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市口大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袁世凯京城出“皇杠”
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与东单牌楼之间,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名灯市口大街,街有一里地长。这是条古塑蜂二明坚时,是一个灯市。农历每年正月十五日灯节,这里张灯结彩,百货荟萃,形成一个空前繁盛的街市。后来灯市东移到街的东口,便留下灯市口的街名。
灯市口大街一直是条商业街,尽管灯市移到街口,但其他买卖还是十分兴隆,街两边店铺从西口逶迤到东口,拐弯向北,与东四牌楼相连在一起,成为一条带状商业区。
就在灯市口商业区刚向北延续的路西,曾经有个名叫“永利”的杠房。铺面不小,有店房九间,伙计二十多位,设备齐全,资金雄厚。曾承办过光绪、隆裕的丧事,最引人瞩目的是它承接过袁世凯“洪宪皇帝”的“御葬”。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他一生做过三件“著名”的大事。第一件是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光绪帝,使戊戌变法夭折,光绪帝被囚,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年轻时读书不成,改为投军从伍,换个方式走仕途之路。终于如愿以偿谋到一官半职,又由别人花钱,替自己捐了个同治官衔。被直隶总督王文韶看中,派到天津小站练兵,训练新建陆军。
光绪皇帝戊戌变法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荣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拥有五军统帅的权力,是拥戴慈禧的铁杆“太后派”。凡是光绪提出的改良上谕,他一概反对,改良措施难以实施。
康有为看出,不除掉荣禄无力推广新法,建议光绪帝将袁世凯授以密令,杀掉荣禄。此时袁世凯还是康有为的好朋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袁世凯得到重大负托,夸口道:“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容易。”但袁并没有杀荣禄,他权衡利弊之后,坚决站到了力量顽固而强大的“太后派”一边,一点儿工夫没耽误地把光绪给他的杀荣禄的血诏——(光绪皇帝用自己的鲜血亲笔书写的命令,表示本人虽死而不更改的决心)交给了荣禄。荣禄见到袁世凯交给的杀自己的血诏大吃一惊,连夜赶到颐和园报告慈禧。慈禧明白,杀荣禄实质是砍掉自己的右臂,是削弱太后对皇帝的控制力量,急不可耐立刻赶回京城来,夺回已交给光绪的权力,使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流产。光绪帝被打人冷宫,失去人身自由,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
袁世凯用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官帽顶子,不仅得到了荣禄的绝大信任,也得到慈禧的极大信任。从直隶按察使一下子被提升到刑部侍郎。百日维新的第二年又升为山东巡抚,待李鸿章去世后,他又成为直隶总督。
光绪帝对叛变自己的袁世凯恨得咬牙切齿,在临终时不忘托嘱自己的弟弟醇亲王载沣杀掉袁世凯,可惜软弱的醇亲王惧怕袁的势力,不敢下手,只批了他一个“回籍养病”把他轰回老家了事。
当然,如果真的杀了他,后面就不会留给我们那么多的故事了。
第二件事是逼隆裕退位。
武昌起义后的第二年一月,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锋芒直指清朝政府。
清廷惊惶失措,把被轰回家的袁世凯召回重用。清廷先任袁为湖广总督,他不干,又派他为钦差大臣,节制调遣水陆各军,他仍旧不干。
最后只得按照袁世凯本人的意思,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授权他可以自行组织内阁。国家重权抓到了手,袁世凯同意出山。
袁世凯的野心经过回籍养病更加膨胀,大概早已经有了取清廷而代之的念头。袁世凯此时手操重权,势力几乎涵盖了北方地域。南方革命党仅半壁江山,袁世凯一边调动军队攻下汉阳,一边向革命党放出和谈气球。革命党人终于同意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条件有二,一是清帝必须退位;二是袁世凯必须赞成共和。
袁世凯满口答应,马上实施逼清帝退位的措施。示意他手下军阀段棋瑞等北洋将领通电清廷"立定共和政体",给听政的隆裕太后施加压力。同时操纵舆论媒体,连篇累牍地刊登要求清帝退位的文章和革命党的各种消息。吓唬隆裕说,孙文即将带着十几艘装备精良的军舰,进攻天津北京,清廷危在旦夕。
宣统皇帝尚在幼年,朝廷要政集中在隆裕手中。消息闭塞的隆裕天天被袁世凯的各类消息包围,六神无主,不得不求助于宣统小皇帝的老师徐世昌。徐世昌时任军谘大臣,太傅衔太保,作为宣统皇帝的师傅可自由进出紫禁城。隆裕太后哪里知道,徐世昌自幼与袁相交,一直是老袁的密友,这时是袁派在隆裕身边的内线。
见隆裕问计,徐世昌便按照袁世凯的意思说道:"要想摆脱政局,只能服从民意,赞同共和,下诏逊位"。隆裕关心逊位后的皇室待遇。徐世昌讲:"每年有皇室经费,这是万国通例。"隆裕本想召开御前会议再斟酌一下,但徐世昌说,太耽误时间了,万一有人不同意,拖延下去夜长梦多,军舰大炮打过来,玉石俱焚。另有人说,隆裕宠幸的大太监小德张也拿了袁世凯的钱,替袁世凯讲话:"甭管共和罢,还是帝制也罢,只要主子还是主子,还不都一样?"内外相逼,隆裕只好就范。
袁世凯立刻派人接受隆裕的退位诏书,当晚兴高采烈地把脑袋后的小辫子剪了:共和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要去掉"临时"二字,成为正式大总统,并不是口头一说就算,而是必须要经过国会议员选举这么一个形式,要不怎么能叫民意呢?1913 年10 月6 日,总统大选在北京召开,地点在今宣武门西大街新华社老礼堂。袁世凯顾虑重重,生怕得不到法定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便在大选的当天,派三四千流氓地痞和换了便装的军警,闹闹哄哄包围住会议厅,乱叫:"不选出袁大总统,不许出门,不给饭吃!"把议员饿得前胸贴后脊梁骨,有的议员犯了大烟瘾,哈欠连天,鼻涕四流,狼狈不堪。
选举第一次,袁世凯没达到应选票数。又选第二次,仅比头一次多了几票,依旧没到法定票数。被囚禁了一整天的议员们,受不住了,第三次投票时被迫把手里的选票投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如愿以偿,会场外面的乌合之众顿时作鸟兽散。
袁世凯做的第三件大事,是当"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当上大总统虽然权力大,但有议会。议员对国家大事有发言权,不能事事全由总统说了算。这使袁世凯很是不满,回味起皇帝的"优越性": "惟我独尊",金口玉言,一个人说了算。袁世凯是个在封建土壤中长起来的人,在家庭中,就以独裁者自居,过着皇帝式的说一不二的专制生活。
每天他的子女都被迫到这位老子面前请安。一成不变的钟点,袁世凯吃午饭前;一成不变的形式,男佣人高声传报:" x 爷来啦!"得到许可,孩子进门。先尊称一声"爸爸。"然后鞠躬,立一旁,轻声问候:"爸爸,吃得好?睡得好?"接下来,毕恭毕敬垂手低头,静候爸爸问话。袁世凯有时问一句话,有时什么也不问,均用"去吧。"作结束语。听到父亲命令后,孩子们不能马上转身就走,把臀部对着总统父亲大人,而是依然再鞠一恭,小步倒退几步,这才可转身出门,结束请安仪式。
袁世凯对6 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实施粗暴的棍棒惩罚,用皮鞭抽用木棍打,有的即使成年娶妻了,也照打不误。在这种严酷的"教育"下,子女对他畏之如虎。对佣人,自然同样如此地施之以暴力。
袁世凯原有一妻九妾十位夫人。白天,少奶奶们照例要到袁世凯面前走请安形式。夜间安寝,如同皇帝就寝,由他最宠幸的姨太太排值宿,每日有一位前去陪眠。
袁世凯的日常活动也依照皇帝的规矩办事。例如每当他要到花园里散步或钓鱼,出来之前的一个钟头,都要让人吹哨儿,静园,通知各处人等回避,以防"惊驾"。
袁世凯要当中华帝国的皇帝,自然也耗费了很大的"心血", 采纳徐世昌的主意,效法选举大总统的方式,选举大皇帝。
先是叫亲信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三天两头拍电报、登消息、到内务部请愿,"请求"袁世凯做皇帝。接着选举"国民"代表,再由他们选举袁世凯当皇帝。
很快,独一无二的仅有一个皇帝候选人的名单"袁世凯", 被公布于众,接着投票"选举"。毋庸多言,"皇帝"袁世凯被选出来了。一眨眼的功夫,国家政体就由"共和"到了"君主立宪"。"登基大典筹备处"的牌子也挂到了天安门的门洞上,筹备活动热火朝天干起来。
但同时袁世凯也陷人到内外交困的境况。家里,妻妾为争妃嫔,闹得不可开交。大儿子为争皇太子,扬言杀人夺弟命。外面,沸沸扬扬,各种流言蜚语全出来。为篆刻洪宪玉玺,召集北京天津玉器行提供宝玉。却不料,切开一块宝玉,质量不合标准,再切开一块,还不够。谣言四起:不祥之兆,袁世凯的皇帝前景不妙。
袁世凯虽然顾忌舆论,但皇帝的诱惑远大于惧怕。他还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定"登基"。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915年12 月13 日,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到底还是匆匆忙忙举行了"登基大典"。
是日,袁世凯身着军队大元帅戎服,没戴帽子,站立在龙椅旁,接受那些穿军衣的,穿便衣的,穿长袍马褂的形形色色的人员的行跪拜礼、行三跪九叩礼。
中华大帝国的洪宪皇帝,就算登基了。年号,洪宪元年。
事后,人们不由得莫名其妙地相互问:"这就算改朝换代了吗?"
刚刚从帝制中走出来的人怎么能够接受历史倒退的事实?全国声讨势如波涛汹涌,反对声连成一片。蔡锷首先发难,举起"讨袁"大旗,讨伐袁世凯。北洋军阀内部也分化瓦解,连他最信任的将领也声明和他划清界限。袁世凯终于招架不住了。1916 年3 月22 日,"中华大帝国"终于宣布取消帝制,回复"中华民国"年号。袁世凯做了83 天皇帝梦。
1916 年6 月6 日晨6 时,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去世。因遭内外夹攻,众叛亲离,加之袁世凯缺少科学饮食方式,经常像吃炒豆儿似的,大把大把往嘴里塞人参鹿茸,身体接受不了如此大剂量热补药,器官很快垮下来。膀胱结石,尿毒症重,全身浮肿,一代"退位洪宪"终于在昏迷中谢世。这一年他不过才58 岁,应该正是精力旺盛的年华。
死后,因为身体浮肿,家中所准备的硷衣穿不进去。忽然想起,为登基所制的那件没有穿过的皇帝龙袍肥大,便从衣库中取出,于是做了83 天皇帝的袁世凯还是身着龙袍人硷了。
龙袍华贵,基调为紫红色,用金线刺绣着九条龙。龙头缀满小珍珠,龙眼是用大圆珍珠镶嵌为睛。鳞片缀着珊瑚小片,熠熠闪光。整件绣袍,无疑是件艺术珍品。
袁世凯在中南海的总统府停灵21 天。
灯市口的永利杠房已经把为袁世凯出殡的皇杠所用的黄缎底、绣龙文、云纹、水纹的棺罩准备好了。并同仪仗用物在出殡的头一天,摆放在东华门外,准备送往前门外京汉火车站,由铁路运回袁的老家。
届日,棺木上罩着皇帝用过的黄缎龙纹堂罩,32个杠夫身穿绎丝銮驾衣、黄套裤、青布靴、头戴鸡翎帽。起灵,袁世凯全家送葬。仿照皇室规矩,袁世凯的大夫人双手捧着青玉雕刻的大宝瓶,率领众女眷登轿,跟在棺木之后。
32 人扛的小杠出西苑门,转过府佑街,到新华门外。换上由80名杠夫肩扛的皇杠,继续朝火车站行走。
走在最前头的是十面向导旗子,由警察厅总监昊炳湘亲自带领WZ警察、保安队开道,紧跟在后头的是2000人的由陆军、海军组成的仪仗队。士兵全部倒背枪,军官持指挥刀,黑纱装饰刀枪。
后面的丧仪队伍的最前端是撒纸钱。平常人家撒的是白纸剪的"钱",而袁世凯出丧撒的却是金黄色的,透着"皇帝"与寻常百姓家的不同。直接动手撒纸钱的是京城超级大腕外号叫"一撮毛"。
别人撒纸钱大把地往天上一扬就得,而"一撮毛"却能把撒钱提高到艺术表演水平。只见他把一大把纸钱拧成一团,一用力,杨到四五丈高的空中,那纸钱飘飘洒洒落下来,飘落满世界,飘落到走在棺材前的孝子身上。大显身手的"一撮毛",为"洪宪皇帝"耗费了好几辆轿车的纸钱,并且还有几个伙计做帮手,从新华门一直撒到西车站。可谓满天飞黄花,遍地踏黄金。
纸钱后面跟着送丧队伍。有5 对催押锣,每对4 人。两人扛锣,两人打锣,身穿绿色变驾衣;有22 名杠夫抬着的铭旌,杠夫头带戴鸡翎帽;有香蟠熟把,白锻子蟠上画春夏秋冬四季花样。然后用专用的线香镶上,每种花色6 把。四季恰好24 把;金执事48 名,每人手执著木制金漆的立瓜、天蹬钱斧、拳、三角刀、斩马刀、青龙刀、象鼻刀、轮枪、镂枪、散枪等武器;有各方人士送的花圈100个,由身穿孝衣的执事拿着。
后面跟着一辆大车,车里放着清朝皇帝使用的多种器皿。车后跟随着12 对骑马执事。每人身穿青绒红边衣服,头上戴大绒帽。身背弓箭,手持长枪。这些扮作执事的,扮演着皇帝外出摆驾的一部分仪仗。
跟着是12 对绣花大旗和24 把绣花片蟠,绣着日月星辰和龙的花样;黄色大座伞三顶,座伞两边有四对彩扎配亭,亭内供着袁世凯生前用过的衣冠、勋章等纪念品;蟠伞印柄,分为黄红绿白紫五色。
再后面是三支乐队。前头是由手执引蟠、经蟠的45 名和尚、喇嘛、道士组成的宗教乐队。中间由吹奏双管、双笙、双笛并九音锣的13 人组成的"清音"乐队。清音之后,是总统府乐队,他们的穿着与众不同。身着青呢制服,腰间系孝带,边走边奏哀乐。
乐队之后是一座八人抬的大黄色彩亭,杠夫们身穿绿銮驾衣,戴着红缨金边帽。彩亭里摆放着"洪宪皇帝"的玉玺、金牌。
御玺亭的后面还有其他颜色的彩亭、松亭、香亭、纸糊的金山、银山、虎头金牌、鹰、狗动物等以及设有袁世凯大照片的大影亭、“洪宪皇帝”的皇帝宝座。这宝座是真的,是袁世凯为登基专门制作的。还有放置袁世凯生前的古玩玉器等爱物的真品和仿制品的方盘,由48 名少年捧着。
再有就是追悼袁世凯的挽联和外国使节、清室代表、北洋政府的各级官员以及袁世凯家庭的男性家属。在他们的后面,便是袁世凯的8O 人抬的皇杠。皇杠之后是48 名手执古代武器护卫者,最后则是袁世凯的女眷以及其他送葬女性和官兵等。
队伍之长,世上罕见,前面的仪仗已经到了正阳门外的西车站,皇杠尚在新华门还没动窝。
火车站停放的灵车,还是曾经为清室太后隆裕送葬的灵车。经重新装演,改作袁“皇帝”专用。火车开动时,军队鸣礼炮101 响。
专列载着穿着龙袍的袁世凯和他的皇帝梦,驰向远方。
这一天,还出了一段小插曲:因为观看袁“皇帝”大出殡,正阳桥上也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因为拥挤,桥栏杆被挤垮,几位观众竟随着栏杆一起掉进护城河。
【来源:网络整理】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