇版画成为东昌府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东昌府的刻书业甚为发达,刻书业的插图雕刻艺人专门负责为各个作坊雕刻画版,是他们开创了独树—帜的东昌府民间版画。据考查,东昌府民间版画作坊分布于聊城、堂邑、阳谷、寿张、东阿、莘县、朝城、范县、古城等二十多个城镇和乡村,目前知道的有:五福祥、义和祥、福盛和、同泰、同顺和、裕兴和、相源成、德聚成、魁元隆、广和、同顺兴、义和成、源茂永、鲁兴聚等作坊名称。有的是农历六月,有的是九月、十月着手开始印画。着手最晚的作坊甚至是农历腊月初挂作坊牌子。每个作坊每年平均需用纸600斤,产品销往鲁西、鲁南、鲁北各县,有的还远销到山西、河南、河北、东北等地。
独具特色的“东昌府”版画
“东昌府”由于黄河改道、运河堵塞等原因渐渐衰落,她的民间版画也渐渐埋没于民间,却也因此保持了其原汁原味。这种大俗大雅的作品,极具艺术吸引力。比如一对门神秦琼和敬德,被称为“中国民间传统版画之最”。
所谓“之最”是从作品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形式而言。门神头大身小,但是视觉上非常舒服。精湛高超的运刀技巧,产生了自然流露的刀迹,线条刚劲,在一根线条中常出现停顿和转折的直角,具有力度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和现在重新翻刻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
另外,东昌府年画的“灶君”神码有72种之多,虽然内容形式不尽一致,但风格是统一的。
老字号作坊
“同顺和”、“同顺兴”、“万顺兴”等作坊都是东昌府年画的老字号。“同顺和”号的主人姓相,已经发展了五代人。第五代传人相连街今年69岁,他说老老爷爷相开宗是清代的秀才,大约在1870年,租用铁塔寺的后大厅,带领40多人在那里赶印神码门神,这个作坊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同顺兴”字号是莘县相八爷开设的版画作坊,从农历十月开始,到春节前,大约刻印两个月的时间,“同顺兴”在东昌府坚持了20多年。
“万顺兴”字号是莘县刘庄乡于汝奇所创,于汝奇早年在“同顺兴”作坊学徒,做印刷工人,跟随相八爷在东昌府帮忙多年,后成为作坊的骨干。
“同济祥”字号作坊开设于莘县的古城镇。故称“范县同济祥”,作坊主人是牛建寅、牛星柱。主要印制神码、门画、扇面、窗画、墙画等,版画销往黄河以南郓城、嘉祥、济宁、曹州、南乐、清丰、长垣等地,还远销安徽的徽州、蚌埠等地。“同济样”的扇面画以戏曲舞台人物为主,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十分精彩。
【来源:网络整理】
- 上一篇:内蒙古草原牧民给“五畜”过年
- 下一篇:节日为何红色洋溢研究:红色“红”得有道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