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部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地标的印象
内务部街在明朝时被称为勾阑胡同,清朝年间则称构栏胡同和勾栏胡同;民国以后,因北洋政府内务部在此而更名为内务部街。内务部街在灯市口正东,由于身处于繁华的闹市,路口周围也已经被小店包围,据说这附近曾经有个吠啸天的石兽遗迹,只是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了。
流年的风景
胡同39号院是梁实秋故居,一座典型的如意门,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在胡同东口,还有一个郡主府完好地保存着,据说这郡主府后来还是清朝大将明瑞的宅第。
梁实秋是一位复杂的人,也是一位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梁实秋都是一个反面人物的形象。然而,随着近年来梁实秋的大量文字被重新出版,
人们又开始重新认识这位曾经备受争议的人物了。历史是公正的,毕竟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我们不会再因为他的作品曾不合时宜而去拒绝,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因为现在的流行而刻意抬升其内在的价值。
梁实秋曾就读于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26年回国,在上海开办了新月书店,创办了《新月》月刊。发表了大量文艺理论方面的论著,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并由此展开了与鲁迅旷日持久的论战。
这场论战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之中,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冯乃超的《拓荒者》以及鲁迅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都成为了论争的见证体。
梁实秋应该是性情中人,这从他屡次不合时宜的论调中就可以看出。但是,今天,当我们客观冷静地注目于曾经的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当年的那种教条主义和极左思维的表现。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