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安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现行常见姓氏。汉、鲜、回、藏、壮、满、傣、彝、蒙古、傈僳、不伦、裕固、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人口不多,来源不少,主要源于黄帝后裔。具体情况如下:

一、直接出自黄帝之后。《古今姓氏书辨证o二十五寒》记载:“安: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汉末,遗世子高入朝,因居洛阳。魏、晋间家于安定,徙辽东姑臧。又徙武威。”关于安姓的这段渊源,《姓氏考略》据《唐书o宰相世系表》注云:“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入中国,以安为姓。”《唐书o宰相世系表》又云:“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以上史料说明,安姓源自黄帝之姬姓,曾经一度“远嫁”,最后又重回母亲怀抱的中国姓氏。大约在五千年以前,黄帝有一个叫做安的孙子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成为一个自行为政的小国家,长时间几乎跟中原几乎没有关连。一直到一千八百年以前汉朝的声威大振时,才又重归中国,其子孙后代以国为氏,我国开始有了安姓。古代的安息国,距离长安一万一千八百里,北面是康居国,东面是乌弋山离国,西面是条支国,方圆数千里,《汉书》称它是西方最大国。

二、出自改姓。1、《魏书o官氏志》载:“安迟氏改为安氏。”此当出自鲜卑族。2、为康姓所改。《唐书》载:“安禄山本姓康,其母阿史德为觋(音习),居突厥中,祷于轧牢山,即虏所谓战门神者。既而妊,遂字曰轧牢山。少孤,随母嫁狄将安延偃。开元初,延偃携归国,乃冒姓安,更名安禄山。”3、北魏时将安迟氏全族改为安姓。藏族有“安温”氏,本部落名,以部为姓,省易为“安”。4、明朝赐元人为安姓。5、山东德州之北营村有安姓,本苏禄国(今菲律宾)人,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入中国籍,因其信奉伊斯兰教,遂与当地回民融为一体。6、据《满族姓氏录》载:为清朝满族安德氏所改。7、现行云南省孟连县傣族有安姓,乃姊妹排行第三个女儿之意。8、裕固族有氏族安帐,改为单姓“安”。9、达斡族“阿尔丹”氏所改。

安姓郡望:姑臧郡(今甘肃武威)、河内郡(今河南西北部)。

安姓适用楹联:才堪济世(北魏安同,端庄严谨,被封为高阳王,历任征东大将军,冀州、青州刺史,为官严明,长于校练,为人称颂);学史通经(北宋安德裕,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儿子,安重荣因不满高祖石敬塘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而反晋,被杀,其属下秦习把安德裕藏匿养大,他自幼就喜欢笔砚一类文具,博其文史,后中进士,官至金部郎中,出任睦州知府,著文集四十卷)。仙人食枣(秦朝方士安期生,学习仙术,有人说他吃巨枣大如瓜);乐工剖心(唐朝在太常侍任乐工的安金藏,当时曾有人诬告太子李旦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追查。安金藏以剖心来表明太子不反,武则天马上下令停止追查。李旦登基后为睿宗,安金藏升为右骁卫将军,封代国公)。

第一个出人头地的安姓人士,是辽东人士安同,他系仕于曹魏王朝左辅的高官,以具有济世之才而见称于世。

唐代是安姓最为多彩的时期,一方面文人名士辈出,另一方面加入了胡人的新血脉。譬如,曾经把李家的江山弄得天翻地覆的安禄山,原来是居住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胡人,本来姓康,由于其父死后随母改嫁安氏,并且给自己起了个汉族的名字。后来他的子孙沿用安姓,使后世的安姓中国人之中有一部分是胡族的后裔。

安姓当代名人有安子文、安子介、安平生、安志文、安振东等等。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安姓后裔分布于豫、冀、京、鲁、东北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