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集贤古乐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集贤镇位于八百里秦川之南的终南山脚下。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当时是皇室大型宫殿区。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那里风景秀丽,视野开阔,唐时常有宫中人来此狩猎游玩,宫中来人时,夜夜笙歌不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宫中的宫庭乐师闲暇之时常到村中与民间乐师切磋技艺,天长日久,宫庭乐曲便传入民间。

唐代歌舞繁盛,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分。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技和行步伎(即集贤鼓乐的坐乐和行乐)。

集贤鼓乐受隋唐宫廷音乐熏陶感染,演奏形式与唐宫廷宴乐一脉相承。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和笙、管、笛、吹奏乐器与古筝、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浑然一体,构成集贤鼓乐庞大而复杂的配器结构。乐曲体系完整,博大精深。曲目有念词、耍曲、鼓段、套词、赞、大曲、鼓拍等。被誉为“皇家梨园弟子”的历史老艺人呕心沥血,代代相传,千年真音迄今不绝。

集贤镇东瀛和西社分别有一乐社,自古以来每年春节期间,两个乐社都均有盛大的斗乐活动。

斗乐活动定在每年正月十五。那一天,两村的乐社在一条小河两岸扎营,四村八寨的村民都来围观,将两支乐社围的水泄不通。到了晚上,激烈的比赛便在炮竹声开始了,艺人们各显神通,观众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暗中比较哪队技艺更高一筹。斗乐有它自己的严格规定,例如不许一家乐队在同一个晚上将一支曲子演奏两遍,不许一家乐队演奏另一家演奏过的曲子,为此两队各派暗探在对家门前盯梢。犯规者输,先无曲可奏者输,如此通宵达旦,热闹异常。

集贤镇的古乐之所以能保存得这么好,全归于斗乐,就是因为两家乐社在技艺,曲目数量上的相互攀比,才使得古乐一直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更是他们不甘示弱的心态,才使得两支乐队充满斗志,精益求精,千年不衰,流传至今。

正因为集贤人对于古乐的热爱,使得它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破四旧之时,老乐社的艺人们偷偷将清道光年间的古乐谱和乐器收藏起来,以免被人砸毁。村里人也深知古乐的价值,根本没有人愿意破坏它,所以十年之后,乐器才得以完整地出现在艺人们手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集贤古乐迅速恢复了以往的面貌。这样的迅捷离不开李石根帮助,李石根原为陕西省音乐协会主席,为保护古乐,他一次次前往集贤镇挖掘,整理乐谱,资助乐社,为集贤古乐做出了许多贡献,这在村民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石根将之整理发表了论文,引起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杨音浏的关注。1953年,他带学生前往集贤镇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集贤古乐是非常了不起的古乐,于是他在集贤住下来,收集乐谱,整理录音。几十年后,他根据集贤古乐的规律成功破译出25首敦煌古乐,使得这一伟大的古乐再现人们眼前,引起国内外轰动。

集贤东、西两社曾受德国柏林音乐之友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演出。演出现场,观众们掌声如潮,发出一声声赞叹声,当演出结束艺人们将要出场时,外国观众追着拦着不让艺人们走,最后艺人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奏起古乐,但国外的观众仍意犹未尽,艺人们最疲惫不堪,最好只好婉言谢绝。那次演出结束后,一个德国小伙子还曾为了再次聆听中国古乐,专程来到中国,来到集贤镇。

近年来,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音乐专家前来悉心倾听,又有二十个国家的留学生慕名而来聆听古乐。英国人中斯帝以前一直以为中国古乐在中国已经消失了,研究中国古乐要从研究日本的雅乐开始,可自从听了集贤古乐以后才明白,要真正寻中国古乐的根还得研究现存于中国的古乐。日本音乐专家岸边成雄也曾专程来到集贤聆听古乐。他们交口称赞集贤古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交响乐”、“音乐的活化石”、“中华之瑰宝”!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