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记者:为什么说“傩文化”又是“糯文化”呢?
林河:我们所吃的大米饭,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中国的先民最早栽种的水稻是糯稻,随后,因为原始的糯稻产量很低,而且脱粒困难,又培育出了产量较高、容易脱粒的“粳稻”,即“中国粳”。最后,又推广了产量更高、可用机械脱粒的“籼稻”。“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国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旧叫“糯”,随后栽培的稻子命名为“粳”(古读“更”,今读“京”),最后推广的稻子命名为“籼”了。但因籼稻也有“籼”、“糯”两种,为了进一步区分,便把原始“糯”命名为“粳糯”,籼稻中的“糯”命名为“籼糯”,解决了名称混乱这一矛盾。
在历史上,“种糯民族”被称为“糯民”,“糯文化”则是“种糯民族”创造的文化。在中国古籍上,往往称中国的南方民族为“雒民”、“倭人”、“僚人”、“骆越人”,字面虽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转。
记者:中国的“种糯民族”为什么要崇拜鸟雀?
林河:原始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创造文化的,原始人哪里懂得什么水稻耕作技术?他们的水稻耕作技术是从鸟兽那里学来的。中国古书上不是记载有:舜皇帝时有象为之助耕,禹皇帝时,有鸟为之助耘的故事吗?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荒诞无稽的神话,却不知这是真实的历史写照。原来,生长野生稻的沼泽地,也是鸟兽常来觅食的场所,水稻生产与其他作物不同的特性之一便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鸟兽春天到沼泽地里觅食时,将泥踩烂,起了个春耕作用;夏天去沼泽地里觅食,将水稻的须根踩断,让它分蘖,起了个耘田作用。正因为有鸟兽的助耕助耘,野生稻才能得到丰收,人们才能够有粮食秋收冬藏。后来由于人类的迅速增长,水田多了,鸟兽的助耕助耘大大落后于时代了,人们才仿照鸟兽的方法,创造出水田的耕耘技术来。原始人不懂得科学,便把这些助耕助耘的鸟兽当作神鸟神兽来加以崇拜,这就是中国的“种糯民族”为什么要崇拜鸟雀的原因。
记者:那么,傩文化的诞生地在哪里呢?
林河: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文化是水稻文化。水稻是一种喜暖畏寒、宜水忌旱的农作物。因此,只有在北纬30度左右,具有平原和沼泽地貌的地区最适合水稻的生长。中国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面积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发祥地。由于“傩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思想,它只能依附农耕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它也应发祥于上述地区。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以及我对各地综合实力的评估,中国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以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首选。洞庭湖地区正处于北纬30度的锦绣江南,延绵八百里的水域处处都有广大的沼泽地,是生长野生稻的理想环境,有发展农耕的最佳条件。我个人认为: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该是具有万古粮仓实力的湖湘地区。作为水稻文化的思想,傩文化当然也应产生在这一地区。洞庭湖地区不但出现了9000年以前的彭头山遗址,而且还有大批时代相近的文化遗址,犹如众星拱月似的环绕着彭头山遗址,连绵千余里,持续数千年。不像其他地区,有的虽然有古老的历史,但后继乏力,没有历史相近的遗址来传承它的文化,有的地方虽然遗址密布、文化发达,但历史却没有洞庭湖地区悠久。更具体一点,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艺术的发祥地,竟都集中在过去被人称为蛮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古黔中地。这事也许令人感到意外,但具体考证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我已另写专文郑重考证其事,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记者:傩文化离我们这么久远,研究傩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林河:上面说了,傩文化是一种特定社会的“思想”,就像“儒家文化”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思想一样,“傩文化”则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农耕阶段的思想。因此,研究“傩文化”与研究“儒家文化”的意义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由于“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时代的思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极力推崇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学说:“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社会”的哲理,中华文明的“文明要素”就在古老的傩文化之中。因此,傩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DNA(基因)。我们研究生物的DNA,能够在生物学界产生一场空前的生物学革命,我们研究物质分子的DNA,曾导致了原子弹、宇宙飞船等尖端科学的诞生。我们也同样可以企望从中华文明之源的傩文化基因中,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有害基因,筛选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基因,使我们的祖国能够突飞猛进地前进。我的这种理论是跟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学来的,他曾告诉我:“旧式的驯化稻之所以不能再增产,完全是驯化过度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增产,就必须在驯化稻中注入野生稻的野性基因,获得远缘杂交优势,形成良性组合、恢复它的野性活力。”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基因的良性组合,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幸福、公正、公平、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这就是研究傩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研究傩文化的最终目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一)
- 下一篇:湖湘溯源—湖湘文化的四种精神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