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骡马市大街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骡马市里修史

骡马市大街在宣武区,它其实就是从广渠门到广安门的大街上的一段,过珠市口西大街就是它。这段路原先就叫骡马市,可知历史上这里曾有过一个大型的骡马交易市场。建设成大街以后,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呼它是骡马市,而不叫骡马市大街。

骡马市曾寓居过一位勤奋的学者,姓谈名迁。谈迁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历史学家,籍贯浙江海宁县,他是个锲而不舍追求奋斗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谈迁生于明代,年轻时就立志编一部材料准确、令人信服的明代史,以补充、纠正前人的疏漏及谬误。费27 年心血,七易其稿,终于完成这部500 多万字的编年体明代大事记《 国榷》。不幸,竟有人深夜人室将其书稿窃走,这对谈迁来讲是一个晴天霹雳,他痛不欲生大哭一场。

悲痛过后他冷静下来,鼓励自己:我的手还在,还怕重写一部?

这时已是大明朝灭亡,清兵人关后第三年了,是清政府对中原人民镇压最残酷的时期。任何人只要对明王朝稍流露留恋之情,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谈迁不顾危险,重新着手整理资料,再写大明王朝的《 国榷》 。暑往寒来,6 年过去,重写的《 国榷》书稿终于完成。

为了修订补充这部史书,谈迁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 年)初秋,离开浙江前往北京。初冬11月到达天子脚下,住进了外城骡马市的临时寓所。

谈迁进北京的另一个目的是来哭明崇祯帝的思陵,以悼念失去的故国,这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同样大逆不道。谈迁不敢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直到第二年仲秋,他才如愿以偿,到达思陵向故朝之君表示了哀悼情思。

拜渴皇陵的那天,天还没亮,谈迁就守在宣武门外。等到城门一开,他便急步走进内城,穿过整个北京城,出了德胜门。一直朝北,整整走了一天,到达了昌平县,住了一宿。第二天又起了一个大早,赶到了思陵前。亲眼一见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的陵如此矮小简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触景生情,他更是伤心不已。

在北京期间,为了考证明朝历史,收集资料,在内外城庙会、正阳门外西河沿等有古旧书籍出售的场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实地考查了先农坛、观象台、钟鼓楼、西山、西湖(后来的昆明湖)等诸多胜迹,向前明遗臣,降清旧臣调查了解他们的经历。他甚至不耻下问,向牧童村夫请教风土民情。

谈迁以时年60多岁的高龄,在京城生活了两年三个月,风尘仆仆跑遍了北京的城里城外,不仅补足了《国榷》 的不足,还写出了一部25 万字的《 北游录》 ,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的气候、地理、景观、百姓生活状况以及知名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况等诸多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北京历史文献。

今天的骡马市大街已难寻这位花甲老学者的踪迹,但他的《 北游录》 给我们留下了明清交替之际的北京城真实状况,也给我们留下了这位老先生勤奋、治学严谨的学者风范。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