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培英胡同20号王瑶卿故居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大马神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改革家、教育家通天教主王瑶卿及王凤卿昆仲的故居所在地。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这里是戏曲界、文学艺术界集会的场所。

王瑶卿故居在大马神庙28号(今培英胡同20号),它建在该胡同路南一宽大但不通行的巷内尽头处,巷口处原有一木制栅栏(今改为铁门),宅第大门朝东,是<!--ADV_CONTENT-->一所老式宅院,分南北两院。大门外有一厕所(今为公厕),门道内宽敞,左首处存放王氏昆仲的两辆洋车,为外出的交通工具。右首为门房,步入北院,南面为木板墙,墙上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宽敞的院落内有一藤萝架,架下摆放着专养金鱼、荷花、茨菇和绿毛龟的几个大鱼缸,院内还种有盆菊、干枝梅等各种花卉。每逢夏、秋时节,蝈蝈、蛐蛐和鸟的鸣叫声,更给该院增加了情趣。

高大的五间北房,中间为堂屋,条案上供有佛龛。前面放着老式的方桌和靠背椅。堂屋的东侧为木制隔扇,门的横眉上横置清末书法家魏铁珊所书的斋名“古瑁轩”,顾名思义,即珍藏古玩之屋,古:古老之意;瑁:为古玉器之名。王瑶老爱好和珍藏古玩、玉器、烟壶和名人字画。而且鉴定能力极强,是位金石古玩鉴赏家。当年廊房头条一带的古董商,常来古瑁轩“请王大爷给掌掌眼。”隔扇东侧一间的北墙上,挂有名画家蒋兆和于1940年精绘的王瑶卿便装照,形象逼真传神,至今仍悬挂墙上。墙下为一大沙发。靠屋东墙下放置木制茶几和椅子。南窗下为一大写字台,王瑶卿和许多名画家,或单人画,或合作画,许多珍品就是在此写字台上完成的。王瑶老还是一位享誉盛名的国画家,以画梅、菊、荷花著称,尤精于画龟、虾。东侧有门通里屋,此房为其爱女铁瑛(爱称“老铁”)和奶妈的居室,靠北墙放置着大衣柜和木箱,窗下是炕,东侧有一小门可通院中。

堂屋西侧两间为一通联,为王瑶卿夫妇的卧室,北墙下为一硬木立柜,柜前有一火炕,炕上放着炕桌,炕边放有挂字画用的画叉。东墙上挂着经常换挂的名人字画。下面桌上放有水烟袋、火纸筒等烟具。靠门旁有一专养鸟的鸟架。玻璃窗上方夏天是冷布、卷窗,冬天改糊高丽纸。窗下摆放桌、椅和放收音机的茶几、脸盆架与双人床。西墙下的条案上有一精致硬木架,放有旧玉、小古玩、鼻烟壶和细致精巧的蝈蝈和蛐蛐葫芦等物。条案下放着许多精制的蛐蛐罐,其中有的是从宫内得来的珍品。此屋不仅是起居室,也是会客室,是切磋技艺、传播京剧艺术的学宫。

院内东西房各三间,其叔伯兄弟王丽卿曾在西房居住,东房为存放道具及厨房之用。街门对面的两间半西房,为存放戏衣专用屋。左侧南房五间为客厅,其中半间辟为穿堂门,通往跨院,院内有西房一间,为女佣人居住,东房两间为厨房。

跨院往里步入南院,即是汪(桂芬)老生王凤卿全家居所。南房带有前廊三间为上房,是凤二爷夫妇居室,屋前抱柱上的对联为:“金温玉粹觇文品,秋月春云见性情”。正屋厅内对联为:“诗髓以质厚惟本,书评为瘦硬通神”,为翁方纲书写,上方横挂张伯英手书“宝素轩”斋名。北房三间为其长子琴师王少卿居住,屋门横眉上书“景星庆云”四字。然而上述这些珍贵墨宝,均毁于十年动乱。此院东西房均为两间,西房原为次子幼卿居住,后因王瑶老仅有一女,故幼卿过继为爱子。此院房少院窄极为严谨,又没住进外户人家,故今保存完好且油饰一新,今为少卿子继曾全家居住。然而北院正房虽为王门后裔居住,五间北房已隔为单间,此院已为大杂院,并搭盖了新的小房,院落已明显狭窄,面目皆非。

昔日每当日影西斜华灯初上之时,大马神庙车水马龙,人们从京城四面八方而来。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有单人而来的,有结伴同行的。近处徒步而来,远道乘车而至,相继云集于此,将古瑁轩挤得满坑满谷。来者当中除问艺的演员外,还有文学界的陈墨香、罗瘿公、李释戡、齐如山、徐凌霄、周贻白、杜颖陶;国画家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颜伯龙、金拱北、王雪涛和指画家李石君;名医汪逢春、孔伯华、萧龙友、杨仲武;金石家孙冠宇、孙润宇、刘厚宽等;还有京城有名的“八大少”:华北银行总经理柯鸿年的五少爷、七少爷(柯茵婴之父),东四十一条内务府唐子炎的唐少爷,秦老胡同的索少爷(祖上为内务府官员),颐龄堂的乐詠西、乐元可,沛仁堂乐朴荪的两位少爷。乃至宛平县县长、诗人王冷斋(后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文史馆馆长),原北平市长、中央广播电台台长、华北广播协会会长周大文(周长芸、刘长瑜之父)等政界官员。但凡来古瑁轩者,不分职业、不论长幼,均一视同仁畅所欲言,一起谈艺论画、切磋艺术、研究金石、说古道今。大马神庙的古瑁轩,历史上曾是一座艺术殿堂。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