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1.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科学研究的差异

   在整体和自然科学研究评价上,中南大学比湖南大学要优的实质是中南大学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比湖南大学要高。其标志是中南矿冶学院比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比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比湖南大学获国家级三大奖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表彰的科技成果中南矿冶学院是22项,湖南大学是10项;1979-1996年中南工业大学获国家级三大奖39项,湖南大学是11项;1997-1999年中南工业大学获国家级三大奖5项,湖南大学未获得;2000-2005年中南大学获国家级三大奖28项,湖南大学是5项。为了进行比较,还提供一组数据:科技活动人员数:1985年中南工业大学是2226人、湖南大学是1771人,1991年中南工业大学是1912人、湖南大学是1797人 ,1996年中南工业大学是1836人、湖南大学是2079人 ,1999年中南工业大学是1883人,湖南大学是1395人 ;专职教师:2005年中南大学是 2696 人 ,湖南大学是1851人 。也就是说,1999年以前,两校的科技活动人员数相当,而获国家级三大奖数相差甚远。2000年以后,湖南大学的专职教师是中南大学的2/3,而获国家级三大奖数不到中南大学的1/5。

   一个事物的量反映出一个事物的质。一个大学获国家级三大奖的数量反映出一个大学的科学研究积累达到学科前沿的程度,反映出这个大学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所达到的高度。从获国家级三大奖的数量来考察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时,中南大学的科学研究已与“9所”处于同一档次。这是由于:一是中南大学的科学研究积累时间大大长于湖南大学的缘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中南大学的科学研究从上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了,快70年的历史了;而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70年代普遍起步,80年代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作为学校一项中心工作之一是近20-30年的事。二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南矿冶学院有解放军的保护,科学研究照常进行;而湖南大学没有这个条件。三是“国家需要”的办学理念和奉献的价值观已渗透到中南矿冶学院每一个成员的血液中;而湖南大学是按综合性的办学理念行事。

   2.中南大学科学研究的形成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绩

   中南大学从事科学研究的起始时间可追溯到其组成之一——中南工业大学——中南矿冶学院——老湖南大学工学院的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早在1942年,老湖南大学的矿冶系就开展科学研究。这得益于老湖南大学任期最长的(1940.11-1949.7)校长胡庶华。他留学德国,获冶金工程师学位,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钢铁工业》等。在他的任期期间,侧重发展国家和本省所迫切需要的矿冶、土本、电机和经济等学科;并从1942年起,成立矿冶研究所,专职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当时战争需要的金属材料。老湖南大学撤销时,工(程)学院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全体师生、所有仪器、设备整体×至中南矿冶学院,这为中南矿冶学院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1952年组建中南矿冶学院时,武汉大学的矿冶系和中山大学的地质系全体师生、所有仪器、设备整体调入中南矿冶学院。武汉大学的矿冶系是1938年因战争需要而成立的。这两个学校都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传统;而且从清华大学挑选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冶金博士任第一任院长。因此,中南矿冶学院在上世纪50 年代就进入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1956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陈国达教授的“地洼学说”问世。1960年新材料研究室成立,开辟了国防用新材料研究领域。40多年来,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第一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第一艏核潜艇下水,第一部捷变频雷达运转,……等战略武器和重点工程用新材料的需要作出了贡献。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