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姓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江姓是当今第52大姓,分布很广,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居多。来源有三,其中两支源于黄帝。
一、出自嬴姓,系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后。《广韵》、《元和姓纂》、《姓解》均有相同的记载:“江,嬴姓。颛顼玄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中国姓氏地图》云:“江姓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颛顼帝玄孙伯益的后代。”相传,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恩成被封在江(一说在今湖北江陵,一说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寇店一带,多数专家对后一种说法有异议),建立江国,子孙世袭江国爵位。在列强争霸时,特别是江国南部的强邻楚国,经常对江国虎视眈眈。至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灭亡。此后,江国沦为楚国一个城邑,国人四逃,为不忘故国,便以国名“江”为姓氏。后来,江姓成为正阳县大姓之一。追根溯源,此支江姓是黄帝后裔。
二、为翁氏所分。《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年,周昭王姬瑕的支庶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又据《六桂堂业刊》介绍,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兄弟6人同列进士,皆望族之家,故有“六桂联芳”之誉。这一支江姓被称为 “六桂堂”之一。此支江姓也可以追溯到黄帝。
三、出自改姓。1、为王氏所改。清朝四川明正土司辖木坪,藏族,父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后改江姓,为土坪地区土酋。2、高丽、满、回、彝、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江姓。
江姓在河南、山东形成望族。唐朝时,江姓人分别从山东、河南南迁至江西、福建。康熙年间,江如南、江士浩去台湾,如今江姓人口在台湾排第25位。基隆江氏宗亲会已成立40多年。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江姓历史名人144名,重要的有:西汉时精于《诗经》,被誉为“鲁诗”之宗的江翁。东汉的江革以不阿权贵而名垂青史。南北朝梁诗人江淹,以诗文著称于世;江总仕历梁、陈、隋三朝,向称三朝元老;江学美名盖世,人慕其大家风范。宋朝,江公望历任太常博士兼右谏议大夫,江休复是任尚书朗的文学家,江彦清是珍州守将,江参以《千里江山图》而成为画坛名家。南宋宰相江万里被诬陷后,辞官回故里隐居,看到国破家亡,带领全家投江自尽。明朝有历任山西按察使兵部右侍郎的江铎,历任鄞县知县、御史的江秉谦,医学家江瑾。清朝,江忠源历任湖北按察使、安徽巡抚,江声、江永、江沅、江藩皆学界硕儒,又有诗人江湜、文学家江昱、音韵家江有诰。当代江姓名人也很多。
江姓郡望:济阳郡(今河南省兰考县及山东省西南地区)、淮阳郡(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江姓堂号: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知府,为官忠廉)。另有“济阳”、“淮阳”、“六桂”等堂号。
江姓常用楹联:千秋文藻富;五色笔花新(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事典)。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闭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江姓祠堂联。上联指东汉谏议大夫江革。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荔枝情味人犹觉;香雪玲珑梦最凉(清带画家江石如书联)。济世安民恩泽厚;阳春白雪品位高(江姓郡望“济阳”二字的嵌字联)。梁贵胄唐遗忠易姓前徽崇一年;歙侨居泾奠宅敦宗后嗣叙三支(江氏祠联)。释诗风雅颂(清朝经学家江永,博古通今,著有《十三经注疏》);为仕宋齐梁(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历任宋、齐、梁)。文藻特新竟符梦笔之异(江淹6岁孤贫好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曾宿冶亭,梦一大夫自称郭璞曰:“吾笔在卿处多年,不见还。”讲乃探怀中,得五色笔还之。后为文,绝无美句。“江郎才尽”,指他晚年所作不如早期,有《江文通集》);膏油不继岂辞随月之勤(南朝宋侍读江泌,母早亡,少贫,夜读,子琳被害,泌往哭,泪尽继以血)。
明朝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江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浙、湘等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