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长沙抗日救亡怒潮(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各种抗日团体纷纷建立的同时,中共湖南党的各级组织和各阶层爱国进步人士所创办的报刊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长沙市内,受中共直接掌握或影响的报刊,继《湘流》、《前进》、《前哨》十日刊、《现阶段》半月刊、《现实》旬刊、《民族呼声》、《火线下》三日刊、《联合旬刊》、《文艺新地》、《中苏》半月刊、《湖南妇女》之后,又有《观察日报》、《抗战日报》、《大众报》等30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共湖南省委直接掌握的《观察日报》和《抗战日报》。这些报刊大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生动活泼的文风,深受群众欢迎。

救亡团体的创立和抗日报刊的创办,有力地动员着长沙的民众自觉地投身救亡运动。省公路局汽车司机和技工先后组织了两个汽车队为前线运输抗日物资。长沙市的人力车工人自行免费接送抗日伤员。长沙50所学校的热血学生,组成295个晨呼队,每天刚蒙蒙亮即分布于各要道口上,振臂高呼:“中华民族危急!”“工人起来,走上抗日前线!“农民起来,奔向抗战前线!”过路行人,无不为之振奋。各种募捐活动也纷纷开展,粤汉铁路抗敌后援会长沙分会倡议全路工人捐薪半月;长沙邮务工人捐献2%的工资购置棉背心寄赠前方抗日将士;人力车业工会制备竹筒3113个悬挂在每辆人力车旁,向顾客劝募;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女士来长沙作义务演讲募捐,与会者一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救亡进行曲》,一面排队有秩序地把大小面额的钞票送上演讲台,一位衣衫槛楼,面黄肌瘦的工人师傅也捧出了一大堆零碎的钞票捐款,令人感动至深。

长沙民众掀起的空前规模的救国怒潮,是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从外地回湘的文化教育界人士及青年学生中的许多人是中共党员,他们回湘后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在长沙,有力地推动了长沙抗甲救亡运动的发展。1937年12月,中共湖南特委在长沙建立,接着文于1938年1月16日在长沙成立了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7月又改为中共湖南省委)。省工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密切配合,在湖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长沙是其工作的重点地区,因而促进了长沙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同年5月组建的中共长沙市委,则在长沙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起了核心作用。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湖南省政府,将何键调离湖南,由主张国共合作的张治中就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主湘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进步措施,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张重视国共关系,对共产党人表现出友好的姿态。他也很重视民众力量,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开展民众训练,并亲任湖南民众训练指导处长;经过徐特立的交涉,张治中陆续释放了监禁在湘的原红军抗日先遣队将士30多人以及其他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文夕”大火后,张治中去职。1939年2月,薛岳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他忠实执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打击进步势力,暗中逮捕共产党人,长沙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渐趋低落。随着日军一次又一次进逼长沙,第九战区广大爱国官兵展开了殊死的长沙保卫战,长沙城乡居民抵抗日寇侵略的自发武装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