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府学胡同与南宋爱国名臣文天祥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在北兵马司大街的路东有一条府学胡同。胡同因明代顺天府府学设在这里而得名。但在元朝,这里却是大都兵马司监狱的所在地。传说胡同的西口就是当时的刑场——柴市。南宋著名的爱国忠臣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就一直关押在此,并在柴市被杀。今天在府学胡同的路北,还有一座为纪念他而建的文丞相祠。

文天祥(1236~1282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他20岁时考中状元,后历任南宋的刑部侍郎和湖南、江西等地方官职。文天祥忠心廉正,得到皇帝的赏识。景炎一年(1276年),被委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这时正逢元军大举南侵,进逼南宋的都城临安。文天祥奉皇帝之命前往元军的驻地皋亭山议和,结果被扣。后来文天祥冒着风险历尽千辛万苦逃归温州,被任命为通议大夫右丞相枢密使,负责都督各路军马,与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年)在海丰兵败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给仍在抗元的宋将张世杰写劝降书,遭到他们的严辞拒绝,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囚禁在今天府学胡同兵马司监狱的一间土牢中。他整理好衣帽,通宵达旦面南而坐,表示不忘救国。被派来劝降的人,一个个全被他顶了回去。元统治者见劝降无效,就用酷刑来迫使他屈服。他们在低矮、狭窄、潮湿、不通风的土牢里,使用七气攻人。屋里的土地,干燥时尘土飞扬,下雨时,雨水从四面八方灌入,使得地上泥泞不堪,这是土气和水气;在土牢前设有柴灶,平时烟熏火燎,呛得人透不过气来,特别是在夏天,加上烈日曝晒,炎热难忍,这是火气和日气;文天祥吃的是陈年烂谷,霉气逼人,同时又有许多囚犯挤在一起,摩肩擦背,汗臭腥臊,恶气难闻;囚牢内根本不加清扫,屎尿、死鼠,各种腐物的气味掺和在一起,形成一种难忍的秽气。七气夹攻,足以使人患病致死。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牢狱里整整度过了三年半,他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意志更加坚定。他说:“你们有七气,我文天祥上有忠心爱国这一正气,以一敌七,无所畏惧。”于是,他在监狱里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正气歌》。

元世祖忽必烈见酷刑折磨不能打动文天祥,便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1月8日)在宫中召见文天祥,亲自劝其归顺。答应只要文天祥投降,便马上让他当丞相。文天祥的答复极为简单,“我愿一死报国。”忽必烈见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只好下令将文天祥处死。

行刑的那天,天气很冷,文天祥神情自若,从容地走到位于胡同西口的柴市刑场。他向旁人问清了方向,整理好衣衫,向着南边跪下,拜了三拜,含泪说道:“我为国家能做的至此结束了。”之后血染柴市,那年文天祥才47岁。

文天祥那种誓死报国的精神,得到后人的传颂。明洪武九年(1376年),北平按察使为纪念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在文天祥被关监狱的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文丞相祠”,并在府学胡同的两头各立了一座木牌坊,东口题“教忠坊”,西口题“育贤坊”。清道光七年(1827年),在重修文丞相祠时,将“教忠坊”上的石刻匾额移于祠堂的二门门额上,可后来却被人垫了台阶,直到1937年夏天才被人从享殿角门的石阶上起出,重新整理,嵌在了享殿的西壁上。解放以后,文丞相祠曾一度作为府学胡同小学的校址。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投资重修,五年后以崭新的风貌重新开放。

今天,当我们来到文天祥祠时,会感觉到一种宁谧、肃穆的气氛,为游人增添了几分怀古幽思。一进院门,正面是油饰一新的三楹过厅。西侧一堵粉墙,中开一座雅致的月亮门,顺着门外的一条小道走二十多米,便豁然开朗,一座洁静的庭院出现在眼前。院子的正北是一座规模不大,典型的明代建筑——享殿。传说这就是当年囚禁文天祥的“兵子司土牢”的旧址。殿堂门前有一株虬枝盘曲、枝叶茂盛的老枣树,它把庭院点缀得生气盎然。这棵枣树是文天祥囚居时亲手所植,它的枝干南倾,与地面几乎成了60度角,表示了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决心。据说当年文天祥还种了一棵枣树和一棵槐树,它们也都向南倾斜,但今天在祠里却寻不见它们的踪迹。

走进享殿,见一副楹联,上书:“南朝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殿堂正中有一尊造型威肃的文天祥像。像的左侧有一碑,上刻文丞相像,下刻丞相的《衣带铭》诗。东壁有“云麾将军断碑”两块,此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所写,原有三块,明末被京兆尹王维俭收藏四块,剩下的两块不知去向。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一天傍晚,顺天府府丞吴涵来到祠内信步,在蔓草丛中发现两块石头,仔细拂看,竟是两块佚失的《云麾将军碑》。吴涵如获致宝,将它们精心清理,并镶嵌在文丞相祠内。它的旁边还有光绪年间孙楫所书《云麾将军断碑题后》等刻石。在享殿东侧竖立着一座屏风,上书文天祥《正气歌》全文。当人们从享殿出来时,还会不禁回身抬头仰望,这时便能看到殿上方悬挂着的四块木匾,“古谊忠肝”、“天地正气”、“仁至义尽”、“有宋存焉”。这四块匾是文天祥英雄爱国气慨的真实写照。从文丞相祠出来,沿着府学胡同向东走不远,路西有条丞相胡同,这是北京老百姓为了纪念文天祥这位爱国民族英雄而用他的官职命名的。北京的百姓以此来永远缅怀文丞相的那种衷心护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是的,文丞相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将永留千古。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