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椿树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帝国的最后遗老

民国年,倘若有谁进到北京东城椿树胡同,敲敲路南16 号小独院的门时,就会有一个滑稽的老头从侧门趸出来接待。老头儿戴一顶红丝结的瓜皮帽,一把山羊胡子,一领蓝布衫。最引人注意的是脑后还拖着一根细麻绳似的小辫子,很有礼貌地招呼来者:“您是来找家大人的?"

这位“家大人”就是名噪一时的、被称为中华帝国最后一位遗老的怪人—— 辜鸿铭。

辜鸿铭在咸丰七年润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857 年7 月19 日),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上层华侨家庭。10岁,被父亲送到英国学习。以后他的求学足迹踏遍英、德、法等西方国家。他通晓拉丁文、英文、德文、法文、现代希腊文。研习了数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以及工程学,获得了13 个博士学位,1877 年获英国爱丁堡文学硕士。21 岁时,听从一位老师的教诲,带着报效祖国的热望回国,投奔到提倡“中体西用”, 正在网罗中外人才的湖广总督张之洞麾下,任英文文案。

他与张之洞的会面很有戏剧性。当时,这位海外归来学子,在满堂众多大辫子的摇晃当中,大摇大摆走进厅堂。张之洞闪目一看,只见来者,身着洋服,没有辫子的西洋短发上戴着一顶洋帽。脚下穿着一双牲口皮做的皮鞋,鞋擦得倍儿亮。年纪轻轻却留着小胡子。挺着胸脯,甩着胳膊,脚下皮鞋“咯瞪咯瞪”地响着,大模大样地走上堂。

正二品大员,湖广总督,何等显赫人物。地方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张之洞,又是何等威风人物。一般下属见面,哪个不诚惶诚恐,五体投地拜倒在靴前,然而这位辜鸿铭却派头十足仅绅士般地鞠一躬,便应邀不客气地坐下,抓起桌上瓜子,用牙咬开,磕起来。

慷慨激昂,手舞足蹈,竟然把瓜子皮撤了总督大人客厅的一地。令人称奇的是,张之洞竟然不为所怪,反而与之交谈得十分融洽。

西装无辫的留学生踏进官僚幕府中,怪诞行为每每叫人称奇。西太后生日,全国庆贺万寿节,湖广总督府在武昌照例举办仪式,从张之洞到所有留小辫子的人,全部毕恭毕敬遥遥向紫禁城的万寿之尊下跪叩首,惟有辜鸿铭若无其事,不跪、不拜、不磕头,冷冷地坐着不动。万寿庆典,全体高歌《爱国歌》 为皇太后慈禧歌功颂德,辜鸿铭不屑,当堂作《 爱民歌》 ,与之针锋相对,歌日:“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令全体幕僚大惊失色,莫不侧目而视。

这位西洋学子,对清廷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唱反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大臣被派往西方考察立宪政治,对这件非同小可的走出国门的巨事,辜鸿铭只轻轻一句:“出国看洋画耳。”就把这么一件清廷外交大事否了。

如此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洋新派人物,却在皇权被推翻的那天,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弯。就在宣统宣布退位的那一天,正当全民在政府的强令下,纷纷剪掉长辫子的时候,本来一直西装革履早就剪成短头发的辜鸿铭,却一反常态,特意弄了条假辫子戴在后脑勺上,穿上长袍马褂,雇了辆车,叫车夫拉着他满北京城示威,与当局唱对台戏,被巡警逮住,抓进警区。

凡知此事者莫不惊诧万分:大家没剪辫子时,他剪了;大家剪辫子时,他反倒留辫子了。

辜鸿铭是一个坚决的完全的彻底的拥护皇权的保皇派。1917 年,张勋率领辫子兵复辟,他拖着一条黑黄相间的弯弯曲曲的小辫子,欣欣然进了清廷的外务部,任了12 天的外务部侍郎。张勋复辟失败,他退出政界,不问国事。

北大蔡孑民(蔡元培的号)收罗各式人才,曾在北大任过教的辜鸿铭又一次被挖掘出来,拖着那条枯草般的小辫子,带着满脑袋的与世格格不人的观点,走进了人才济济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

清皇帝已经被推翻了七八年之后,人们在北大还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个不知被从哪里挖掘出来的洋车夫,脑袋后面拖着一条清式小辫,身后洋车上坐着的是同样脑后撅着一条小细辫儿、头戴瓜皮小帽,身穿大袖宽袍一副前清遗老装束的主人,傲岸地蔑视着面前的一切,在沙滩,在西装革履们中间独往独来。

北大此时,正是新思潮汹涌荡涤,“打倒孔家店”呼声响彻云霄时,竟出现了这么一位与时代格格不人的并时常发表奇谈怪论的“怪物”。新潮人物,只能见怪不怪。

先期在北大任教时,他就以“怪”闻名。1915年,北大教授挽留校长蔡元培,各种各样的人,发表各式各样的挽留理由。辜鸿铭也讲话了,他出语惊人:“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挽留不可!”听者莫不愕然。

在课堂上也同样大放厥词,向学生讲,现在时局之所以乱,主要原因就是没了皇帝了。“比如说‘法律’吧,你要是说‘法律’(特地压低声音),没人害怕;你要说‘王法’(瞪眼,提高嗓门,并使劲拍了一下讲桌,以壮声势),大家就害怕啦。所以,少了那个‘王’字就不成!"

在谈及生活,也是谬论百出,他最著名的论调是“茶壶和茶碗”:一个茶壶可以带四个茶碗。但是,一个茶碗不能带四个茶壶。所以,一个丈夫可以娶几个妻子。但是,一个妻子却不可以娶几个丈夫。一时舆论大噪。

乃至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后,担心丈夫移情他人,便半慎半怪告诫道:“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的茶壶譬喻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牙刷不能公开用的。”

辜鸿铭无所畏惧地挑战权威。

民国六年左右,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的一个宴会上,政界要员、社会名流济济一堂。有外国记者问辜鸿铭:“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他答:“有。法子很简单,把现在在座的这些政客官僚拉出去枪决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袁世凯去世,北洋政府下令国丧,全国志哀三天。这三天里,任何地方和个人不许娱乐。辜鸿铭极端蔑视这一规定,马上对着干。请了一个戏班子在椿树胡同的家里,遍邀中外好友数十位,锣鼓喧天,大闹大嗡。巡警发现16 号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禁令,上门制止,被骂出门去。闹情被逐级报告到警察总督吴炳湘处。吴得知是辜鸿铭抗禁,忙嘱咐:“千万不要去招惹他,他的外国朋友多,北京的使馆多,要是闹出外交纠纷,不得了。”国丧三天,辜鸿铭家唱了三天大戏。

但同时辜鸿铭又是一个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操的人,他有着顽强的民族自豪感。

当他尚在英国求学的时候,每当冬至,按照中国的传统要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位血管中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的少年,都要在自己的房间,摆上美酒、菜肴,遥遥祭祀着大洋另一边的祖先。房东太太奇怪地问:“你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吃这些酒菜?”辜鸿铭回答:“就在你们的祖先嗅到你们献的鲜花花香的时候。”促使辜鸿铭回国的动力,是爱国。当时,正值列强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 ,门户大开,英、法侵略中国,日甚一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中国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寻找救国、强国之路,急需各类人才。辜鸿铭正是在这一形势感召下,怀着报国的念头,回到自己的祖国。投奔到以延揽青年学生而闻名的张之洞府中。

回到祖国,好学的辜鸿铭,因为汉语基础知识差——他一直到在北大授课,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常有多一笔少一笔,而自己浑然不觉的情况。没想到,那些饱读诗书的翰林,很是瞧不起这位年轻“海归”,蔑视道:“你是读洋鬼子书的,没资格读我们的诗书经传。"有顽强学习毅力和求知热望的辜鸿铭,买了本中英对照《 官话指南》 ,通过英文学习自己的母语。

辜鸿铭在张之洞身旁二十多年,以同样的年数研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成为饱学之士。在洞悉中西文化之后,辜鸿铭感慨道:"我如不知西方之学,亦无以知周礼之道之大且极矣。"他评价道:"英国博大而不精深,德国精深而不博大,惟有中国既博大又精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辜鸿铭用英文写了一篇《 中国人的精神》 ,甚至提倡"惟有学习中国孔子,始足于挽救世界的危机。"

他有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他深深地崇敬和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爱屋及乌,以致连皇帝和皇权一同爱,成为没有跟上时代脚步的一代怪杰。

如历史专家所言,在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人对白种人从蔑视、嫉视、仇视转为畏惧,又从畏惧转为崇拜与模仿的时代,而他却敢于逆流而上,俯视西方人文的一切。

他蔑视他们,在英文杂志上,嬉笑怒骂道:"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在上海静安寺路最舒适的洋房里!谁是傻瓜?傻瓜是任何外国人在上海不能发财的!"

他看不起英国人的傲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北京真光电影院,辜鸿铭看电影,想吸烟了。取出烟斗,以英国人对待中国人的方式,敲敲前面一位英国人的秃头,傲慢地说:"火。"英国人只好从命,替他点燃了烟。

八国联军蹂躏北京,人们常常把赛金花与瓦德西联系在一起,殊不知,与瓦德西交往更早,更起作用的是辜鸿铭。

远在德国学习期间,辜鸿铭就认识了瓦德西,而那时,瓦德西不过是一个常为房东太太送水果点心的少年商贩,也时常替辜鸿铭买咖啡、可可、茶点。瓦德西是个流浪儿,是个没有读过书的小文盲,见房东向辜鸿铭学习希腊文,便也表示希望向辜鸿铭学习德文。因为瓦德西的理想是投军,进军事学校,但不识字就什么也办不到。

女房东很赞成瓦德西的想法,她热情地告诉这个小流浪儿:"辜鸿铭不但能教你德文,还能教你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都是你将来报考军事学校必考的科目。另外,你还应该向辜先生学习礼貌,否则被人视为粗野,登不得大雅之堂,影响你的前途和发展。"

这样,辜鸿铭就成了瓦德西的老师。瓦德西为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中国老师,感到兴奋,跪在地上,向他们的圣母玛丽亚发誓,要做辜鸿铭小拇指上的一只小麻雀,斗败老鹰。三年后,辜鸿铭归国。

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城后,西逃至西安的清廷委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张之洞派遣辜鸿铭进京,把这位被孙中山称赞为中国英文第一的才子推荐给议和大臣。

瓦德西作为八国联军总司令,气焰嚣张,动辄拍桌子瞪眼要中国按照每人二两银子,全国四亿五千万人口计算,"赔偿"七亿两白银和把"罪魁祸首"载漪、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等王公大臣等交给联军惩办,威胁道:"我们开列的罪魁人名不过是从犯,给你们贵国留体面,再不接受要求,将索取首犯。"直指慈禧那拉氏本人。

在瓦德西叫唤最凶的时候,他的中国老师出面了。辜鸿铭小拇指上的这只小麻雀,不得不收敛,态度上客气了许多。由于李鸿章的努力,瓦德西索要的白银由七亿降低到四亿五千万两,减少了一半。平均每一个中国人要拿出一两白银,包括刚出生的、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徒四壁濒于死亡的所有中国人。

辜鸿铭去世于民国十七年(1928 年)四月三十日,享年72 岁。37 年后的1965 年,椿树胡同改名为柏树胡同。今天这条胡同依然"健在",它与灯市口大街并行,从位于东四南大街的东口进去,穿过胡同,出西口,即可到达王府井大街。

当你走过这条胡同的时候,是否会自觉不自觉地要扭头找找16号,是否希望能够看到,从门里悄没声地融出一位身穿长袍马褂,枯黄的稀发辫成西西的小辫,在后背撅着,拄着一根拐杖,颤颤巍巍朝你微笑的顽皮小老头儿?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