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四)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小 中 大】【收藏】
对德性作心理分析是属于道德现象的微观研究,它的任务主要是揭示道德在个体身上萌发和被接受的奥秘。对德性作社会探索,是属于道德事实的宏观研究,它的任务着重于跟踪道德运行和延伸的轨迹。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都是道德,是对同一对象进行不同角度探秘的记录。研究伦理社会学,就是要探索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操作程序,宗旨是让人在操作中塑造灵魂,使灵魂合于德性。其中的“时年道德”和“场合道德”是构筑伦理社会学的两个干细胞。“时年道德”揭示社会成员个体的社会化,形成社会道德深化的链条状;“场合道德”揭示社会成员互动、交流的和谐、文明机制,形成块状式的覆盖社会生活的道德“被服”。纵横结合,构筑社会道德大厦和道德网络。
伦理社会学由四大模块构成:第一模块是社会运行中的道德问题。这一模块研究社会控制、社会需要、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等的主要道德问题。第二模块是交往的道德问题。这一模块包括社会互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的道德问题。第三模块是人在社会中的道德问题。这一模块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教育和人的道德接受的心理图式问题,包括少儿道德(德教发蒙)、青年道德(劳动前的道德准备)、中年道德(劳动中的道德训练)、老年道德(劳动后的道德延伸)等专题。第四模块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这里讲的社会生活是指结伴生活、闲暇生活和家庭生活、性生活等。
四是负面文化论。论述道德应剔祛的种种丑恶现象。
扬善抑恶,是伦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道德价值的增值,既表现为善之净土的拓展,又对应于恶之疆域的萎缩。抑恶方能扬善。不剔祛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善的花蕾就会因种种“病虫害”的侵蚀不幸夭亡。有鉴于此,曾??新教授不仅探讨道德生活的“第一土壤”、“第二土壤”,而且着力于研究滋生恶的社会土壤:负面文化。他首先提出和论证了这一慨念:负面文化是与积极的、正确的、光亮的社会意识相抗衡和相否定的观念形态或精神现象,是社会经验的背向积累和腐蚀变异,是影响社会进步、健康与和谐的消极力量和病毒。
负面文化论包括《虚假论》、《罪恶论》、《丑陋论》、《失败论》、《错误论》、《衰落论》等。
负面文化的成因是与认识中的疏忽或偏离有关的。由于外界事物层次的复杂性和变化万端的动态性,因此,任何认识都难以穷尽事物的方方面面而作出全面的结论。加上事物的假象与真象并存,因而有时人又从假象中引申出与实物本质一致的结论,而没有从假象中去把握被它颠倒了的本质。人如果不以“求实”的精神去找到 “实事”中的“是”,而发挥其想象的心理功能,就会导致认识与现实的疏远,拉开思想与真实的距离。所以,心理因素是负面文化得以形成的一个实际存在的原因。个人的品德是负面文化的关键性成因。人的品德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定向器,就规定这个人的喜爱憎恶的取舍标准。人若没有知识或学问,人会变成猴子;人若有了知识或学问,但没有道德,人则会比猴子更丑,会成为狐狸或豺狼。
生产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状况是负面文化生成时的社会根源。伴随私人占有的过程,负面文化现象也相继产生、泛滥成灾了。虚假、罪恶、丑陋这些与真实、善良、美好等正面文化相抗衡的负面文化和社会毒素都是与私人财产占有、权力占有乃至感情占有等谋私的社会不公状况紧密相连的。因此,剔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乃至对社会财产的个人鲸吞瘸蠖裣窒螅潘阕プ×硕啪好?a href=http://rw.hxonl.com target="_blank">文化产生的根本。
简言之,曾??新教授创立的“中南牌”伦理学的论理体系就是两“论”两“学”,即《人性论》、负面文化论和《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如果把它比喻一座大厦的话,《人性论》就是地基,《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就是墙体,负面文化论就是屋顶。
要知道,曾??新教授创立“中南牌”伦理学,是他顽强地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伦理学的研究,通过带研究生和整合社会资源,按照预设的路线,全方位地向伦理学研究的新高峰冲刺,为创立“中南牌”伦理学奋斗不止,终成正果,通过“净界”而升入“天堂”。现在,“中南牌”伦理学不仅是全国11个博士点之一,而且拥有在伦理学界知名的李建华、吕耀怀、吕锡琛、曹刚、文援朝等教授以及一批青年骨干和大批研究生。“中南牌”伦理学在学术价值上,可以与“中南牌”地学—— “地洼学说”相提并论;在实用价值上,可以与“中南牌”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并驾齐驱;使“中南牌”伦理学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给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提供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将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德治”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