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东堂子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东堂子胡同在明朝的时候,称为堂子胡同,“妓院”胡同的命名可能与之有关,清朝的时候改为现称。东堂子胡同没有那么多大宅院,大都是一些如意门楼和墙垣式院门,可以看到这里过去是寻常百姓的居住所在。

流年的风景

蔡元培故居在胡同西口。头几年,拆迁的时候,把故居附近的建筑都拆掉了,而蔡元培故居由于多方努力才得以保留了下来。故居周围的建筑是在2000年拆掉的,本来已经把蔡元培故居划入了拆迁的范围,并提出了所谓“异地保护”的说法,但是最终申请没有被批准,蔡元培故居得以保留下来。
蔡元培,186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892年中进士。中日甲午战争后,在上海组织成立了中国教育会,继而又创办了爱国学社。此后,蔡元培赴法国留学,回国后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起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其主张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学理念影响了一代中华学人。
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98年,这也是官方的历史。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是在1898年成立的。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的1917年,当时国内的思想界非常活跃,也为蔡元培改革校风创造了条件。他聘请了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作人、钱玄同等一大批进步学者来校任教,确立了北大兼收并蓄的学风。
站在东堂子胡同75号院的外面,注目着斑驳的墙壁以及房子后面已经建设起来的高楼和大厦,感觉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蔡元培先生故居的建筑是简陋的,但是,正是在这略带寒酸的住宅里面,他塑造了一种至今都不能磨灭的情怀,那就是北大的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