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母题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五帝本纪》
舜帝所代表的圣王之道,圣贤之道,是中国历史上完善无缺的治者与人格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其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
他忍辱负重,仁爱敬孝,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教育,首次建立中国古代人伦道德体系并逐渐推行到全国。他主张“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施政布德,举贤任能。他实行“选贤与能”的“公天下”禅让方式、“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和“舞干戚怀四彝”的和为贵的治国方略。他建立的一个“大道御世,天下为公”的时代,更是一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社会,是第一个富有东方色彩的“乌托邦”世界,是中华民族理想精神的源头。一部蔚然大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史册,无不以大同理想,圣贤之道,治国之方,为人之本而串联生发,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母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面目。
儒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言必称尧舜,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便是舜帝之道的进一步完整深化。舜帝也是宋代理学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典范,是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大众化儒学的发端。由于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的儒家特别推崇尧舜之道,以致后人称颂太平盛世,必曰“尧天舜日”;颂扬帝王举止,定言“尧趋舜步”。而法家将舜帝视为“明法制,去私恩”,严格依法办事的模范,兵家推崇舜帝舞干戚而伏三苗的德威,以为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术。即使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教义中,也隐现出舜帝德泽众生、垂拱而治的身影。而舜帝“天下为公”的精神,从屈原到范仲淹到顾炎武到孙中山,如火炬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传递。
也许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与书写中,舜帝被美化,被神化,事实的真相迷雾重重。其实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自我始祖的传说,都来自于本原的民族现实生活,来自于大众的集体创作,包含了深刻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与民族个性。舜帝是第一个富有道德之美的远古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早已超越一个生命个体的意义,而是一个民族的始祖在走向更高文明的进化历程中所凝聚的所有理想的代言。
从黄帝代表的政治文化,到炎帝所代表的农耕文化,再到舜帝所代表的道德文化,中华民族的始祖们解放了头脑,睁开了智慧的双眼,开始铸造更高级的心灵世界,获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发育,人的生命不再是一个混沌的只求生存的个体,而是一个懂得精神之美的神奇造物。5000年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是一个还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古老民族,它所创造的文明曾达到东方文明的巅峰,与西方文明一道成为人类的文明两极。尽管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还是一个漫长的无法预料结果的命题,尽管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体系正经历空前的震荡与磨难,但中华文明何以能生生不息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它的存在与发展将给人类提供怎样的启示,正引发全世界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何梳理中华精神文化的源流,激活其中最具现实生命力的基因,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重返那一树树秋日的白杨,舜帝陵渐渐掩入重重山峦之中。也许,它是先祖们在湘楚土地上有意留下一个来自远古的端口。它连接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东方民族的文化母题,这个母题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色彩,开启着中华民族精神生命最初的心智与审美,这个母题的生发和源流,串联起一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煌煌史册,并引发当代世界思想潮流的一波又一波浪潮。我们有幸,与舜帝陵同在一片蓝天,一方山水。我们也更有责,走近它,了解它,感受中华民族始祖精神的大美,生命的馨香。
考古
1972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图中,在九根地状物间绘有五个“A”形屋顶,旁注“帝舜”。经考古确认,此为舜帝陵庙“立柱”的文字记载。2004年8月,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公布古舜帝陵庙考古的新发现,认为位于永州宁远县九嶷山的古舜帝陵庙是现在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三皇五帝遗址,其历史可上溯到汉代。
古舜帝陵庙遗址位于一处山间盆地中,与形状如大型封土堆的玉琯岩紧紧相邻。遗址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正殿和两边厢房为九开间、五进式,符合古代帝陵“九五至尊”的建筑规制。其中,正殿面积有876平方米,寝殿有412平方米,其规模在古代陵庙中十分罕见。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 上一篇: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一)
- 下一篇:湖湘溯源—文家市油饼的趣谈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