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北沿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前海北沿在银锭桥之东什刹海前海南岸,是一条依湖而成的街道。这一段路上,一边是什刹海特色的杨树,另一边则是高矮层叠的古朴民居。
这里的房屋多是普通的居民小院,墙垣门和如意门占了多数,建筑也都不高大,不过和海子旁边高大的杨树搭配起来,却又非常协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成了酒吧一条街,由前海北沿开始,一直延伸到后海之滨。
流年的风景
据说郁达夫曾住在什刹海畔,具体的位置大概是今天的前海北沿11号院。院子紧邻什刹海北岸,岸边高大的杨树把院子笼罩起来,搭配上远处的湖心岛,实在是一幅恬适素美的图画。
郁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富阳,1913年,随兄到日本留学,在此期间,接触了大量东西方文学作品,开始了小说创作。1921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与鲁迅合编《奔流》,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他赴南洋,任《星洲日报》编辑等职。在日本投降后,他于苏门答腊被秘密杀害。郁达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等都是传世之作。
很早以前就读过先生的《故都的秋》,当时并不知道这篇散文就写于美丽的什刹海之滨,只是觉得郁达夫的文字很美很细腻,那句“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使所有的秋意在这一瞬间便已经凝固成了生活的颜色。
如今,什刹海的一池碧水没有变,只是周围房舍变得老迈,银锭桥的观山图画还在那里,包容着穿梭于此的人。历史痕迹越来越少,哪怕是郁达夫的故宅,也没了清晰的坐标。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