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的前世今生(五)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然而,第一个和太平军交手过招的湖南人并非曾国藩,湘军也并非湖南的第一支民团武装。广西事起,清廷想到的第一个要起用的大臣是林则徐,可惜“则徐道卒”,于是起用了一个叫李星沅的湖南人代为钦差大臣,不想到广西没几天也病死了。时清军副都统乌兰泰手下有个新宁人江忠源,练有乡兵五百人,号“楚勇”,是湖南出境“剿贼”的第一支武装。咸丰二年,江忠源带领这支民团在广西连战连捷,太平军将趋湖南,遭江忠源截击于蓑衣渡,南王冯云山中炮死,此为湖南人一挫太平军。江忠源举人出身,道光末以乡兵平雷再浩之功擢知县,咸丰元年起参与镇压太平军及各地“会匪”,三年间官至二品,咸丰三年战败自杀。杨度诗“江公为护死友骨,道路三千自奔走”,即指江忠源当年的一段异行义举,和去年的衡阳“背尸老汉”倒是古今相映。江虽早死,然其所上言兵事一疏颇有可观,《清史稿》谓为大局成败所关,其大略曰:严军法、撤提镇、汰冗兵、明赏罚、戒浪战、察地势、严约束、宽胁从。江公有此一疏,遂为大将之材。(然即其疏中,亦可见当时兵匪情形,颇值唏嘘,如“严约束”一条云:“……粤寇惨虐,不可胜言,然择肥而噬,穷檐不暇搜求。或伪结民心,多偿市直。兵则攫取奸污,穷户且难幸免。”)

“湖南自古称山国”,不仅境内多山,四境更是崇山峻岭,东北一个缺口,又有“八百里洞庭”、长江天险,看起来倒像一个口袋,所以又称“四塞之国”。这样的天然屏障,使得湖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长期“与世隔绝”,因此湖南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但开化是比较晚的。

江忠源有弟三、族弟二人,皆从军,忠济、忠信先后战死,忠义悍将,尝屡破石达开,后病死征途。

当然,“湘军”这个词,后来也并不单指曾国藩所练“湘勇”,从广义上来说,则江忠源的“楚勇”,左宗棠的“楚军”,都应包括在内,不过曾的“湘勇”,也基本上能够代表湘军了。湘军分水、陆二师,水师由杨载福、彭玉麟统领,陆师则塔齐布、罗泽南。

玉麟衡阳人,少有文名。咸丰三年,曾国藩立水师十营,玉麟与载福俱为营官,草创规制多所赞画。以岳州捷,得与载福专任水师。与陆师复武、汉,大破田家镇,又连败太平军于小池口、湖口。五年,曾国藩困于南昌,时玉麟在武汉军中,闻警乃乞假归长沙,“易衣装为贾客,徒步数百里达南昌”,助国藩守。此段故事,杨度歌之曰:“曾侯昔困南昌城,敌垒如云绕前后。彭公千里往救亡,乞食孤行无伴偶。芒鞋踏入十重围,大笑群儿复何有!”后累功至水师提督,不任封疆,江南平,又辞总督,迨善后事了,乃上疏求退,有“臣之从戎,志在灭贼,贼己灭而不归,近於贪位”等语。同治八年,玉麟“还衡阳,作草楼三重,布衣青鞋,时往母墓,庐居三年不出”。后复起巡阅长江,为国家纾东顾之忧,但不欲任官职耳。然其虽无官名,却能行权,史载“(玉麟)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此“长江巡阅使”乃清廷为其量身定制,所谓“有事而非差,无官而有禄”者也。玉麟字雪琴,这位“雪帅”不仅杀人在行,画梅也很在行,据说其所画梅亦凛凛有杀气,人称“兵家梅花”。晚年参与抗法,调老将冯子材防粤,遂有镇南关大捷,时玉麟亦已逾古稀矣。同治十六年,卒于家。

岳斌(即载福)善化人,武生出身。与彭玉麟同统水军,两人勋绩颉颃,而玉麟位在其下。同治三年,岳斌被命督办江西、皖南军务,离水师,寻授陕甘总督,用违其才,致偾事损望,自请罢归。光绪五年,复起偕玉麟巡阅长江,法越战事起,两人皆受命筹防务。十六年,卒于家。彭、杨二人始终长江军事,水师之兴,实湘军灭“贼”之根本,故清廷于二人颇优礼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