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梁家园东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半顷湖光梁家园

南城虎坊桥西北角有好几条梁家园胡同,例如梁家园东胡同、梁家园西胡同、梁家园北胡同和不带任何方位词的梁家园胡同,这些胡同的名称来源于明代人梁梦龙所建的花园。

梁梦龙是大明王朝嘉靖年间进士,万历朝时官至兵部侍郎、尚书、加太子太保。晚年后在外城建梁家园,作为著书、休息游乐之所。

梁家园地处原先辽代燕京古城之麓,野旷天高,碧水潺潺。梁梦龙引凉水河绕园,园内建立了一座厅堂,取名曰半房山。堂的后面还有疑野亭、朝爽楼。堂亭楼幽雅、景致优美。很快,梁家园就成为游览风景区。每当春夏秋游玩季节,梁梦龙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们携带家眷、仆童云集梁家园,旗亭歌榭不断。游客泛舟水上,赏玩景色月夜,常常彻夜欢乐,忘记归家,可见这里风光诱人。

梁家园花木繁盛,所植牡丹、芍药达数十亩。每当花开时节,如云锦布地,香冉冉可达里余,很远很远就可以嗅到馥香。

到了清代,梁家园荒废,粪土堆积,昔日的繁华不见踪影。吏部尚书李调元看中这块园地,在此地营建私宅。宅院内建有看云楼。楼前有一大片水塘,碧水漾漾,远方可见西山影绰。描述此景,看云楼上贴有对联一副:“槛外远山排阔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但不久,园子又荒废下来。到乾隆朝时,有位法名叫莲性的和尚,在梁家园旧地建了一所寺院,取名寿佛寺。这位和尚办了个粥厂,招募了几位善男信女帮自己干活,每日拿出8 两银子买米熬稀粥施舍给穷人吃。’他的粥厂与众不同,别处的只在冬春两季舍粥,寿佛寺却是一年四季全舍。

这位和尚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寺的西邻建了一所义学,招收贫困子弟入学识字。义学大门口贴着“为善最乐,读书更佳”的字句。

关于义学也有一说,说这所学校是乾隆时代宛平县绅士周之极东方先生所创。无论是哪位有目光的人士创建的,这所学堂的历史还是很久远的。直到今天,这所建于清乾隆时代的学校,琅琅读书声依旧未断。清末时,受新思潮影响,该校成为我国第一所不再以“子日”、“诗云”为教材的教习新材的学校,被称为宛平师范两等小学校。民国元年,改作第二十九小学校,今日则改为梁家园小学。小学所在的后楼,据说就是李调元宅的看云楼。后来梁家园小学迁至梁家园北胡同,此址成为北京第一四七中学。

莲性和尚所建的寿佛寺则成为宣武区公安局分局址。

近400年春秋过去,现在的梁家园一带小胡同纵横弯曲,居民稠密,路人匆匆,已经无法想见当年曾是“半顷湖光摇画艇,一帘香气扑香荷”的美妙景致。沧桑变化,令人油然生出无限感慨啊。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