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前门,也许是最后一场雪(三)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这次再来,主要是为了再细看一下草厂这几条,于是走的蛇形路线,不断穿行于草厂某条和西兴隆街之间。走进草厂,仿佛整个世界忽然间安静下来,它们就像巨大的鱼刺,静静地横卧在这条“大鱼”的中段儿处。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当买菜、下班,或者遛弯儿回来的居民们经过往日人来车往的西兴隆街或者鲜鱼口,拐进深入“大鱼”腹地的草厂某条时,立刻从喧嚣的闹市转入一派清静平和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有他们的家。
在草厂头条停留时,我们碰到—位挎着相机的同道中人,攀谈以后得知是某报的摄影记者,已经拍了20多年胡同,光是草厂这几条就已经来过几十次。他坦言,草厂这一片是北京城为数不多的几处历史原貌保留得比较好的胡同,朴实无华,几乎没有什么人为凿砌的痕迹。的确,这里的胡同,仍保留着青砖本色,连墙上“毛主席万岁”的标语也清晰可辨;很多户的门楼上都还保留着北京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痕迹——日军入侵时期的老水牌儿、蓝底白字标有外几区的老门牌儿和解放后红底白字两种新老门牌,全都清晰可见。



从头条转到二条,经过北芦草园,几个男孩子正在追逐着打雪仗,享受着雪后胡同中的乐趣。
经过中芦草园时,猛然间心头一紧——有几座大院子已经成为废墟,预示着这一大片地区最终的命运。
折到草厂三条,看到的是已经大面积拆毁的院落。28号的院墙上挂着红色的横幅——“告别危险房。圆您安居梦”,而它对面的院子只剩下突兀的窗框、柱子,堆在院当间儿的残砖碎瓦落着厚厚的积雪。
拐回西兴隆街,赫然发现,曾经的南翔凤胡同南口有着优美弧线的两券屋顶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似乎被啃噬过的痕迹;上次来时看到的已经岌岌可危悬在墙上的“南翔凤胡同”牌已经消失。而这仅仅发生在两周内。
西兴隆街99号的檐板上,伸出两根以前挂幌子用的铁钩子,活儿做得很漂亮,像两朵卷曲的云朵。铺子门口,一串儿用来招揽生意的红灯笼落满灰尘,仍挂在那里,屋里却已经空空荡荡了。
进入草厂四条,远远地就听见胡同南端飘来“扑棱棱”的响声,循着声音,瞧见一户人家的墙头上插着一支红艳艳的风车,一阵风吹过,十几个小轮子—起呼呼地转了起来.风车上的小鼓就发出清脆的响声。想起自己几天前,也从厂甸庙会上带回一支风车.一路听着小鼓欢实的敲打声走回家,却尴尬地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去摆放它。当时就想,若还住在小时候的四合院里,就可以把它插在院子里,随时听到这脆生生的声响了。看着这支立在墙头的风车,我想,我家那支住在楼房里的“哑巴”风车一定会很羡慕吧。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