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毕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汉、彝、土家、回、满、鲜、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关于毕姓姓源,多家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其源不一,主要的一支出自黄帝后裔。

一、《元和姓纂o五质》、《姓氏考略》的记载相同:“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o宰相世系表》记载:“姬姓,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万姓统谱》指出:“左传又毕万,晋语有毕阳。”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则介绍:“毕姓,源于姬姓,系出河南郡,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封于毕,以国为氏。”《郑通志o氏族略》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毕,其子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系出姬姓,以国为氏。”我国毕姓的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显然是黄帝后裔。周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于毕国。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经书》上的那篇《毕命》,内容大致是:“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毕国,当时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之北。周朝初年,王室十分重视这个地方,以至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世逝后,都是被葬永眠此地。

在周朝的870多年期间,周文王姬昌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显赫于世。因为,毕公高传到春秋时代的毕万之时,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为后世魏姓的始祖,而毕万的后裔魏文侯,后来曾经“三家分晋”,自立为诸侯,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毕万的嫡系子孙始终保留着原来的毕姓,并且代代相传,直至现在。

二、出自少数民族改姓。1、西域毕氏,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北魏姓、连氏,后改为毕姓。3、当代赫哲族之毕拉氏、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

汉代,有一支毕姓人远远地迁徙到山东的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出了不少的知名人物。譬如,三国时曹魏的毕轨;南北朝时一家四代皆为兖州刺史的毕众敬;唐代安禄山反叛时死节殉城的广平太守毕炕,等等,统统都是山东省东平县人士。毕姓历史名人还有:南越将军毕取;唐朝翰林学士毕諴、广平太守毕炕;宋朝翰林学士、中书令毕士安,活字印刷始祖毕升;当代有政界要人毕鸣歧、解放军中将毕占云等等。

毕姓郡望:东平郡(今山东东平一带)、河内郡(今河南黄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带)。

毕姓堂号:三省堂(一按国家的政策法规反省自己;二按毕氏先贤的英名贤达德行反省自己;三按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反省自己。常以“三省”检点自己的处世治家为人之道)。  毕姓适用楹联:百名进士三及第;十二宰相五封侯(毕氏庙楹联)。杀敌报仇荣旧范(清朝女子毕著,父亲镇守蓟州战死,她年20岁,率精兵夜入敌营,杀其首领,用车子拉回父亲尸体。她能诗有《韬文诗稿》);持螯把酒仰先型(东晋毕单,旷达而嗜酒,曾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折拍浮酒船中,便足以了却一生。”后任吏部侍郎。有时夜间偷人家的酒喝,被捉)。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绍家声(安徽歙县长陔村毕氏宗祠联,上联说毕氏郡望;下联说该祠偏殿名“培德”)。

从陕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毕姓后裔分布于鲁、豫、冀、陕、京、津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